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报了个团,和老妈来山西平遥古城玩儿,写篇游记留作纪念。
Day1
8点10分上车,车程5个小时,路上经过黄河,我拍了两张↓
坐车上拍的,可以看见黄河边的芦苇,挺多的~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这个季节黄河水量不大,河水有些混沌。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补充一个小知识,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咋来的这句话呢?
答案:黄河河床高泥沙堆积,经常泛滥,所以屡次改道,原本黄河东岸的村庄变到黄河西岸。这句谚语就这么来的~
到了洪洞县,一车人去饭店美滋滋地吃了一顿饭,11菜1汤,打扫得干干净净↓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都是家常菜,面条好吃,红烧茄子和炒土豆丝不错,出来的时候下雪啦~
雪太小,拍得不清楚↓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到了洪洞大槐树景区门口,我看到卫生间很有特色,叫“解手场”,遂拍了一张(这时候雪下大了)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之后导游有讲解解手场的来源:明朝大槐树迁移的时候,百姓的手都被反绑着,只有上厕所才解开,解手就是这样来的!
(补充:话说当时大家都不愿意迁移,官府就想了个办法,通知村民愿意留下的来大槐树集合,愿意迁移的呆在家里,遂大部分村民都来到大槐树集合,这时官员下令大槐树下的村民必须全部迁移,没有办法,这批村民就被迫迁走了…)
大槐树景区是唯一民间祭祖的地方,每年都有一个姓氏在这里祭拜!
进景区前,大门牌子来一张↓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从背后看是这样的,并不是真的大槐树,是后来做的门↓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进门后,映入眼帘的是大大的“根”字,边上是“饮水思源”四个小字↓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下面这两颗是真的大槐树,左边是第二代,右边是第三代↓
据说它们是第一代大槐树根部发芽长成的,代表中华儿女同根同源!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走过老槐树,来到万人广场,据说可以容纳上万人而得名↓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万人广场上面是祭祖堂,我们一行人上去磕头祭拜,上香之后,得了个小平安符↓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路上看见自助拍照,我对着拍了一张↓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这是仿制的当时的庭院和百姓生活↓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经过湖边,湖里鱼儿好多,山西温度零下,看见小鱼真是好惊喜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从大槐树出来坐车1个小时,到达王家大院。
穿过棂星门↓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这是王家大院正门,当时天有点儿暗,拍出来不好,修了一下↓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王家大院分为新宅和老宅,新宅是王家哥俩老大和老二建的。
导游介绍了王家的发家史,总结起来就是:元朝种地,明朝经商,清朝做官。
王家世代恪守简朴持家的祖训,富了八代,很厉害!
俗话说:王家大院不看院,主要看里面的雕刻,非常精美,随便放几张↓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的区别是前者是官宅,明朝建立,后者是民宅,清朝建立!
乔家大院俺没有去过啦-_-
下面这个是钉子,因为大院建造已久,所以到处可见用它加固墙壁↓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放张我很喜欢的牌匾,上面题字:规圆矩方。意思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注意看“矩”字,右下多一点,用意是告诫子孙多一点儿规矩,少一点儿麻烦!↓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看下老二家的门槛,特别高,老大家也是这样,门槛越高代表社会地位越高↓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从老二家出来逛老宅,老宅里面的三条横巷和一条竖巷构成一个“王”字。
这是在龙头拍的,老宅的建筑像龙(不是很明显啦),老宅房间错落有致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爬上城墙,围着老宅绕一圈儿,不得不说,这些老爷爷老奶奶腿脚好利索,我真像个残废啊…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城墙下的窑洞,我好奇了好久车咋上来的?找了半天才找到车的路…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好喜欢自己拍的这张,天慢慢暗了,黑色细细密密地爬上来,将白色一点点融合,直到覆盖↓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王家大院就逛完了!
之后坐车到平遥,到酒店放下东西,出去转啦~
晚上吃了云南过桥米线,好大一锅,太实在了,只要25元,两个人吃都没吃完↓
手机相册•游记(十三)回来路上在超市买了吃的喝的,明天要一口气坐8个小时车,想到这儿深吸一口气!
现在躺在床上,准备看完奇葩说就睡觉,明天6点半要早起!
充实的一天,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