文 | 一扇窄门 图 | 网络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苏菲派诗人鲁米
最近,中学生小李心情低落沮丧得很,因为本来乐于助人的他,竟被人说落没素质。这着实让他心里委屈。
原来前两天的时候,小李坐公交去学校的路上,恰巧一位老太太上车后站到了他旁边,他因为肚子不舒服就没有让座。而在平时,他可是乐于助人的小标兵。
“现在的学生,素质和以前是没法比喽!”
旁边的一个中年人看到这一幕,低声细语地说道着。尽管声音不大,还是被不少人听到了,小李无奈地起身,让出了那个座位。
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常见。因为别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他们就被看作品格不好、不道德甚至邪恶。
如果老板不给员工加薪,那他就“太昧良心了”。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自己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冷漠得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在多数人的思维习惯中,我们总是太轻易地将人分类——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等。
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
正如心理学家卢森堡博士所说,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
即使别人愿意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将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当然,他们也付出了代价。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很可能使他们心怀怨恨,并厌恶自己。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是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
生活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在评判人和事时,也总是会依赖内置于心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
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能会说很自然地评判、分类:“工作中粗心大意是不好的,粗心大意的员工不靠谱。”
然而,如果我们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评判区分开来,而不是将两者混为一谈,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对于粗心大意造成工作出错,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区分开来,只表达自己的价值观,而不轻易使用道德标准评判、指责他人。你会发现,在沟通的过程中,别人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很多事情将变得轻松而简单。
可以想象,生活中少一分道德评判,便会多一分和谐共处。愿我们都做个智慧的行路人,既勇于表达自我,同时也不伤害他人。
网友评论
我们常常会下标签给予他人,贴上什么样的个性或是他就是什么样的人。换个角度想他人也会对我们下标签。
当你对事情用价值判断来去面对时,可以不会抱怨他人,而是面对事情而把事情做好。
这个建议很棒,收下了。谢谢。
尽量理解别人,把别人往好处想,不要把一切行为都和道德联系起来。
比如如果一个年轻人没有给老人让座,我们可以设想,也许这个年轻人上班站了一天,已经非常累了。
现在公交车上让座很已经普遍,风气很好。偶而有不让座,也应该宽容和理解。
而是转化成:
如果做事细心一些,这个事情很好解决。
如果再勤奋努力一点,其实这个任务不难完成
男女生相处,可以多点理解,体贴和关心,关系会更融洽,幸福指数会更高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idea,感谢门门分享,又看到强势回归的门门了,真开心💕💕💕💕💕
有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