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巢湖文海文艺调频闲话古诗词
袁枚为啥”年过六十,屡次戒诗”?——闲读《随园诗话》(233)

袁枚为啥”年过六十,屡次戒诗”?——闲读《随园诗话》(233)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1-02-24 23:31 被阅读0次

    【原书补遗卷二·五〇】

    吾乡春岩司马廷谟有吏才,两宰桐城,讴歌载道。诗亦清新拔俗。尹文端公督两江时,最为赏识。尹公晚年,好平章肴馔之事,封篆余闲,命余遍尝诸当事羹汤,开单密荐。余因得终日醉饱,颇有所称引;惟于春岩治具之日,攒眉不荐。盖春岩但知靡费金钱,而平素不曾训廸庖人故也。春岩知之,作书与余,末署“菜榜刘蕡”四字。余为大笑。今年来金陵,读《随园诗话》,唶曰:“何独无我?岂诗榜亦作刘蕡乎?”余因索其从前呈献尹公之诗。云:“都已遗失。”惟抄近作数首见寄。余读之,叹曰;“此护世城中美膳也,加人一等矣。”《辛丑元旦》云:“斗柄才回欲曙天,岁朝风物喜澄鲜。闰随萱荚(按:原书错误,应为蓂荚)推重午,人共梅花老一年。椒酒莫辞元日醉,炉香犹篆昨宵烟。江城柳色看初动,已觉春光到眼前。”《上元观灯》云:“罗绮香风拂面来,星桥灯火满楼台。十分桂魄如春晓,万朵莲花不水开。宝马倾城金作络,彩虹匝地锦成堆。纵难一闰元宵夜,玉漏何须故故催?”《红梅》云:“东风为汝洗铅华,又点胭脂学画家。似笑绛桃无骨格,却怜红杏少横斜。新妆照水窥明镜,薄醉当春斗绮霞。蜂蝶未知芳信早,清高到底是梅花。”余年过六十,屡次戒诗,而屡有吟咏,因自号“诗中冯妇”,正可对“菜榜刘蕡”。闻者冁然。

    倪廷谟,浙江仁和县人,知宿州、桐城,官至安庆府同知。(资料缺)

    平章,音píng zhāng,释义:1、评处;商酌。汉·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 2、品评。唐·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五:“追逐同游伴,平章贵价车。” 3、古代官名。唐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唐睿宗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宋 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明初仍沿袭,不久废。4、辨别彰明。《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章炳麟《国故论衡·原道上》:“斯足以扬搉诚伪,平章黑白矣。”

    封篆,音fēng zhuàn,意思是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之称。官印多为篆文﹐停止办公即不用印﹐故名。

    当事,释义:1、遇事;临事。2、任事;任职。3、当权者。4、指掌柜的。5、跟某事有关联。6、掌权。

    称引,音chēng yǐn,意思是指援引,称述。《汉书·淮阳宪王传》:“称引周汤,以谄惑王。”袁枚借用此词为“推荐”。

    治具,音zhì jù。释义:1、治国的措施。语本《庄子·天道》:“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 2、备办酒食;设宴3、准备。

    训廸,同“训迪”,迪,本义是开导、引导。如启迪。训迪,指教诲开导。《书·周官》:“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

    刘蕡(liu fén),(?—848年):字去华,唐代宝历三年进士,善作文,耿介嫉恶,祖籍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太和一年参加“贤良方正”科举考试时,秉笔直书,主张除掉宦官,考官赞善他的策论,但不敢授以官职。后令狐楚、牛僧孺等镇守地方时,征召为幕僚从事,授秘书郎。终因宦官诬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

    唶,多音字。1、读jiè,嗟叹。赞叹。2、读zuō,①古通“齰”、“嘬”。吮吸。②大声呼叫。3、读jí,唶唶,鸟声。

    护世城,佛经中成四大天王居住的地方。《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句:“护世城中雨美饍,色香味具增长力。”袁枚借用来赞美倪廷谟的诗。

    辛丑,指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该年度农历闰五月,故有句“闰随萱荚推重午,人共梅花老一年。”

    斗柄。音dǒu bǐng。释义:指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在北斗七星中,第五至七颗星,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常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节。《冠子·环流篇》:“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就是说,若把观测的时间固定于傍晚,则二月春分时斗柄指东,五月夏至时斗柄指南,八月秋分时斗柄指西,十一月冬至时斗柄指北。

    蓂荚,音míng jiá,今本《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又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帝王世纪》:“尧时有草夹阶而生,每月朔生一荚,厌而不落,月半则生十五荚。自十六日起,一荚落,至月晦而尽。月小则余一荚,厌而不落。” 人们认为是象征祥瑞的草。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唐、尧观蓂荚以知月。”唐·杜审言《晦日宴游》诗:“日晦随蓂荚,春情著杏花。”

    重午,音chóng wǔ。指午月午日,午午相重,故曰重午。午月,指农历五月。而子日、丑日、寅日、卯日、辰日、巳日、午日、未日、申日、酉日、戍日、亥日则没有确切的时间。其是中国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其中的某一天,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日子,而是每隔12天就会出现一次。古人亦称“端午节”为“午日”,晋·周处《风土记》:“午日烹鹜,又以菰叶裹粽黍,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也。”

    椒酒,是用椒浸制的酒。中国民俗文化之一,农历元旦向家长献此酒,以示祝寿、拜贺之意。药物组成:舶上硫黄(明者)二两,汉椒(净拣,去合口者,去黑日)四两,诃子(略捶碎)二十四个。治翻胃,胃寒吞酸等。《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兰肴山竦,椒酒渊疏。”李贤注:“椒酒,置椒酒中也。”

    冯妇,男,战国晋国人,冯妇是人名,不是说此人是姓冯的妇女。《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冯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立志成为善人,不再博虎,但受不了众人怂恿,又重操故技而为士者所耻笑。后常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如“重作冯妇”或“又作冯妇”。

    【闲言碎语】

    一个人当官的时间长了,尤其是出现职务天花板时,其进取心就弱了,自律性也极容易变差,就会贪图各种享受,吃喝玩乐,不一而足。古今中外,大概都是如此。本条诗话中说到的两江尹继善,雍正元年(1723年)中进士入仕途,得雍正帝宠信,于雍正六年,即令代理江南巡抚,时尹继善年仅32岁,故江南人呼之“小尹”。七年,升署河道总督;雍正九年,任两江总督。之后在江南地区先后任职长达27年,直到乾隆三十年才奉调入京,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兵部,又兼上书房总师傅。

    由于长期在两江总督任上踏步不前,加之乾隆登基后对尹继善印象不太好,经常申斥,尹继善或许觉得仕途不会有多大高升希望了,便开始享受美食佳肴。恰好,门生故吏诗友袁枚已经经营随园十几年了,品鉴美食,既是爱好,也是工作,并确有心得,故安排袁枚在辖区范围内与各州府官员交往筵宴,挑选佳肴,以推荐给自己。看来,官员间互相请吃、吃请之风,古已盛行,至于是不是使用公款,只有当事人自己心中有数。想使此风在官场绝迹,恐怕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袁枚在轮到倪廷谟安排酒宴之时,觉得倪平素比较节约,家里也没有聘请名厨高手,估计做不出啥绝美菜品,就跳过去没有安排。这事儿后来让倪廷谟知道了,便写信给袁枚,对此小有不悦,信末署名“菜榜刘蕡”。刘蕡,在唐文宗登基的次年太和二年参加“贤良方正”考试的一个文人。当时,朝廷为宦官当政,连唐文宗也是宦官扶植上台的,而刘蕡在策论中,秉笔直书,主张除掉宦官。考官赞赏他的策论,但惧怕宦官迫害,未敢录取授以官职。倪廷谟署名“菜榜刘蕡”,言下之意,我家的菜肴水平是很高的,只是因为你不推荐而落榜了。当然,倪是与袁枚开玩笑的。

    倪廷谟家的菜好不好,我们无从知晓了,但倪廷谟的诗确实是不错的。从本条诗话选录的几首,就能够确认。如《辛丑元旦》中“闰随蓂荚推重午,人共梅花老一年”句,极有巧思。辛丑年,指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该年度农历闰五月,所以才有“闰随蓂荚推重午”之说。至于“蓂荚”一词,原书刊刻错成“萱荚”,导致各种错误解释纷至沓来。蓂荚,又称“历荚”,传说是尧时的一种瑞草,每月初一开始生一荚,一天生一个,月半则生十五荚。自十六日起,一天落一荚,至月底落尽。如果遇到小月,则留一荚,焦而不落。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唐、尧观蓂荚以知月。”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比喻母亲的“萱草”不是一种植物,但许多人因为“萱荚”而联系到萱草上去,于是,对“萱荚”一词一通乱解释。

    本条诗话中,袁枚自述:“年过六十,屡次戒诗。”这句话倒是给我们提了个醒,为啥袁枚这样的大诗人在六十岁之后反而要“戒诗”呢?而不是像某些书法家那样越老越写,明明点画线条哆哆嗦嗦,偏偏众口一词“人书俱老”,其实,这些书法家老年时的作品与其盛年时的书法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只是卖个名气罢了。袁枚是通透之人,他深知,人年老之后,记忆力、想象力、情绪张力都大幅下降。典故记不住,联想不丰富,情绪不激动,样样都是温吞水,怎么会有佳作出手?此刻写出来的作品,自己都不满意,还不如不写,免得毁了自己的一世诗名。当然,写了一辈子,遇有诗情勃发时,亦忍不住手痒。但他对年龄与写诗之间的关系有如此清醒的认识,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说到刘蕡,历史上以他为题作诗的人不少。李商隐与他是朋友,知其去世后写诗两首怀念,后人亦有诗作,选录几首以飨读者。诗之优劣,不作评论。

    唐·李商隐《哭刘蕡》: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唐·李商隐《哭刘司户蕡》: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宋·陆游《读刘蕡策》:志士仁人气薄云,唐家惟有一刘蕡。看渠放逐蛇龙手,那肯驱蝇与拍蚊。

    清·李楷《读刘蕡传》:李唐叶叶富词臣,今日犹传下第文。留得直言为盛事,千秋原不负参军。

    当代·毛泽东《刘蕡》: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袁枚为啥”年过六十,屡次戒诗”?——闲读《随园诗话》(23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pe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