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工作本质上就是要抓住用户的痛点、实现产品的价值。在产品从0到1的过程中,最先要确定的就是关乎需求的逻辑是否在产品上、商业上行得通。做产品逻辑时应该掌握一种方法,那就是把所有想到的关系捋清楚,并且画成流程图或者结构图,在纸上运行一遍,看是不是可以跑得通。把点子细化成方案,有健全的产品模型和商业模式,并在时空中有延展性、在团队能力上能够匹配,这样的点子才有价值。
第一部分:产品价值和用户痛点
作为产品,最根本的意义就是给用户创造价值,从用户那里得到酬劳。核心价值的定义应当是,离开了它,产品就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产品一定要解决问题,用完即走。做产品时,一定要避开“黑魔法”(例如QQ上的一些小红点,逼迫用户去点击),不要以暂时的效果作为目标,以破坏用户的感受为代价,过于“热心”,有事没事撩骚用户,黏住用户。在考虑我们产品的核心功能时,不仅要判断是不是满足了用户需求,还要判断是不是以超预期的方式满足了用户需求。解决不了问题的产品,只能靠补贴和红包留住用户。一旦遇到更大的红包,用户说走就走。问题解决得够彻底,下次用户会主动来找你。
做出一个MVP1.0投入市场,快速迭代更新,找到产品与市场匹配点之后,产品就击中了用户的痛点,快速增长。一个MVP对产品的要求是:达到可用与最小成本的平衡。设计MVP的参考方法:1.奥卡姆剃刀法(如无必要,勿增实体);2.用户访谈(用户可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版本);3.去掉人工可以处理的功能(能用人力处理的问题用人工处理,降低开发成本);4.确定只有一个核心功能(例如微信的核心功能依旧是聊天)
数据分析能够定量地对痛点进行判断,而用户反馈可以定性地对痛点进行感知和理解。产品模型和对核心功能的设计像是指导思想,而MVP是实践的方法论。
第二部分: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
从用户使用场景和人性本质(逐利心理、两性吸引力、懒惰、虚荣心、共情需要、社交货币和安全感)深挖需求。用户调研分为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具体有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和数据分析等;同时也要注重用户体验(可见性原则、场景贴切原则、可控原则、一致性、防错防呆原则、协助用户记忆原则、简约易读原则、容错原则、灵活高效原则、恢复现场原则、帮助和提示等)
凭借真实场景,我们能够对需求有更精准的判断,也就能做出更完善的功能。在做调研之前,要先判断自己要了解用户的什么,哪种方式是最好的,选择最正确的方法后再去做跟问卷调查类似,用户访谈要解决的同样是确认目的、设计问答、把控样本这三个问题。做可量化的研究,要警惕数据陷阱。做可定性的研究,要发掘背后的原委。最好的用研,就是自己成为用户。
在做设计时,不要主观臆断好坏,而是放到场景下做思考。保证界面的内容可见、状态可见、变化可见。要尽量用足够的提醒和设计,让用户不要混淆、犯错和发呆。适应用户的碎片化使用习惯,在各种切换和退出返回时要能有恢复现场的能力。
第三部分:产品管理
文档管理:好的文档可以降低产品与技术的沟通成本。优质的产品文档应当具备以下四点:1.没有逻辑硬伤;2.没有疏漏;3.逻辑清晰;4.可读性强。仅仅为了写文档而写文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更要弄清楚功能的框架、结构和逻辑、信息流和数据结构等。
对于需求的管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获取需求、讨论和设计(紧急重要四象限法则、KANO模型)、待开发(可行性分析)、开发阶段、复盘阶段(清楚问题的所有流程和逻辑,防止问题再次出现)
工作流中的管理:协作管理、流程管理、个人管理
第四部分:技巧和方法
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在发现和分析问题时我们面向的对象是事,而在解决问题时主要面向的对象则是人。沟通(理解他人,表达自己,照顾他人情绪)要把自己也当成产品去迭代成长;做产品所经历的四个心理阶段:完成任务、有责任心、产生兴趣、自我驱动。
前三部分读的比较细致,最后一部分主要讲方法和作者自己的一些产品技巧,读的比较粗略,主要还是平时在公众号已经看了很多这样的内容。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还是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做产品自己一定要清楚产品的框架结构、信息流和数据结构等,把整个流程放到真实用户场景中走一遍,真的会发现很多很多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