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人物·故事
艺+专访丨吴可言:对境观心,做戏修行

艺+专访丨吴可言:对境观心,做戏修行

作者: 艺十artist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11:45 被阅读1次

    『艺+专访艺术家』栏目,倾听艺术灵魂的声音。艺术没有金字塔,每一个心怀艺术梦想的人都值得被期待、每一个行走在艺术旅途上的人都应该被尊重。我们是艺+,永远在发掘艺术的路上。 

    “颜色似乎是有温度的,声音似乎是有形象的,

    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然而我们在过度依赖视觉化的生活中,

    屏蔽了太多对于这个世界的真切体感。

    所有我眷恋的事物,我都要爱上两遍,

    一遍令我欢欣,一遍令我放下所爱。”

    吴可言

    “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硕士,

    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戏剧学硕士。

    上思戏剧剧场发起人,

    导演、编剧、制作人。

    代表作《填壑耕云》,《覔Altervision》。

    戏剧就是活法,

    戏剧就是境界,

    对境观心,做戏修行。”

    第一次见到可言,是在蓬皮杜中心地下一层的排练大厅,当时她以及上思剧场的所有演职人员正在为《填壑耕云》一遍又一遍的彩排。因为他们要带着这部戏去那一年的阿维尼翁戏剧节。这是我对这个面容清秀,形容举止之间却透出一股强大力量的女子最初的印象。她的作品,质问着后工业时代的尘器中难填的欲壑,也试图在黑暗中找寻心之归处。她的戏剧,通过种种形式、符号、概念探索人性,批判人性,最终又回归到人性本身。所以当我想要采访一个对象的时候,脑海中的一个声音直接反问。还会是别的什么人吗?于是便有了这次的对话。

    以下是访谈内容

    C:Chi 

    W:吴可言

    C:你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何时又是如何与戏剧结缘的,你觉得是你选择了戏剧还是戏剧选择了你?

    W:确切跟戏剧结缘的事件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小时候离我家不远处有个川剧院,我读小学的时候还常去看演出。也是小学期间每逢佳节我就组织我们家属院的小朋友表演节目,把街坊邻居召集到一起,摆上小板凳,把零花钱攒起来买糖发给大家。

    小时候就喜欢舞台。台前的光鲜喜欢,台后的寂寞也喜欢。现在还喜欢。

    C: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人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你?

    W:国内硕士阶段,周靖波导师开启了我从戏剧到舞蹈,从古典到当代,从东方到西方的研究路径,是我目前创作时立足的理论根基。亦师亦友的师姐王婧,对于我也是中法戏剧界的榜样的力量。 修学佛法的过程,让我更明晰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方向,在境界中历事练心。

    创立了上思戏剧剧场之后,深刻体会到了一个团队众缘和合,所向披靡的不可思议,我们都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个心共所愿的团队。

    C:那么你个人是如何看待戏剧这门艺术的呢?

    W:戏剧作为一门综合类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模糊和其他艺术门类的界限了,很多艺术形式都可以作为一种手段被融入进戏剧之中。比如当代戏剧的舞美就结合了声光化电的多媒体技术;表演空间也从传统的框架式的舞台,走向了展览厅、博物馆、广场、自然环境;电影影像的介入改变了戏剧的观看之道... 那么到底什么是戏剧的本质呢?这个问题正是我坚守戏剧,热爱戏剧,创作戏剧的根源:在场性。无论戏剧的形态如何改变,一定要观众进入现场去互动,去观看。所以戏剧对于我而言,就是此时此地,此地此景,此情此人。不念过往,不慕将来,活在当下。

    “梦的边界和欲望的边界在哪里?我不知道。只知道戏剧如梦,欲望在人心”

    C:“上思”的名字从何而来,有什么寓意吗?

    W: 上思戏剧剧场,法语名字是SENS THEATRE, Sens在法语中的意思有感觉,感官,意义的意思。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我们的戏剧作品从人身体的各种感知体验出发,与外部世界发生连接,从而探索与不同地域、空间、艺术、种群之间交融的可能性。中文“上思”既是与Sens互为音译,也表达了我们形而上“思”,形而下“行”的团队作风。

    C: 就像你说的,当代艺术的很多观念以及多种媒材的介入越来越模糊了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一些作品也是越来越强调与观者之间的互动性,你觉得戏剧与观者的互动性和其他形式的作品的互动性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W: 关于互动性的问题,好像是现在很多艺术展览当中会讨论的话题,不过对于戏剧互动从来都是伴随戏剧发生发展的。没有“观”的“演”不构成一出戏剧。

    C:《填壑耕云》是SENS的第几部作品?文章里提到过的关于环保和对工业社会的反思是这部作品的动机吗?

    W:《填壑耕云》是剧团成立后的第二部作品,这个戏创作前期有将近半年的时长,我们全体创作人员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从各个维度进行了研究,也从环境保护领域邀请来了很多专家朋友给与我们指导和解惑,可以说我们的戏是建构在一个严肃的研究基础上的作品。从感知无法穿透杂多的厚重历史进程出发,抵达身处后工业时代背景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的群体性彷徨。事实上,这个作品无意去叙述宏大的历史,而是人自身的的身份所包含的冲突与断裂。这部戏的初衷就是以艺术的方式,对抗世界性的环境危机,哪怕一次只能唤醒一个人的环保意识,那也值得我们继续做下去。诚然,《填壑耕云》意图把观众带入当下问题的思考之中,必须承认,我们在舞台上讨论不出解决环境危机的妙计,但是一出诚恳的作品会让人明心见性。

    《填壑耕云》排练,感谢摄影师:洪奕  

    关于《填壑耕云》

    《填壑耕云》是一群旅居法国的中国青年创作人和一群欧洲青年创作人一起对工业化社会背景下全球环境问题与人性问题所做的一次有意的的探询和反思,当我们在寻求种种方法要去认识并解决棘手的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时,我们才重新审度人性的尺度,从显现“人的雄健身躯”到描绘“人的退化”从“人的天国”到“机器的地狱。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日益对立。我们亲手缔造文明,又被“文明”摧毁。《填壑耕云》通过人类日常行为习惯的符号化塑造和戏剧化再现,呈现了在贪婪、嗔恨、愚痴、傲慢和疑虑等人性的弱点和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破坏等生态危机之间的显而易见却又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内在机理和深刻关联,作品融入了音乐、舞蹈、多媒体影像技术和互动装置系统,打造一个可听可观可触可闻可尝的五感体验式剧场。这部作品是今年阿维尼翁戏剧节上,唯一一部中法合作的戏剧作品,两个国家的文化,两个国家对于环境危机的关注和问询在舞台上的碰撞,产生了这部作品。

    阿维尼翁戏剧节《填壑耕云》剧照,感谢摄影师:洪奕  

    C: 做这样的一个作品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W: 像这样一个作品,就像是在写高考作文:十年寒窗,磨一剑。不一样的是,戏里戏外都没有“你想”“我要”。有的只是“我们,去做”!

    C:《填壑耕云》这个题目的来历是什么呢?

    W: 这是我们团队做视觉影像的洪奕取的名字。这是一种隐喻,隐喻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人,依靠现代科技能够达到耕云播雨的程度,但欲壑难填的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索求也越来越多,以致产生了环境的危机。

    阿维尼翁戏剧节《填壑耕云》剧照,感谢摄影师:洪奕  

    C: 你们的作品可谓是中法混血了,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没有催生出什么有趣的事或者有没有遇到过矛盾的地方?

    W:《填壑耕云》有一幕中我们加入了“特殊的演员”——金鱼。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法国演员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非常强,他们对这出戏要使用金鱼这件事很不理解,我们经过了多番解释,安抚,演员们才小心翼翼接受与金鱼演员的合作。事实上,我们对金鱼演员是爱护有加的,有一幕要“怒染鱼缸”,观众视觉上是金鱼在杂染的水中残喘,但金鱼所在的水域我们做好了严密防护措施,他们非常安全。每场演出结束最繁杂的事就是给硕大的浴缸换水,给金鱼喂食,让它们沐浴普罗旺斯的清风和阳光......迎接第二天的演出。

    “特殊的演员”——金鱼

    “饮鸩止渴”,还是“别有用心”?关于填壑耕云的宣传

    没有贴满大街小巷的海报,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单,而是一个穿着防护服人,在阿维尼翁城内端给你一杯甘甜的清水,《填壑耕云》的演出信息便印在这小小的可降解的杯子上,一杯一杯的传递出去,这让我想起Felix Gonzalez-Torres作品《Perfect Lover》,你接受了,你就在参与这个环保的行动了。

    C: 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大部分的戏剧团队仍旧用的是传统的方式做宣 传,比如张贴海报、散发传单之类的。而你们是通过分享一杯清水的形式。这样的方式很新颖,很像performance,这个创意是怎么来的?

    W: 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宣传方式简直是脑洞大开,我们是从能为游客、观众做点什么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个宣传方式。创意的源头来自我们团队中的轩礼,一个永远有办法的机灵鬼。不过喝下这样的一杯水还是需要勇气的, 开始有的人就是转身就走,或者宛然相拒,后来渐渐的有人主动来寻水,给游客赠水这个消息就在阿维尼翁城里不胫而走。

    感谢摄影师:洪奕

    C: 艺术创作中永远逃避不了的是经费的问题,即使你的主创人员分毫不 取,也仍旧需要一定的资金来维持创作和生活,你们是怎么面对的这个问题的?

    W: 经费缺少的时候,我们发起过众筹,收到过亲朋好友以及陌生人的帮助,让我们渡过难关。经费短缺可以说是年轻艺术团队创作都必须面对的 问题,可是创作不能等到经费到位了才开始,创作是当下的事情,有什么条件做多大的事情。就像我们目前的新剧《覔Altervision》一样,我们又一次出发了,在前行中遇见恩泽。

    “ 把个人的故事讲到人尽皆知,在将集体的情感体验转化成独立的思考,以“不”的反抗精神怀疑一切论者,以“信”的内力追寻无止的证悟。这是我目前做过的最好的决定,没有之一。 ”

    《Altervision》的宣传海报

    C:Altervision》是你们正在做的一部新剧,顾名思义“不可见”。那么在这部作品中,你们是如何“不见”的,这样的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W: 这是一部浸入式的戏剧,演员要进入完全的黑暗,抛弃视觉、没有固定的舞台将观众隔开、没有固定的台词、甚至没有预设的剧本。这部戏最初 的灵感来源于剧作家梅特林克的象征派代表作《群盲》,讲述一群盲人被困 在森林中被迫必须依靠自己寻找解救方法的故事。但是我们没有用刻意模仿盲人的方式来演绎,而是蒙上双眼,来体会真实的眼盲的状态。“盲”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能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过类似的状态,这正是我们这部戏想要探求的。不设定角色,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扮演的是我们自己,灯光、投影、演员的即兴表演与演奏、观众自由的穿行、移动....就像是不断流动的,不确定的生活本身。这部作品是有试验性的,观众的参与度其实也是完成作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谁都不知道结果怎样。

    等待一次实地排练 演员和工作人员在蓬皮杜地下一层的排练空间尝试抛弃视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专访丨吴可言:对境观心,做戏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zl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