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心里一直是有些沉重的。
先是看老家兄弟姐妹群里在发个小视频,县里某村的两个13岁的男孩在昌源河玩耍掉进去了,消防员救出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我不敢打开视频,只是看了大家的文字。截图里有几个同龄的孩子在河边哭。我忍不住无数次脑补他们父母伤心的画面,伤痛不已。
前天又看到群里发链接,桂林洋校区某师范学院一位刚评上副教授的老师带着未成年的女儿跳了南渡江。救援后也已没有生命迹象。我一样不敢打开网传的视频。据网上报道,这位家长得了抑郁症。
5年前,我为人母。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对死亡和失去的恐惧。说实话,在为人母之前,我也会经常打开网络看看网传的各种视频,喜剧也罢,悲剧也罢。但自打为人母后,对于网上的各类虐待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很多视频,我都不敢去点开链接。哪怕是警戒,也不忍去点击。因为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可以平复自己的情绪。之前网传的一个女孩子在电梯里虐待儿童的小视频,仅仅是看了文字报道,我嚎啕大哭,一度让自己精神崩溃,脑补运作无法停止。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让自己渐渐平静下来。
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每次看节目,都会为那些不得已的意外失联而悲痛不已,也更加为万里寻亲后的相聚而感动和庆幸。
所以每次出门时,我都一定要孩子活动在我的视线里。因为任何一点的疏忽,我都不能承受。
能平平安安的和家人在一起生活,真是人生中最幸福、最幸运的事情。
前几天和婆婆聊起工作中经常遭遇的心理问题学生现象。自打去年开始,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陡然增高,这让我倍感压力,但我必须依然小心翼翼。经历过重度抑郁症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痛苦,却在很多时候又无能为力,同时也目睹了很多家长在面对深处抑郁症困境孩子时的无助和迷茫。有一位家长在得知孩子患有重度抑郁症后,直接辞掉家里的工作,全程在学校陪读,她说,她没有了工作无所谓,她放弃一切都不能放弃她的孩子。
我们的身体受之父母,我们无权伤害自己的身体,也无权伤害父母的心灵。只是那位副教授,又奈何带走了正值花季的女儿。
2014年,一位大四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因癌症离开人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回忆起在学校时,我们在学校时谈话聊天的场景,想起他抱着吉他在舞台上疯狂的样子,也想起他病床上日渐消瘦的身躯。
我们经常说,人要为自己活着,不要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现实呢。对于那些中年丧子的人来说,没有了儿孙,他们的天伦之乐在哪里。
我庆幸自己,今天能有机会赡养自己的父母,努力给予他们想要的。也庆幸自己,能有机会为自己的孩子倾尽全力。
以前曾看过伊凡斯写的一句话,“孩子不会因你们供应的物质而记得你,他们会因你珍爱他们的感觉将你牢记。”我们给了子女身体和生命,子女当是应该珍惜。反之,为人父母,同样也该珍爱孩子的生命和灵魂。孩子的一生,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拥有生命的机会,更是在孩子的生命体验中能给予更多的扶持与帮助,更多的鼓励与宽容。
约翰·班扬说过的那句话,更是让我感动。“假使父母慈爱地对待孩子,在爱怜的责骂中混合着宽恕,将爱怜的责骂带上父性与母性的同情,那么他们更可能拯救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粗暴和苛刻地对待孩子。”孩子一生的成长,不仅仅是为了感恩父母。像纪伯伦·哈利勒曾经说过的那样,“你们的孩子并非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之渴望'为自己生的子女。”在我们希望孩子能感恩于父母给予他的身体和生命的同时,为人父母者,也当感恩于孩子的出生带给我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孩子一生的成长,也带给了父母无数的感恩与生活的动力。
在孩子成长的一生中,把责骂孩子时伸出的手指,去指向田野和远方更美的风景。认真的陪伴孩子,少一些无端的职责和苛求,多一些拥抱和鼓励。爱,源自对生命的尊重,而非满足自己的权力和欲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