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

作者: 一玄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1-16 10:53 被阅读0次

    学期临近结束,五年级的语文教材最后一个单元都是围绕读书方面的文章,从古到今。古代孔子、朱熹,到当代的冰心和叶文玲的文章,前面两位古人是先哲,声振寰宇。后面两位是女性作家,冰心也是大家,相对来说叶文玲的名声可能要小很多。但她的《我的“长生果”》这篇读书文章确实最能引起我的同感。

    她在文中写到,最早喜欢上的是“香烟人”的小画片和连环画,和我的童年读书生活非常相似,勾起了我对读书生涯的追忆。

    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我的幼年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课外读物,除了哥哥姐姐的教科书外。对于目不识丁的父母来说,所谓的读书就是把学校里的书念好,不要留级,至于能不能优秀,他们也不是那么关心的。用我父母来说,几个孩子读书都还行,相对而言,我二姐学习有点迟钝,新学年我妈都要去老师那里打招呼,才免得留学。

    而我的聪明在小村子同龄人中,算有点小名气的。但忙碌的父母哪会有时间关注我们的学习,他们知道稻田里的秧苗需要施肥,但孩子的学习他们无能为力,只能任其自然。

    小时候我跟着男孩一起玩甩烟壳,玩“洋画”,中间折一下,放在地上,用手扇,靠手的风力把它掀翻,这样你才算赢了。洋画上有《西游记》《封神榜》、《七侠五义》等书上的人物,就像现在孩子们玩的卡片。连环画(小人书)我是极喜欢看的,一般都是在同学那里借的,或者是亲戚朋友家看到也会借来的。记得大约读三四年级时,坐我后面的男生是大队会计的儿子,家境比一般的家庭要好很多,他经常有小人书。有一次,我为了向他借小人书看,特意抓了一把我装在衣袋里炒熟的麦子(我们当作零食)放在他的手里,他鄙夷的眼神,随手扔掉的动作,深深伤害了一颗贫穷而自尊的心。最后有没有借到连环画已记不得了,但难堪的一幕却深深留在在我童年的生活中。以至于人到中年的我还记得数十年前因借书带来的自卑感和受挫感。

    懵懂的童年过去了,期间看过的书是有限的。到读初中后我开始接触到长篇小说,记得初二那年,我拿到了哥哥买的一本小说,石楠写的《画魂》,这本书是写著名画家潘玉良的(原名张玉良,后改夫姓),属于人物传记类。书中语言描写非常优美,故事情节也很曲折,我沉浸在潘赞化和张玉良的悲欢离合中,更为他们离经叛道的爱情故事嘘唏不已,把那些描写情感的句子读了一遍又一遍,这本小说可能最早触动了一颗少女心对爱情的幻想。多年以后,看到书中原型画家潘张玉良后,大失所望,书中描写的这么漂亮的少女,完全颠覆我我脑中的形象,竟然长得比较粗糙,似乎和漂亮搭不上边。虽然张玉良以传奇式的人生经历和不屈服于命运的拼搏精神,成了女性的励志故事,在画坛像神话一样的存在,但依然没有让我走出作家勾勒的“才子佳人”式的艺术形象,作为当时芜湖总督的潘赞化怎么看上其貌不扬的青楼女子呢?这似乎成了我心中永远的怀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哥哥的床上看到一本《新婚必读》,哥哥的年纪长我一轮,已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带着好奇的心情,我似懂非懂地偷偷看完了那本小册子,或许那是我人生路上最早的性教育启蒙教材吧。

    上了高中,我的阅读面渐宽,阅读量也上升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言情和武打小说风靡校园。台湾琼瑶小说成了女生们的最爱,在宿舍里挑灯夜读是常有的事,主要是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因为后面的读者在排着队等候呢。期间我也看了几部大部头的武打小说,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冰川天女》《神雕侠侣》,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等。当然除了这些所谓的通俗文学作品外,我开始喜欢诗歌,比较高雅的文学,我定了一份《诗刊》,有时把喜欢的诗歌摘录下来,“别说什么  别说什么 那是无需知道的答案  群山在无言中长满花草林木  江河会在吵闹中找到必然的归宿  藏在你心里的是我的寂寞  写在我脸上的是你的孤独……”,“难道郊外的风很大  吹熄了那盏心灯  在你冷冷的目光中  孵化出一窝热切的疑问……”。也是从那时候知道了顾城、舒婷、北岛、海子等为代表的的朦胧诗人。那时候我还喜欢一种《五角丛书》的小书,属于便于携带的手掌书,书上大都是一些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我也常常抄在笔记本上,“忘却了盛夏灼人的烈日和肆虐的蚊蝇,才会在麻木、凋零的严冬,盼望着夏日里挥洒身心的海滨浴场;忘却了冬日臃肿的哆嗦和拘谨的节奏,才会咋难寐的酷暑渴盼冬日松软的被窝”。“有人说,等待,应该是一场终究会解释的误会,她像,等待,恐怕是一出即便大幕已徐徐下降,你也终究笑不出来的戏剧。”诸如此类的话语。因为喜欢读这些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话语,我开始在日记本上学写诗。做起了诗人的梦,在我心中“诗人”是神秘、美好的存在,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而上世界八十年代确实是个盛产诗人的年代,“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的童话诗人顾城因他的杀妻和他的那本《英儿》,引起文坛的震动。他的奇特的长筒型帽子,他与雷米、英儿的在激流岛上的生活,他梦呓般的文字,他对性爱诗意般描述……成了我青春年代心理冲突的一大来源,甚至有一阶段蛊惑了我的生活和情感。

    读诗写诗,慢慢地从言情小说类转向世界名著的阅读,《苔丝》《红与黑》《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名著的阅读扩大了我的眼界,打开了我通向外面世界的大门。其中《简爱》这部小说对我的影响是很深远的,简爱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尊严与爱,最终获得了幸福。我被简爱身上的品性所吸引,触动了我骨子里的清高和倔强。同时我看了大量的散文,梁实秋、钱钟书、张爱玲等人的散文也成了我的最爱,其中有一本《台港名家精品鉴赏》让我更好地去理解散文理解作家的品味。

    书看多了,自然也有倾诉的愿望,慢慢地有了投稿的想法,高中毕业的那一年,我的一首小诗《赠挚友——倩子》在当时的县报上发表了,当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的时候,那种激动无语言表。接着散文诗《江南》在征文中获奖,接着陆续有诗歌和散文发表。20岁那年的冬天,我的诗《献给三毛的挽歌》入选“苏州市新春诗歌朗诵会”,我被苏州广播电台邀请去参加现场活动。朗诵会上见到了苏州著名的作家范小青、荆歌、车前子等,那次活动成了我写作生涯中引以为傲的经历。

    阅读和写作在我的生活中仅是附属品一样的存在,它没能主导我的生活,但我的生活却多多少受它的影响,有了一点异样的经历。

    跨越了三十年的时光,在我的第四个本命年,我的散文集《九月的风》出版了,它是我生活最忠实的记录者,据说还感动了不少读者。我也因为这本书的缘故,受图书馆和学校邀请去做读书分享会,谈“爱与陪伴”。

    近几年我的阅读和写作都有了进步,我会继续走下去,读书和写作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hn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