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老家时,总能看见我家门前那一排破败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加上主人常年不回来住,房子四周,长满了野草,看起来格外的凄凉。
想起曾经在这里的一家人,男主人叫伍金荣,是个裁缝,年轻时在乡下做裁缝,凭着裁缝手艺和他硬朗齐整的长相,居然娶了一个镇上女子红芳做妻子。
那时金荣家在我们那个村,算是少有的富裕人家。伍金荣夫妇生了两个女儿,第三胎生了一个儿子叫小明,在重男轻女的农村,小明是家里独子,倍受父母的宠爱。
金荣先是在乡下,帮人做衣服。后来改革开放,那些年轻的裁缝,都在街上开裁缝店。那时不再年轻的金荣,带着两个不爱读书的女儿在街上开裁缝店,生意也还过得去。
可惜金荣家的两个女儿并不喜欢做裁缝,于是金荣为了两个女儿的前途,不惜花重金为女儿小玲,小凤在县城买户口工作。
后来他家的两个女儿在县城上班,也都嫁在县城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这在我们村少有的,很少有人家花钱为女儿买户口买工作的。
一是那时的农村人没有钱,二是即便人家有钱,也不舍得在女儿身上花。可以说金荣和红芳是非常称职的父母,为了女儿的前途,夫妻俩愿意在女儿身上花钱,也是非常开明的父母。
金荣的儿子小明念书成绩也是一般,上完高中后,没有考上大学。金荣挖空心思,找大队干部,让小明出去当兵。几年后小明还在部队当上个什么小干部。
那时伍金荣夫妻俩把三个孩子都按排的妥妥当当,真算得上是有本事的父母。村里很多人都夸赞伍金荣夫妻俩有持家有方,使得家里的三个孩子都成功地脱离了农村,成为人人羡慕的城市人了。
后来裁缝店的生意,随着农村出门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店里的生意也差了。最后伍金荣干脆关掉裁缝店,回到乡下,老两口种地,自劳自吃,日子倒也自在。
谁也不曾想到,金荣的儿子小明在部队犯了事,听说是贪污了公款,因为数目较大,还因此坐牢了。反正那些年,村里人再也没见小明回过老家。
小明出事后,也极大的连累了他的家人。因为贪污的公款已被小明挥霍一空,现在被查出来了,要偿还的。
小明的大姐为了救他,拿出十万给他偿还贪污的钱。后来男方家嫌小玲拿的钱太多,直接跟小玲离婚了。
姐姐为了弟弟,把家都弄没了,也是蛮惨的。可是为了救自己的亲弟弟,又有什么办法呢?
金荣一家人,本来就很深沉,家里出什么事,都不轻易在村里说,怕人笑话他家。自从小明出事后,他们一家人都受牵连,为了帮小明还贪污款,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金荣一生争强好胜,是个非常要脸面的人。自从儿子小明出事后,金荣的脸上从此没了笑容。本来小明在部队当兵做了官,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谁能想到小明贪污公款,让父母颜面扫地,在村里好像矮了人一截。
农村人,来本就爱攀比,喜欢讲是非。很多人,在背后嘲笑金荣教子无方,以至小明坐牢。
金荣眼看村里原先很多家庭不如他家的,现在因为人家儿子出息了,在外打工,做生意,在南京,上海买了房的。
金荣想起自己的儿子如此不争气,心里真是无味杂陈。为了替儿子犯下的事还债,他家里还欠了很多钱,那时五十多岁的金荣,做裁缝并不能赚什么钱。随着人们的外出打工,镇上赶集的人越来越少,做衣服的人也越来越少。
我们村的田也少,金荣老两口也不过两亩地,只能糊口。为了赚钱,一生要强的金荣,居然放下了脸面,去拾破烂,也顺便收破烂。
在我看来,金荣去拾破烂,这件事的本身比小说还要小说,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从我记事起,这个俊朗硬气的男人,穿着蓝色中山装,左边的口袋还插了支钢笔。看他像是教书的老师,亦或大队干部,是个十足的文化人。
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这样的人,跟拾破烂的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金荣那些年,就是真真切切地拾了几年破烂,带着馍头和水,整日走街串户捡破烂收破烂赚钱还债。
只是金荣的生命过于的脆弱,没捡两年破烂,他就得了胃癌,在医院里没冶多久,癌细胞扩散了,骨瘦如柴有金荣带着无限的不舍与不甘心,离开了人世。
死时他才五十五岁,真的很年轻。村里人唏嘘不已,都说一生好强清高的金荣,是被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气死的。
也是啊,金荣的父母七八十岁了,还健在,金荣正值壮年却走了。村里人多数替他惋惜,甚至觉得他不值。
在他身上,真正的体现了什么叫父爱如山。他一生深沉好强,应了那句狠人话不多。他在世时,无论是做裁缝,还是种地,勤勤恳恳,为了儿女能够脱离农村,有一个好的前途,他殚精竭虑。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的儿子会坐牢,会落得如此地步。
金荣去世后,他的老婆红芳去了县城和女儿一起生活。村里人上县城看到红芳在扫大街。红芳也是个极其要强的人,看到村子里的人,包括她家的亲戚,都是躲避的,也许是怕村里人问起她儿子小明的事吧!
因为儿子在外面做了犯法的事,红芳家人守口如瓶,也几乎和村里人断绝了所有往来。这个曾经在村里富裕的一家人,如今落泊的连村子也不来了。
只剩下那一排破败的老屋,四周长满了野草,想来他的家人已经太久没回来了。仿佛一家人都消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