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的三面镜子

作者: 舒文shuwen | 来源:发表于2018-07-03 23:37 被阅读137次

        《群书治要》记载,有个太守奉公尽节,说话做事从来不受私情左右,有人就问他:你也有私心吗?他说:过去有个人,曾送给我一匹千里马,虽然我没有接受,但是每到举荐官员的时候,我心里总会对这个人念念不忘,虽然也没有任用他,但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我也是有私心的。这就是古人的反省之功。

    修身的三面镜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关键词是“三省”“忠”“信”“习”。

        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孔子在《论语》里面说过“参也鲁”,说明曾子天资不高,属于比较老实、笨拙的学生,不太爱说话。但就是这个老实巴交的弟子,后来嫡传了孔门道统,是最有成就、最受崇敬的儒家人物之一,四书里面的《大学》就是他写的。他是孔子孙子子思的老师,孟子又是子思的学生,说明曾子这一脉得了孔子的真传。

        “反省是面镜子,它将我们的错误清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我问晓闺女,古时候谁最足智多谋,她毫不犹豫就说诸葛亮,但真实的历史中司马懿比诸葛亮厉害多了。电视剧《军事联盟》里面,司马懿这个角色能成功,似乎主要靠的是比别人能忍,但编剧还给了他另一个过人之处,那就是非常懂得反省自己。毛主席说他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反省就是最好的总结。反观我们身边那些成天抱怨别人的,多半是不成功的。因为,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是向内求,越是层次低的人越是向外求。无能的人总是盯着别人的错误,聊以自慰。

        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曾子这句话是在他晚年所说,应是其毕生修为的总结之语。为我们修身树了“三面镜子”:谋忠、友信、传习。读《论语》,关键是切记体察,对照自己,学了就要践行,曾子给我们提供过了践行的方法,就像每天上班前要对着镜子梳头一样,每天对照圣贤之道反省自己。

        一省: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字,一个“中”一个“心”,主要是指心,上心了就是“忠”,不上心就是“不忠”。这一省就是答应别人的事,是不是尽心了。军人誓词里面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就是要竭尽全力报效国家,脑子里始终有使命,肩膀上始终有责任。这是为人谋而忠的生动写照。反思我们,很多时候答应别人的事只是随口应承一下,有口无心,一转眼就抛到脑后,直到别人问起的时候,才应付一下,这就是没上心,为人谋而不忠。但我们给父母说的事,不管是很小的事还是很麻烦的事,他们都会当成十分重要的事,生怕没办好。因为父母始终把我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所以,实心办事的人是难得的,无论用人还是交友,这样的人都值得看重和珍惜。

        二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忠”讲的是心,“信”主要是说的话。人言为信,说话算数的意思。和朋友交往要说话算数,所说的话、所做的承诺都能事后践行。

        我们托付别人办事,除了鼓足勇气开口外,还有一份信任和期待,如果迟迟得不到回复会十分着急,被别人敷衍也会失望。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想要在县城的书店买一本词典,跟父亲的朋友说了,然后心心念念盼着他去县城办事、盼着他来我们家,但每次他都忘了,那种失落的心情至今还记得。我们在与人交往中,有时候你随口给朋友说了一件事,可能自己都忘了,一段时间后朋友给你办妥了,心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感受就是这朋友靠谱、可信。

      言而有信是一种素养,言而无信是一种伤害。

        三省:传不习乎?

        这句有两种说法:一个说老师交的,你都温习、练习了吗?还有一个是传授于人的,是不是日常勤习的呢?

        如果这句是曾子晚年说的话,第二种说法更贴切。也就是自己反省自己所传之道,是不是真信真做了。

        这一问,足以让很多人汗颜。有多少人“口言善,身行恶”,又有多少人自己说的自己都不信。如果一个老师“传而不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扭曲如何让学生信服?如果一个领导言行不一,做“两面人”,哪里有威信可言?同样,一个政府说的与做的相背离,必然失去民心。

        勤照这三面镜子,让自己变成:真心做人,实心任事,诚实守信,内外通透的率真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身的三面镜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ds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