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习惯,我开始回顾自己这一年下来,到底潜移默化地有了哪些一直在坚持的习惯,又有哪些想做却没有做的习惯,自己默默在纸上罗列了几项,却开始空白了,呵呵,底气还是不足,说明可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一遍听樊登老师讲书,一边把房间卫生给做了个遍,听樊登老师讲此类书籍,好像会莫名地想让自己变得勤劳起来。
其实现在的我们也开始慢慢意识到微习惯的重要性,但是此中原理真的没有认真思考过,阅读真的是打开我们认知的一扇又一扇大门,还有就是让我们停下来去思考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这本书我将用2个问题来分享
一:影响我们的习惯有哪些因素?
二:怎么养成好习惯?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影响我们的习惯有哪些因素
1.我们没有察觉好习惯带给我们的好处。
怎么理解这点呢,我们看到别人成功了,很羡慕,那些站在成功塔尖的人,我们以为他们是有天赋的,生来就是牛人,可是后来那些传说中厉害的人都在公开自己成功的秘诀了。那就是他们付出非常人的努力。比如科比说你见过4点的天空吗?是的,那个点他已经起来锻炼了。我关注了张萌的公众号,每天4点她都会发语音告诉大家她起来了。甚至我的朋友圈里也有很多人在用小来打卡,起来的时间也基本维持在早上5-6点。
他们的早起有什么好处呢,他们在一天中获得了更多的时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一天,他们却做了比我们更多的事情。
我坚持每周输出一本读书心得,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为了打卡而打卡,假装自己是爱学习的人,写着写着发现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内驱力,那就是我想要通过每周的心得输出打卡,来让自己认真而反复地去学习一本书,更好地思考和吸收这本书。所以打卡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你对学习真正的热爱与执着,并且养成那个持续学习与输出的习惯。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那么打卡就只是一件任务,痛苦又有压力。
2.以错误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习惯,把注意力放在目标上,其实应该放在培养身份上。
2019年我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终生学习者。我说我想要有成长型的思维,也想培养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所以我需要把自己活出来。我带着大家每周坚持打卡,就是用输出的动作来表明我的这个身份,这个标签:终生学习者。
没有人为我的心得评分,我不知道自己写的心得到底好坏,但是我却享受于自己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的字呈现在屏幕上的过程。让思绪一点点清晰地罗列出来,像在整理脑海里地那个房间一样,房间被整理好了,看着清爽地空间,整个人的状态也越发舒适起来,也就更愿意坚持这个习惯了。
但是我在其他方面,比如减肥这件事上,就没有想明白,我们的目标定位在减肥上,健康减肥是需要持续渐进的过程,无法立竿见影。所以经常喊了口号要减肥,可是坚持几天就放弃了,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盯着减肥这个目标,而不是把自己的身份定位为:乐于运动的人。
每一个行动体系的背后都有一套信仰体系,如果跟身份不想符的行为是不会持久的。所以如果从未改变支配着以往行为的潜在信念,就很难改变自己的习惯。
习惯是体系身份的方式,如果我们每天整理房间,整理床铺,体现着我们是个有条理的人。如果我们天天坚持运动,体现着运动员的身份。一种行为重复的次数越多,与之相关的身份就越被强化。
怎么养成好习惯?
先理解一下,养成习惯的四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樊登老师给到的案例是:比如一个手机响了,那么这就是一个提示,提示我们要去接电话,我们的渴求就是:想知道谁给你打的电话,我们做出的反应就是:去接电话,最后得到的奖励: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这四个步骤一起形成了一个神经反馈回路。这样反复下来就会构成完成得习惯循环,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
书里给到四大定律来支持我们的行为转变
第一定律:让它显而易见,让提示显而易见
1.写下执行意图
我想要让自己多喝水,但是按照以往我的理解就是,我记得的时候要多喝水,而这样通常一天下来,才发现也基本没怎么喝,后来我索性就改成下楼的时候就每天把水壶装满,然后放在电脑旁边,当我坐在电脑前的时候我就会随手拿起水来喝。所以这个执行意图就是”当X情况出现时,我将执行Y反应“
2.习惯叠加
这个之前我在其他书籍里面有学习到,就是让”新习惯“搭便车”这个意思就是让新习惯和旧习惯捆绑在一起,用旧有的习惯来带动新的习惯,比如:想要每天感恩和致谢家人,那么我们现有的习惯是什么尼,吃晚餐,所以我们就可以在吃晚餐的时候对家人说出感谢的话。
再比如,我们想要每天鼓励孩子的一个闪光点 。那么我们的旧习惯可能是睡前和孩子说晚安,那么我们的“搭便车”就是睡前关灯和孩子说晚安的时候,利用这个时间说出孩子的闪光点。
回到这本书所说的习惯叠加,也是这个意思,当【当前习惯】之后,我将【新习惯】
3.改变环境
我们经常即便肚子不饿,可是看到食物或者零食也会忍不住拿起来就吃,印象最深的就是开会的时候,或者一些休闲的读书会,桌上会摆一些茶歇,平时其实是不吃的,但是因为他们一直就摆在你的眼前,所以忍不住就拿起来吃了
就像前面我想要养成每天喝水的习惯,我就是在我的桌子旁边随时放一杯水,那么我就随手可取,也就很自然地养成喝水地习惯了。每个习惯都是由提示引发地,越是显眼地提示越是会被注意到
所以同理,如果我们想要戒掉一个坏习惯,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避免接触引起它的提示。
第二定律---让它不可抗拒
1.喜好绑定
这个就是我们把需要做的事情跟我们原本就喜爱去做,并且充满诱惑的事情绑定在一起,比如我想煲剧,我给自己来个设定,我写完一篇文章看一部剧。这样绑定,好像看剧也变得没有负罪感了。
绑定喜好的方式还可以与习惯叠加的方式并行运用:
1.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需要养成的习惯】
2.继【需要养成的习惯】之后,我将【我想要的习惯】
2.消除坏习惯的根源
哈哈,还是那个看剧的事情,我想要不把时间浪费在看剧的事情上,那么我就不断地去想我看完剧地那个感受。因为我每次看完整个人都很消沉,有负罪感,又没有收获,得不到成就感。想到这些我就会不想去看。
第三定律-------让它简便易行
1.最省力法则
我记得终结拖延者这本书里面有个数据,就是百分之25的人都认为自己有拖延症,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大脑习惯于自动驾驶的模式,所以需要调动系统2去思考的事情,往往会被我们往后去拖延。
而我们想要让自己动起来,那么这个事情就得看起来简单好执行,又有满足感和成就感,所以我们一开始就需要管理好我们的精力,如果我们想要运动,一定不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累得不行,而是先从简单的,几分钟甚至是2分钟开始,任何的习惯都可以被浓缩为两分钟的版本:每晚睡前阅读可以变成“读一页”,做30分钟的瑜伽可以变成“拿出我的瑜伽垫”
新习惯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挑战,而是可以用这样的微习惯来慢慢过渡起来,先标准化,然后才能优化。
2.让坏习惯难以施行
还是用看剧这个事情来举例,我喜欢在手机上看剧,但是我的手机内存是有限的,我想要阻止自己看剧,我就卸载了手机上所以可以看剧的app,然后再下载了其他需要的应用,因为手机内存有限,我如果想要重新下载看剧app还得去整理和删除半天,这样执行起来就变得复杂,麻烦。所以看剧这个事就被搁浅了
第四定律------让它令人愉悦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让它游戏化,我们现在的很多课程,社群,都会采用游戏化的设置,让大家参与起来觉得有趣,而不会因为是学习而感觉枯燥。这里给到了两个方法
方法一:习惯跟踪法
就是我们做了什么打个勾,书里是用“曲别针”的案例来分享,就是业务员,打完一个电话从一个装满”曲别针“的罐子中拿出一个到另一个空罐子里。直到拿完,他的电话也就全打完了。
方法二:找到问责伙伴,建立习惯契约
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我们让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每周深度学习打卡一本书,大家在同一个社群里,没有完成的小伙伴就发16.8元的红包。
呼吁:
这是一本实操性非常强的书籍,学习完这本书,你想养成什么新习惯尼,可以偷偷私信我,也许我们可以组成互相监督的问责伙伴团队尼,一起加油。
最后还是送你7天的体验期,愿在这里能够找到为你解答的那本书。
【小晴爱学习】:《掌控习惯》好习惯养成攻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