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找5篇文章,(必须有观念文、故事文、技巧文、图书拆解文)用课堂上讲的拆解方法进行拆解,并做成思维导图
1、观点文: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
031+简书贝玛+释若公式写作+旁征博引2、技巧文:如何把单纯的脑洞扩展成有温度的故事?
031+简书贝玛+释若公式写作+旁征博引3、图书解读文:四十岁,从付出开始
031+简书贝玛+释若公式写作+旁征博引4、故事文:那些年,风起云涌
031+简书贝玛+释若公式写作+旁征博引5、图书解读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也可以成为不急不吼的淡定妈妈
031+简书贝玛+释若公式写作+旁征博引第二题:在第一题中选择一篇文章,模仿一篇文章,要求结构、风格一致。字数2000字以上,最好和原文一致,要在作业中附原文链接。
模仿第5篇,原文链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也可以成为不急不吼的淡定妈妈
陪孩子一起成长,做不急不吼的家长
“你到底吃不吃饭?”
“已经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视了,碗里的饭还是没少?”
“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什么时候才可以写完作业?”
这样的场景,身为父母的我们都不会觉得陌生,我们都知道不应该大声吼叫,可是真正到面对孩子的时候,也确实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忍不住就会对孩子大吼一场,吼完之后就后悔。
只有好的情绪,才能带来好的行为,养育孩子的道路上,除了满身心的爱,还需要一些方式办法,《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这本书中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上面所描述的场景,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是由何小英、魏华、李丛三位作者共同合作完成,这三位作者都是妈妈,她们不但把自己的孩子照顾的很好,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事业。何小英是亲子教育专家,魏华是实战派亲子教育讲师,李丛是育儿领域知名的大v,她们帮助了很多的家庭能够更好的与孩子相处。
整本书总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好好吃饭,拥有健康的睡眠的习惯。
第二章是发现你家的小天才,主要从钢琴、绘画、演讲、财商和运动方面去展开,怎样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爱好。
第三章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主要讲了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自己好好做作业。
第四章是培养心理阳光的孩子,主要讲了帮助孩子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掌握自我控制的能力。
第五章是家庭沟通好孩子会更快乐,隔代教育矛盾多,怎样说老人才会愿意听,如何让大宝喜欢二宝。
从章节中可以看出整本书的干货很多,书中讲的也都是当下父母关心的话题,当然书中也提供了有效可以操作的方案。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式,孩子也并不是那么难以管教,书中一共讲了30多个实用的方法,我从中挑选了几个妈妈们都比较头疼的来讲。
㈠如何和孩子约定
早晨,小敏的妈妈在厨房里边做早饭,边大声叫小敏:“小敏,赶紧起床啦,上学都快要迟到了”,妈妈担心小敏没有听到,于是又高声喊了几遍,直到小米答应后,才又继续去做早饭。可是之后,饭菜已经端上桌,却迟迟不见小米的身影,妈妈情急之下呀,走进小米的房间,看到小米还在床上慢吞吞的扣扣子,妈妈火冒三丈,一把把小米从床上拽起来。结果可想而知,爸爸发火,命令批评,指责唠叨,小敏呢,生气,哭闹,拖拉磨蹭,导致的结果就是,爸爸妈妈上班迟到了,孩子上学也迟到了,好好的清晨就这样破坏了。这样的场景,很多家长都不陌生也真是让家长头疼啊,到底怎么和孩子约定,才能让孩子自愿去执行。在这里呀,给大家分享三个小方法:第一个方法就是温和而坚定,家长要尊重孩子、要尊重自己,同时呢,还要尊重当时的情景,家长要对孩子有耐心,要着眼于解决问题。
第二个方法就是家长要提前和孩子约定,家长要用尊重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提前进行约定,即使孩子提出来的方案不可行,我们也不要一开始就反对,但如果孩子提出来的问题不合理,也可以和孩子继续商量。例如,关于孩子起床的事儿,在前一天晚上,家长就可以问问孩子:“想每天早晨在七点钟之前的哪个时间段起床呢?”,“想让爸爸还是妈妈叫你来叫你起床?”“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叫醒你呢?”给孩子的起床时间,一定是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
第三个方法就是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孩子按约定早起,家长可以夸夸他你这样说,孩子受到鼓励之后啊,有成就感和价值感。我们来延伸一下,给孩子继续鼓励有三个小方法:⒈我看见,加上描述式的语句,例如,我看见,宝贝你拿着香蕉皮扔进了垃圾桶⒉我谢谢,加上描述感谢的内容,谢谢你今天帮妈妈洗碗了⒊我相信,讲诉我相信的内容,我相信你一定能够遵守和妈妈之间的约定。
㈡如何制作睡前惯例表
妈妈给乐乐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惯例表,可是乐乐没有坚持两天就放弃了,我们来看看妈妈给乐乐做的惯例表:晚上六点半到八点半写完作业,晚上八点半到九点课外阅读时间,晚上九点到九点十分是英语趣配音的时间,晚上九点十分到九点四十分复习第二天要上课的内容,九点五十分之前睡觉,可以看到这个计划表安排的很好而且高效,因为妈妈单方面制定的这个惯例表,孩子没有参与制作,也没有和孩子商量,孩子又怎么会愿意去执行。
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做自己的管理表呢?⒈正面语言,不要对孩子说你不许做这不许做那,对孩子说可以做什么事情,例如:“你可以看电视,你是想看五分钟还是十分钟之后再去写作业呢?⒉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⒊有限的选择,家长给孩子部分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呢,这个选项是家长和孩子都能够接受的一个度。
㈢用SMART的原理,让孩子逐步实现目标
小包子的妈妈制定了两项学习计划,小包子没有能够坚持放弃了,只有两项,要求也不高,怎么还坚持不下去呢?那孩子到底为什么坚持不下去呢?我们来看看妈妈做的计划表吧:第一项,认真写作业五个字;第二项,提高成绩。这个计划的问题所在,就是给孩子制定的计划不清晰、不具体,孩子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执行,那到底怎样制定才有助于孩子完成目标呢?
用smart的原理,来制定学习计划,这是五个英语单词的首个字母的组合:⒈我们先来看看S(Specific),它在中文的意思是明确的,制定的计划要清晰,而且要具体看就明白,例如,第一点,放学后先写好作业再去玩耍,第二点,写作业之前准备好铅笔,橡皮,直尺,作业本第三点,写好一门课的作业后,休息十分钟在写⒉M(Measurable),可量化的,要有一个可以量化的目标,例如,各科成绩比原来提高两分⒊A(Attainable)就是可达成的,那制定的计划通过努力可以达成,而不是说无论同完成不了⒋R(Relevant)就是制定的计划具有可实施行,再做两道数学应用题,默写两个英语单词,默写一篇文章⒌T(Time-bound)制定计划时一定要有期限,例如,坚持一个月,那等到月考的时候看看孩子的成绩是否有提升,按照具体的情况在做计划的调整。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养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别人的方式不一定适合自己,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用心。
书中所介绍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去实践不然也并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足够大已经看得懂大部分文字的话,可以邀请他来一起看书一起制定计划。(2407字)
第三题:阅读一本书,按照课堂中介绍的精简版讲述稿步骤,写一篇精简版讲书稿,字数:2400—2600字(字数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否则作业不合格)。要专门标注清楚,你在什么地方用到了“阅读理解、旁征博引”中的什么技巧。说白了,就是要你去刻意用公式去写作。
正确利用大脑的错觉,会让我们更快走向成功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同卵双胞胎兄弟,他们的父亲酗酒、吸毒、家暴,因而他们的童年生活可怕又悲惨。直到20岁,两人才逃离了家庭各自生活。
如果为他们的未来做一个预测,大约是和他们的父亲成为一类人,当他们30岁的时候,研究双胞胎的心理学家,找到了他们,却看到了不同的情况。
相同的家庭环境,却有着截然相反的人生轨迹,为什么会这样?用这本书的作者西田文郎在《错觉的法则》一书中的观点解释,故事中的双胞胎是两种不同的人,双胞胎的哥哥是产生否定性错觉的人,而双胞胎中的弟弟是产生肯定性错觉的人,大脑产生不一样的错觉导致他们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博+引)
《错觉的法则》是日本作家西田文郎的作品。西田文郎被称为日本印象训练研究指导先锋,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科学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构建了利用生理学和心理学开提升大脑功能的“超级大脑训练”,同时他开设了关于企业家的研修会“西田塾”,吸引了大批日本各地企业者参加,帮助了很多人在各个行业中脱颖而出。(作者介绍)
那么接下来我会用三个问题,来为你归纳书中重点。
第一个问题,错觉是怎样产生的?
《错觉的法则》中所指的错觉主要讲的是思维上的错觉,每个人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对事物做出的理解和判断,它打造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和现在的自己。用书中的话来讲,“对错觉的理解,其实就是你对世界的理解。”如果人们对错觉的理解是积极肯定的,那么人们就会做出正向努力,改变现状;如果对错觉的理解消极否定,那么人们就会抱怨他人或环境,遇事则是习惯性放弃。本文开头故事中的双胞胎为何过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即是这个原因。
错觉既然如此重要,那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错觉的法则》中西田文郎从大脑的构造出发,给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解释。首先,他认为大脑由三层结构构成:位于最外层的大脑新皮质(理性脑),紧挨在内侧的大脑边缘系(感性脑),以及处于中心位置的脑干(反射脑)。
这三部分构造的功能各有不同,理性脑又分为左脑和右脑,负责计算、分析并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感性脑负责欲望和各种情绪,经常在愉快和不愉快之间摇摆;反射脑则是大脑最原始的部分,负责身体的本能反应。(重述原文)
相反地,只要IRA产生正向情绪,就能轻易转化为正向思考。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父母在盛怒之下打了孩子,事情过后又无比后悔,然而下次发生同样事情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也是这个道理。(联系实际)
按照西田文郎在《错觉的法则》中的说法,大脑的工作方式是输入和输出。也就是,对于输入的问题,大脑都会通过输出的形式给予回应,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认识了支配人们行动的IRA,又了解了大脑工作的原理,那么如何改变自己,产生好的行动呢?答案已不言而喻,那就是对你大脑的IRA输入好的记忆。如此一来,大脑就会具有正面积极的想象能力,产生好的错觉。至于如何“欺骗”大脑,家庭教育和自我成长可谓并驾齐驱的两辆马车,都是塑造思维的重要途径。
第一,幼年时良好的教育。我们中国有句话叫“三岁看大”。无巧不成书,日本也有句话叫“三岁孩子的灵魂会伴随终生”。其实两句话意思基本一致,都是强调三岁前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黄金时期。(征)
在这一阶段,父母应当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教育,也就是给予爱和关心,让他们获得足够的滋养,从而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基础。
第二个问题,成功的人是怎样利用错觉的?
优越错觉其实就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相信大家在上学的时候都会碰上有着超强行动力、积极向上的同学,能力上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他们偏偏就能取得成功。如果说这些同学与我们的不同,就是他们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的错觉。产生了这种错觉,就会比别人更快开始行动,也就会更容易脱颖而出。
与这种情况相反,没能产生优越错觉的人,就只会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不如别人地方,也就是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发消极的情绪产生自卑,甚至有时候还会变得容易发怒。
西田文郎说道,其实优越感和自卑感的差别只在毫厘之间,应该灵活运用错觉的法则,让它帮助我们更快地迈向成功。
了解了大脑的工作原理之后,会更清楚地明白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只不过是负面的错觉,只要坚持自我学习和改变,不断地输入正面错觉,取代原来的负面错觉,终能有所成长。
所谓运感力,即毫无根据的自信或者内心的坚定信念,是自带的气场,是本身的福运。具备了运感力,遇到困难和挫折,不会抱怨、失措或者退缩,而是积极地想方设法去解决;遇到难搞的同事或者上司,才不会心生怨愤,而是转换思维,当作挑战;遇到机会,才不会犹豫不决任其溜走,而是果断地及时行动,牢牢抓住。
西田文郎认为,梦想成真的人和没能实现梦想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拥有苦乐力。苦乐力是指享受痛苦和努力的过程还能够乐在其中的能力。对于痛苦,人们大多都会觉得反感,可能的话,大概一辈子都不想体验痛苦的感觉,然而避开了痛苦,人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喜悦。(重述原文+引)
之前我们讲过,大脑的构造决定了人的情绪始终在愉快和不愉快之间反复摇摆,喜悦和痛苦是相生相伴的,不能单纯的否定痛苦的存在。
成功的人之所以能耐得住痛苦的考验。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着明确的目标,自信让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愉快的状态,能够苦中作乐从而获得成长。
第三个问题,如何善用大脑的错觉走向成功。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产生好错觉在生活中取得幸福。
成为亿万富翁比骑自行车还简单,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觉得很震撼。西田文郎认为大多数人都觉得成为亿万富翁很难,而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旦你产生了某种错觉它就会向着让错觉变成现实的方向去努力。
认为自己很优秀的人最终也会真的变得优秀,而坚信自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人最终也会取得成功。认为赚钱很简单的真的可能轻轻松松的挣到钱,如果认为很难现实也会如你所想。
关于这个问题《错觉的法则》中举了骑车的例子,开始学骑自行车的时候,首先要借助辅助轮开始练习。渐渐的开始掌握了之后,先拆掉一边的辅助轮,熟练一些之后,再把另外一侧的辅助轮拆掉。(征)
成为百万亿万富翁的人,都是从一开始就骑上了没有辅助轮的自行车(就是他们认为成为亿万富翁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又或者他们认为摔跤也无所谓,所以都是直接拆掉了辅助轮(毫无理由的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的人。
自然另外一方面,有绝大部分的人会担心自己摔倒,所以迟迟不肯拆掉辅助轮(无法抛开“成为亿万富翁很难”或者“我没有成为有钱人的命”这种想法)。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全书,那么我们自己就是问题的答案,我们就是自己人生的预言家。(2607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