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到中国的时候有机会观察了元朝的宴席,他的书里也没有提到狗肉。到了明代虽然是汉民族的王朝,不过吃狗肉的习惯也没有恢复。当时利玛窦常居北京,他的书里也没有关于狗肉的记载。只在广东有一些饮食店会卖狗肉,这是贫贱之人吃的食物。清朝这样的情况也没有太大的改变。不过李渔在《闲情偶记》里的饮食部分再次出现了狗肉的踪影,不过他的意思也是劝人不要吃狗肉。晚清的夏曾传是一位学问博达对饮食也很精通的文士。他增补了袁枚的《随园食单》。里面关于狗肉的条目写下了狗肉是乞丐才会吃的食品,有时也会有例外因为狗肉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历史外来民族的食物对中原饮食习惯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改变最多的是各种调料。比如现在中国菜里不可缺少的胡椒是在六朝时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后汉书》里记录过天竺国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有这种调料。《齐名要术》里写了用胡椒酿酒。后来的一些烹调书里也有在肉菜中使用胡椒的记载。与胡椒齐名的荜拨也是一种胡椒科的香料,根据记载来自波斯。荜拨经常和胡椒一起作为烹制羊肉时的调味料。其实荜拨应该也产自印度,不过因为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上的波斯商人传到中国,所以被认为是波斯出产。
还有陈皮,它的用途比胡椒更加广泛。《齐名要术》里有53种菜肴用到了陈皮。其中有三种同时用了橘皮和橘叶,大部分是鱼类和肉类菜肴。在鸭汤,羊蹄汤,黑鱼汤里放上成品可以去除腥味。照理说橘子原产于中国 。为什么陈皮被当作外来香料不得而知。在日本有一个跟橘子很像的柚子,据说是在唐代传到日本的,关于它的原产地有人说是长江上游,也有人说来自西域。《酉阳杂俎,酒食》中有道菜叫“熊蒸”,配方里就用到了藠头,陈皮,胡芹,小蒜等调料。
另一个在中国菜里有着不可替代地位的香料就是大蒜。大蒜作为一种植物在进晋朝就传入了中国,不过最早没有在菜肴中使用,过去中国菜里用到的香料是小蒜。《齐名要术》里大蒜成为了醋拌菜中的重要调味料之一。还有一些用来蘸鱼的调味汁也用到了大蒜。还有一种从西域传来的作料是被子植物叫“阿魏”,它生长于戈壁荒山,树脂可以入药,用它炖肉很快就可以酥烂。在《本草纲目》中被当做药品来记载。
唐代是“胡食”非常流行的年代。特别是在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由于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当时社会也比较开放包容,无论是服装发型,音乐,武术都有向胡人学习,饮食文化迅速得到交融。最初比较典型的“胡食”是突厥等北方民族的饮食。后来波斯,西亚和中亚传来的食物也越来越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