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位或企业,如果人员长期缺乏调整提拔、或者不能引入外来人员等流动因素,很容易导致人员积极性下降,观念保守封闭,工作效率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解决这种问题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运用“鲶鱼效应”,通过人员上下交流、内外交流等方式激活单位活力,提升管理效率。
“鲶鱼效应”是管理学中的一个经典理论,其源于一个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渔民们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到达渔港,但在运输过程中还是由于窒息而导致大批沙丁鱼死亡。然而,有一条渔船总能将沙丁鱼活着带回到渔港,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老船长在沙丁鱼槽里故意放进几条专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让其四处游动,沙丁鱼十分紧张,左冲右撞,四处躲避,加速游动,从而获得大量氧气,从而延长了其存活时间。
“鲶鱼效应”的实质是通过引入外来竞争威胁等因素,激活一个相对封闭僵化的体系,从而调动系统的内在积极因素,有效激发内生的动力、热情和激情,让系统在刺激作用的驱动下,展现活力,更好地的生存和发展。
与自然界“鲶鱼”持久效应不同,管理中“鲶鱼”一般只能维持很短时间,一旦过了“鲶鱼”激情期,可能就会变成一条同流合污的“沙丁鱼‘。如何让“鲶鱼效应”效果持久?一是抓住时机,让“鲶鱼”效果最大化。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新到一个单位,会发现一些司空见惯的旧习惯、老制度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恨不得立马进行批评或纠正,这时就是发挥“鲶鱼效应”最好时机。单位就应该利用这个“鲶鱼”新鲜期,发现一些平时被忽视和问题或差距,及时进行纠正或提高。如果错过这一时期,“鲶鱼”慢慢就会失去活力,变得麻木,与其他沙丁鱼融为一体,对问题视而不见。
二是加强流动,引入更多的“鲶鱼”。打破封闭体系,必须加强“沙丁鱼”内外流动频次,及时调整“沙丁鱼”的岗位。除了引入外来“鲶鱼”,还可以将本地“沙丁鱼”通过调出或者派出去学习,从而改变其固有的思维模式,变成“鲶鱼”。
三是建立机制,创造更多的“鲶鱼”。要通过建立奖励或惩罚制度机制,不但让外来的“鲶鱼”活力持久,还要营造鼓励“鲶鱼”出现的氛围,从而让更多的“沙丁鱼”愿意成为能发挥效应的“鲶鱼”,主动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激活更多的“沙丁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