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段时期,我一直在找寻着关于“家”的定义,可惜的是始终得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家就像一团明亮的火焰,光明而温暖,但永远也触摸不到它的实质。后来我才明白,“家”亦如流水,不会永远的停留在原地,它也会随着时间的脚步不断往前奔跑。
小时候,家是陪伴。村庄,房子,家人构成了我小时候对家的大概印象。老家坐落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却也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和平与宁静。那里的天空总是很蓝,小溪崎岖蜿蜒的在山涧里流去。春天一来,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把小山村包裹起来。这个时候,对于农村来说也是一年之中最为悠闲的时光,父亲也难得的待在家里。然后在堂屋里颇有兴致的打造着蜂巢,让后把一个个四四方方的盒子带到田野中,时间太久,我也早忘了父亲当年引蜂的法子,只记得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屁颠屁颠的跟在父亲的后面,踏着乡间小道一路寻去,路上盛开满了无名的野花,鸟儿也在尽情的歌唱,我在歌声中狂奔。
当夕阳时分,我便同父亲返程。这个时候我便开始闹着性子耍赖,以各种理由要求父亲背我回家。父亲总是表现出毫无办法的样子,一脸“嫌弃”的蹲下来颇为无奈的说:“你再这样以后不让你跟我来了”,我嬉皮笑脸的答应:“下次不会了”,然后熟练的趴在父亲的背上。事实证明,我与父亲的这番对话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彼此都乐此不疲。趴在父亲的背上,父亲的背影是如此的挺拔。
离家不远出,就看见了家里烟囱里漂起的徐徐青烟,还隔着半里地,我仿佛就闻到了母亲做的饭菜的香味。回到家,母亲早已把备好的菜摆在了桌子上,姐姐在帮忙盛饭,一家人围着桌子而坐,家长里短的闲聊,虽然简单,但却洋溢着浓浓的温情。
那时候,家是陪伴,是依靠,是珍藏着我所有童年记忆的美好时光。
长大后,家是牵挂。中学以后直到现在,我便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开始了心灵流浪的旅程。电话,成为了我和家之间的桥梁,每周我都会通过电话向父母述说着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父母也一词一句的转述着家乡的变化。在这段日子里,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外面,说话做事把握好度,外面不比家里,自己要照顾好自己”。在父母的眼里,我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即使现在已经参加了工作,父母也还是无休止的在我耳边重复“唠叨”。
在漂泊的十几年里,即使我用365天的思念去丈量与家的距离,可是还是无法阻挡我对家的牵挂。当每一次回家看见母亲的头发又多添了几缕银丝,父亲的背影因岁月的痕迹而愈渐佝偻,眼角总会不知觉的蒙上一层雾。
这时候,家是思念,是牵挂,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
在我看来,“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在平常时无从察觉,到陌生处全涌上心头。家,故乡,是一个人一辈子无法消去的烙印。我的家平凡而普通,但却不乏幸福。幸福的家,我拥有,不知你亦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