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作者: 经世学会 | 来源:发表于2018-08-13 21:28 被阅读0次

    不尚贤,使民不争。

    道德经中,老子在第一章就提出了万物的本原“道”。道不仅是万物之母,更是万物秩序的设定者,同时也是万物运行变化的推动者。

    紧接着,老子在第二章就引出了圣人之治,圣人治理天下,应该事天道,去人道。依照天道的法则去治理天下,而不以人为制定的智巧之道治天下,为之以天道,则百姓与君王不会相互背离。

    这一章节,老子进一步阐述,圣人之治的具体治理方法,并且在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层层递进。

    贤字的本意是指多财,后引申为多才,指有才智的贤人。尚字的本意,有重度过度的意思。不尚贤,使民不争,就是说,君王之治,应该使百姓不要过度的追求太多的财富,让百姓知足而不起争欲之心。

    反之,如果一个社会里,人人都以追求过多的财富为目标,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富有,那么人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于是各种炫富大比拼就会满朋友圈都是。

    过度的追逐金钱财富,那么自然而然的,那些首先富起来的人,就会追求比金钱更有价值的“难得之货”,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货物。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有钱人,各种奢侈品,各种收藏品,各种难得之货,把家里塞的满满的。而那些没钱的人,求而不得就做起盗贼,你不是很富有吗?我来替天行道,劫富济贫。

    盗,窃贿为盗。对于那些已经掌握大量财富,获得大量”难得之货“的人来说,他们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更进一步,他们就会用这些“难得之货”,通过行贿来换取更多的金钱与权利地位。

    这样发展下去,社会必然是贪服成风。所以,圣人应该使百姓不要追逐那些稀罕难得的财货,这样人们就不会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互相窃贿。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人们为什么会相互攀比追逐过多的财富和难得之货呢?因为君王理政不以天道,而行之以人道。天道集虚,人道集有。君王起人道之奇欲之心,以天下奇货自居自积,则百姓就会上行下效。

    人人都以好积难得之物为贵,积之不得,则必为盗。窃贿成风,则民心必乱。民心乱,则社会危。所以圣王治理天下,应该为之以天道,使民生天道之正欲,而不生人道之奇欲。

    何谓天道之正欲?比如吃饭、睡觉、劳作、生育后代等,这些都是合乎天道的正常欲望。

    什么是人道之奇欲呢?欲求自身能力之外的东西,欲求超出自身正常欲望之外的东西。

    奇欲生,则民心不正,不正则乱。要使民心不乱,君王就需要把能够使民起奇欲的东西遮蔽掉或者清除掉,这样民心就会慢慢复归于平和。

    反观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各种名牌产品,奢侈品,艺术品,明星偶像,豪车豪宅,这些都是很容易让人起奇欲之心的东西。这样的社会,跟老子笔下的社会,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以上所说的现象,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与治理,所以圣王应该禁止绝弃掉。绝弃之后,圣王应该如何施政?

    虚其心。让人们返璞归真,以人之纯朴天真之性,自然而然地生活。虚心不是简单的指谦虚,而是说让人从人的智巧中走出来,返归到自身的本真状态。

    反过来讲,什么是实其心呢?心就像是一个房子,人的奇欲起,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都想获得,然后就把这些东西放进自己的心里,越放越多,把自己的心塞的满满的,最后被欲望所吞没却一无所得。

    房子被塞满后,就不能住人了。同样,心被塞满后,心的神就不能住在里面了。神不舍心,心无主如国无君,国无君则国乱,国乱则国危,到了国危阶段,如果不能扶危,紧接着就是国亡了。

    同样,心乱了,神不舍心,心就不能有条不紊的应对世间万物,心无以应物,则智力就会衰退,智力衰退就无以谋,不能谋自然不能治身治事,终致一生碌碌无为。

    实其腹。实其腹并不是简单的指让人吃饱饭,而是让人们守其质朴,腹满精足,不思淫邪,养浩然正气。

    弱其志。使民志闲髓实,少私寡欲,不强为人道,不出离天道。

    强其骨。髓满骨壮,健全体魄,以笃守天道。

    圣人治理天下,倡导百姓返璞归真,人们都会身体健康,很长寿,而且内心平和,于是整个社会清宁而又太平。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无知,使百姓从人为智巧的伪学中走出来,返其真。无欲,使百姓不生人道之奇欲,守其朴。倘若百姓能够做到无知无欲,合天而行,那么那些自作聪明的智巧之人,自然也就无计可施,不敢胡乱作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

    圣人治理天下为之以天道,绝弃人道之妄作妄为。百姓皆存其真,守其朴,圣人抱道不离,笃行大道,则天下无不治。

    天下之所以难治,在于君王好为人道。以人之智治国,国之贼,不以人之智治国,国之福。所以君王应该去人道,事天道。以天道化育百姓,百姓淳朴自然,则天下无须治,故无不治。

    (第三章完)

    《道德经》系列专题,解读道德经,为往圣继绝学,以经世致用。本文是第三篇,下一篇解读第四章,敬请关注后续文章。(注:本文解读义理,借鉴或引用自白云先生的《老子之道》一书)

    附《道德经》第三章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kp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