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尽早做准备,尽早做改变,等你30岁35岁,你会发现再改变已经很难了。你的一辈子也就这样度过了。今天是昨天的结果,今天又是明天的原因。与其对今天的不满懊悔昨天,不如把握今天早就美好的明天。成长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事,很多道理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等到懂了的时候就已经不再年轻。
——生命只有一次,而且不能重来。
人活着主要干两件事情:一是混口饭吃,二是实现梦想。年轻时,能够混口饭吃,这是工作。等老了还能混口饭吃,这是职业。等你能给很多人混口饭吃时,你才有资格谈论人生的价值和梦想,这才是事业!
——工作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第一次投胎创造生命,第二次爆发生命的能量。
20岁的迷茫带来30岁的恐慌,30岁的恐慌带来40岁的无奈。年纪越大,梦想越小。人到中年万事休。很多人被现实推来推去,随波逐流。在年轻时,我们对时间没有感受,对衰老没有体验,总觉得还有大把的时光和美好的未来。殊不知,像回首童年恍若昨天一样,今天那些四五十岁碌碌无为的中年人回首刚踏入社会时,也是仿佛昨天。你的今天是你的明天的另一个名字。
——对于未来,最大的问题不是无法预言,而是毫无意识和故意逃避。
如果没有准备,一生中可供的选择少之又少。读个马马虎虎的大学,找个凑合过的工作。大多数不是你在选择别人,而是社会选择你。
——你现在不为未来做选择,未来别人就会为你做选择,而且你别无选择。
你不是没有思考过未来。隔一段时间现实的疼痛会让你从麻木和随波逐流中醒来,这是你就思考自己思考未来,做一系列的规划和计划。等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又周而复始。你可能还会看一些成功的故事和书籍,看时很振奋,过后却效果寥寥。
——对于职业规划,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去规划,而是规划根本无法执行。
第一份工作都干了啥?先就业再择业是流程很广的谬误。你毕业时找工作,企业会看你的专业是否对口。你择业时,人家会看你的行业是否对路。很大一定程度上第一份工作就决定了你的未来。慢慢的你会熟悉所在的行业和领域,等到你想挣扎想改变时,却发现隔行如隔山,想动弹一下甚至还不如大学毕业时。诚然,工作无贵贱,大多都是从基层做起,但是平台有高低。起点很多时候就决定了终点。现在的高高在上的光鲜人物,要么出自名门,要么草根创业。
——你在选择一件东西的时候,同时意味着放弃更多的东西。
现在失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35岁之后失业。35岁你还做最基层的工作吗?即便你乐意基层和较低的薪水,公司也不会乐意。下岗潮,在所难免。80年代的下岗潮,正是经济的上升期,同时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十年后的下岗潮和医疗养老压力将直面经济衰退和人口红利消失。
——随波逐流者,最起码不混个高管当当的话,35岁会被淘汰
人生的路上,最大的困难:一是歧途,二是穷途。迷茫一是对自己不了解,二是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了解。迷茫是努力都不知道如何努力,选择都不知道如何选择。困惑是努力了却没有结果,得到了却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迷茫是必然的、是正常的。其实我们现在能够看清楚的,当时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眼界看清楚。我们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我们总用有限的能力和信息,去面对未知的未来。
——迷茫是正常的,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迷茫、不去改变迷茫。
职业规划只是一个概念上理论上的东西。国内的职业规划经典套路分三步:一是知己,分析自己的特长、优势、资源、爱好等;二是知彼,分析职业的特点、外部环境、发展前途等;三是路线选择,目标抉择,行动路线等。听上去很美,但却价值不大。“认识自己”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命题,大多数情况,我们是在知彼的探索途中,认识自己。职业规划仅仅有知道意义,却不具备执行性。
——探索未知之前,却要先拿出地图,这是荒唐的。你没经历过的东西,你怎么规划?
职业方向探索是职业规划的前提。我们现在接触的大多是外职业规划,讲究“以终为始”“倒果为因”。这种方法先从自身空想出一个伟大目标,然后一步步设定路线。
职业测评并不能帮我认识自己、不能探索职业方向、测评结果也往往不可靠。
——职业规划是探索,职业测评是筛选。而非相反。你想做什么有什么用?你能做什么才是关键!
你无法喜欢上一个你不知道的东西,如果你想得到一些从没得到的东西,那么你就得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未来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往哪去。用有限的过去规划无限的未来,不如用未来规划现在。
——对于年轻人,先做后想,尽可能多的尝试和探索。
职业目标的确立要看清事实真相。结果背后的过程才是职业真正要规划的目标。
“以终为使”是实现职业目标的方式,但是并不是确立职业方向的方法。职业目标完全无法分解和倒退。目标引导过程,过程最终重新定义结果。
未来是一个过程,而不只是一个结果。通过行动进行职业探索。每个都想找到出路,而想的越多,越感觉无路可走。面对迷茫,我们要解决的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做与不做,敢和不敢的问题。对于未来,别光想,光想的话,什么都行不通。
作出你自己的主动选择。选择很多时候不是你有没有机会,而是你有没有能力,你有没有准备好。
积累形成优势,坚持才能胜利。人生比的不是智商,而是比的资源的积累,和脚踏实地的行动。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一个成功学的忽悠!
职业生涯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是指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时间,我们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经验、能力、眼界格局、心态、动机、心理要素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最终形成个人综合素质的过程。
外职业生涯是我们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的毕业学校、学历、专业头衔、职称、师承关系、工作单位、职位、工作内容、职业经理、收入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内职业规划,职业方向的探索,以及职业能力的提升。如何选择。
外职业规划,职业目标的取舍,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如何发展。
在职业选择上,不要太关注你不喜欢的地方,二要关注你喜欢的地方。任何工作都有让人讨厌的地方,关键在于这些地方是不是这份工作的主要内容,又要主要内容是你喜欢的,那就已经不错了。大部分工作刚开始只是简单重复且无聊的,此时选择的关键就是看未来发展的高端职业是不是有你喜欢的。
——业余爱好是感性的,享受的;而企业兴趣是理性的,付出的。很多人只喜欢结果,却不愿接受中间过程的艰难。其实过程几乎相当于全部,这才是重点关注的地方。
成功是做自己喜欢的,并且只做自己喜欢的。社会的本质是交换,职业的本质是分工。为了保证质量和提高效率,我们喜欢做一部分重复枯燥的工作,来换取高额的回报。
性格对应的是岗位,而非职业。在职业的发展中,性格比能力更重要。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喜欢不喜欢是性格,做不做是态度。
——态度决定命运。
价值观是职业选择的基础,引导我们追求所想要的东西,追逐自己的梦想。职业价值观是职业目标取舍的基础,使我们面对诱惑时不迷失方向,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时、命、运、数
时是社会资源与需求,是外部环境产生的机遇与限制。
命是先天的资源,是你的基因,你的家庭背景,你的成长环境。
运是后天的变化,外部的机遇,是你能不能将“时”和“命”结合起来。
数是人生的阶段和节奏。
命是先天的资源,运是后天的变化。我们的先天无法改变,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变化积累资源、整合资源来改自己的命。
一个人的价值,不取决于他的能力,而是取决于他整合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你自己拥有的、被别人需要的就是能力,而外部为你所用的就是资源。35岁以前是能力成长期,35岁以后看社会资源。
排列组合是创新,整合需求是资源。
职业发展是基于天赋的定向发展和外部资源的有序积累。
职业发展的关键是入对行、选对平台、走对路、跟对人。
如何选择组织?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优先选择层次高、资源丰富的平台。
如何选择地域?与繁华无关,只关乎发展目的。优先选择专业对口的高端地区。
如何选择行业?别人的今天不一定是你的明天。找一个相对不错的行业,坚持做下去。什么行业好?大方向看经济看科技,小方向看区域产业发展。
如何选择公司?专业很重要。眼界决定未来,而决定你眼界的是你所处的环境。
如何选择岗位?打破专业限制,瞄准发展空间。
职业目标=时间+地点+行业+企业+职业+职务。
外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三个方面:
职业生涯阶段:如何踏准人生与职业的节奏;
职业路径阶段:如何从低职位晋升到高职位;
职业平台阶段:如何从小公司进入大公司。
人生,一是目标,二是时限。
大多数白领的职务的职业生涯轨迹:
工作1~4年担任基层职位;工作5~6年任经理;工作7~9年任高级经理或总监;10~12年任副总经理;13~20年任总经理。
职业生涯5个阶段:
成长阶段 0~14岁;
探索阶段15~24岁;
立业阶段25~44岁 工作生命周期的核心
成熟阶段45~55岁 职业的维持期
衰退期 55~60以后, 职业的退出期。
职业发展的矩阵路径:
Z方向,在同一专业想行政高度发展,成为管理专家;
Y方向,在同一专业纵向发展,成为技术专家;
X方向,在不同专业之间转换,成为项目专家。
ZX 项目行政专家;ZY技术管理专家;XY 项目咨询专家。
寻找跳板,你要了解的企业业务圈:
供应商、业务合作公司、竞争对手、客户
所谓经验就是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
经验=职业技能+职业思维模式
=知识结构+标准+规则+周期+流程+经验值+细节+资源
将经历转换为经验
职业化就是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专业工作按技术分类,按项目整合;行政工作按责权分类,按周期进行整合。项目是有周期的,你要做某些项目的运作专家,从项目的角度建立流程和模式。
职业通用技能:沟通能力、信息分析和搜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软件应用能力。
到陌生的地方认识自己,到害怕的地方找回自己,到熟悉的地方胜过自己。
经验的不可通用性,与基本功的可通用性。基本功是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和技能的基本动作分解强化练习。
信息处理是行业分析的基础:
信息处理、信息记录、信息整理;
行业分析技巧:
行业资料收集,行业分析技巧
不自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高手只不过是一些自虐的傻子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