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朋友说自己遇到了一些烦心事,他呢在外企工作,可以送员工去国外深造,前段时间刚送出三个人,这不回来两个月,其中一个女孩干的特别好,这两天要走,我问他当时出去培训的时候,你给她签了培训合同没有,他说我签了,法律是双方的互相有个约束对吧?不能说没有办法。那我签了又怎么样?且不说这个追溯成本有多高,对不,制定制度要执行,款罚了,有意义吗?没意义,为什么?你干活的员工什么呀走了活没人干,理性在现实面前的非常的无奈。无疑这个制度要执行,制度要制定,对吗?那笔款罚了以后,其实你突然发觉这个钱对我没有意义。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它变得有意义一点?开一个全体员工大会,主题是什么? 是欢送这个员工,是告诉我们所有在位的员工。她曾服务我们的企业,对吗?她的能力得益于企业对他的帮助和支持,当然她很努力,,今天她能力长成了,她要走,这个是一直困扰我的事,问题不在于她要走,而在于为什么我不能给她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知道留是留不住那这笔钱是他违反公司有关规定一笔追款,那我告诉大家,这笔钱对于我对于企业都没有意义。把这笔钱作为对这个员工的最后一次的奖励,这奖励他什么?奖励他的努力工作,奖励他的成长。同时也希望她一个好的未来。各位如果说的话,这个结果会我绝不会急功近利的寄希望她不走。我在基于未来的思考,这叫战略,大家不要以为只有经营上有战略,其实管理的战略比经营的战略更重要,通过我的投入,沉淀员工对企业的情感,增加他们转移的成本,以人为中心,这就叫管理。
以人为本好像就是强调员工的价值,尊重他们,让他们高兴,其实是最低层,甚至我们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高度的关注于人性的把握了人性的特点,就把握了管理的原则,有了原则就有了思想,有了思想,就有了方法,所以我反复强调思想,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我们也用人急功近利的时候。
我们企业开出用人的条件,人都没有,能力差的不要,哪有那么多能力强的人呢?对不对?没有工作经验的不要,同志们,工作经验从哪来?是从工作实践中来,对吗?刚毕业的不要女孩子不要一大堆不要,说明我们用人那种理念急功近利。恰恰在这个方面老外反其道而行之,从2002年开始,外企大量的招聘培训生,不要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直接从学校里头招,主体是本科生,而不是研究生,外企有那么好的条件获得们所说的这些资源,对吗?培训计划你一进公司,给导师,就和我们老国企一样有师傅带徒弟,对吗,其实这个导师是维系员工对企业的一种情感的一种工具。员工成长,然后给你一个培训计划三年,提高你培训你,员工能力不够,其实是可以通过培养而提高,对吗?你的情感和忠诚是需要时间,随着时间在发生变化,我们周围发生最大变化的,其实恰恰是低端的人力资源,对吗?很多企业恰恰因为招不到普通员工而着急上火,今天大量的农民工在等待着的就业。你们知道吗?经营成本反而没有下降。说明环境在发生变化。
所以说我们经营人的理念随之而发生变化。员工闹着要涨工资,朋友问我该怎么办?宿舍住8个人,我说你回去给每个宿舍安个空调,朋友说安不起呀,我说你也别听我的,你听市场的,市场人工成本增加一百,你敢不涨吗?你涨100,他涨100,我们为什么这么被动。不战略一点。战略就是你稍微比别人多一点,看的稍微远点对吗?到明年人可能还是要涨,你提前涨了,给你算笔帐,我们的员工为什么工作出了问题?工作 10小时以上的工作,身心极度的疲劳,对吗?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好。你根本不用涨工资一个人一百八个人800,一年9600。绝对够买一个空调,如果你买一个空调,一年电费,你想过,如果你做这件事情,员工吃了饭就打算回宿舍睡觉,老乡问这么热怎么睡?员工说我们又空调,那是什么感觉,即使这样香,其实我这我们也不会这样做,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管理来讲,我们需要从两个角考一个是战略基于未来的重要的是基于人性的,以往我们忽略了这种人性的强调的。其实感性都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一个组织的行为,其实它是人的问题。人是感性的,对吗?
说一万块奖金分给五个人怎么分?现在方法有两种,一种叫平均分配,1万块钱,5个人2000。所以10000这钱不多,人不多,这也是一个薪酬制度设计一个分配方法,第二种方法,解决分配问题,分不了六等分三等。一等奖一人3000。二等奖3人一个人2000.三等奖1000,请问有一个人在一个团队当中,工作状态最差的还应该不应该给他这笔奖金,咱请问大师谁? 韦尔奇说我这个人前无古人,后无来人。前无古人,这事容易不容易,容易或者相对容易,也想做到后无来人,这句话可不要说。既然时大师咱得请教,为什么?他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我在这个通用电气工作了20年的时间,他说我没有道理不把它做好。2003年世界500强CEO平均任职时间14个半月,2004年世界500强CEO有150人离岗,2006年高管有20%离开这个位置。一项研究表明,从1987年到2006年,CEO在任中离职的比例从28%增到58%,换句话,今天CEO在任中,因为达不到老板股东对绩效的要求中途离开的会有将近2/3左右。我的老板给我这么长时间,我没有道理做不好。GE之所以高速成长,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因为GE每年都要淘汰10%的员工,考核之后,其实做到最后10%你将被无情的淘汰掉。也就意味39万员工每年因为绩效考核制度,有将近4万人离开GE,所以都不理解。那时候只要媒体采访问题必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问题。韦尔奇刚开始还回答。后来烦了说这就是管理,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吗?西方人恰恰是对人的评价上,用了一个比较的细节,比如在一件事情上你得了47分,这个分数在我们班占第一个百分之十,这就是A较优秀的。 第二个是B叫良好。第三个10%是C叫称职。西方人考核C称职为基准,而我们中国人搞考核是以A为称职。
比如说这工资的发放到底是应该公开还是保密?走到哪都是问你的。那如果征求各位的意见,你们肯定有两种观点,一种人人们应该公开,一种人应该保密。您的理由特简单,就是咱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工作的管理环境,让大家努力工作,对吗?好了,回答问题如果咱公开了,请各位告诉我,在咱们企业里面是那些说人家做的好,咱应该向他学习员工多,还是说凭什么?他比我拿多这种人多。后者于是就知道为什么要保密保密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员工利用公开公平公正,其目的是寻求对自己利益维护,其结果是失去了组织公平的一种不公平的比较,我再说一遍,先理解员工利用公开公平,谁都说公开公平,对吗? 但他的目的简单,就是想知道别人拿多少拿多少,如果它是出于自己对利益的一种维护,其结果一定是失去了组织公平,是一种不公平的比较。因为这是一种文化。老外习惯的是看自个兜里钱,咱习惯的是盯着别人兜里钱。如果按照你们的观点把这奖金分成等级,但是按照韦尔奇的观点,各位这一份的奖金是分给我几个啊四个?你们为什么这么设计?你们一定这样想,把那个一等奖发给这个工作好人物,他会怎么想?看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咱工作好,领导看着鼓励,咱咱下应该好好努力工作。三等奖看领导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工作干好咱下次也好看,也争取拿个一等奖,中间那三个怎么想,我要争第一,不托组织后腿,于是你们以为一口气这五个人都会比现在更加努力的工作,请问同志们,实际情况是这样吧不是。如果他不是呀我真的不理解你们为什么这么设计的,记住这和标准没关系。即使你是能力差的你会认为自己是能力差的吗?不会。你是当中工作差的,他的你会认为自己最差的吗?不会。发奖金谁都高兴是吧?。唉多少钱老板不说一人2000。怎么变一千了。他知道他改变不了结果,但是他记住你了。可怕吧中国的老话叫做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啊得了一等奖,咱俩分一等奖,那拿了一等奖的会说呀领导给咱钱,咱拿着钱一兜里边继续努力工作,同志们是这样吗?不是吧,那拿钱都干什么来着?我拿钱得请客庆祝一下,今儿我请客不去不就看不起我,问大家问题,这两个请,这三家人去不去,去吧知道为什么去吗?看看钱跑哪去了?去吃龙虾六只。谁最高兴,中间那三个人。最高兴,如果你们设计制度的结果是最后既没有鼓励先进,也没有批评落后,更没有出中央,我真的不理解在座各位你们为什么这么设计?只要设计对人的管理,一定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这就是墨菲定律。叫墨菲定律,一个可能坏的结果出现,其结果一定比你想象的更坏。这一条普遍适用于管理,一个可能坏的结果下,其结果一定比你想象的。第二,解决人的问题,不可能靠一个制度,靠的是一个系统的思考。单纯从制度上来讲,要成立一个制度,得到良好的实施,需要一个条件,还必须有一个公平公正考核制度的支持。考核要是各级管者要勇于承担起考核的责任,一个企业考核不好,就是责任意识不到位,没有其他原因。
第三,任何制度的设计,我再次强调不在于这个制度本身,而在这个制度始终对人和组织行为的影响,我们必须做一个预期的判断。如果我说外企员工比民营企业和国营员工能力强,素质高,各位您同意吗,那我反而说咱比他们强,您同意吗?不管你同意,反正他们都说这外企比咱国营企业和民营成功能力强,素质高,其实我的观点和您观点一样,我从来不认为他们比咱们能力强,素质高,但是为什么比咱们能力强,素质高,注意我用了一个显字。为什么?制度还有什么?这种我们知道。得力于一种制度,设计的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