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小品(读书与思考)

教学小品(读书与思考)

作者: 环绿山民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10:14 被阅读18次

    读书与思考

    同是读书,有些人越读越有收获,越读越起劲;而另外有些人却读得没有兴趣,硬着头皮读下去,收获很少。什么原因呢?说来简单:前面那种人读书时认真思考,后面那种人读书缺乏思考。

    目前,有些同志读书思考不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有些人在读理论书籍时,不善于去领会书中的精神实质,不是从书中去学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是常常停留在字面上和概念上。

    (二)读书一日十行,不求甚解,一本书读到后面,忘了前面,或者只有一个“似曾相识”的印象,提不出问题,经不起追问。

    (三)害怕艰苦,读书时有不懂的地方,自己不努力动脑筋思考,光想要别人辅导、帮助,希望得到现成的答案。

    (四)在博览群书时,常常是囫囵吞枣,缺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分析批判态度。在读文艺书籍时,只追求故事情节,惊险场面,不动脑筋想想整个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教育意义。

    如果像这样读书,即使读书破万卷,得益也不会大。

    根据以上情况,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想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读书要领会书中的精神实质

    我们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是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斗争中来。因此,必须下一番艰苦的思考功夫,深入了解它的精神实质。为什么有些人读书,读到后面忘了前面呢?为什么有些人对自己读过的书只有个“似曾相识”的印象呢?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思考,没有领会书中的精神实质。这就好像我们天天在街上走路,见过许许多的行人,有些人也许不是见过一两次面,但是在下次和这些人见面的时候,还是照旧不认识一样。我们读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由于只是、理论水平不同,实际斗争经验不同,领会的程度是会不一样的,但是具有同样水平的人,是否肯于思考,效果却会有很大差别。如果读书是认真思考,就会跟随者一行一行的字句走入一个活的境界,就会了解书中所描绘的当时斗争的背景,理解某一章某一节阐明了哪一些主要经验。在书中你犹如见到了马克思,见到了列宁,听他们纵谈古今。这样,书就越读越活,读书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大,读的书也能深深滴铭记在心里。

    我们读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目的是为了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但是从读到用是个长期艰苦的思考和实践的过程。想不经过思考而从书中找出现成的具体工作中的答案,是不可能的。曾经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到商店去买水缸,商店里的水缸都是倒放着的,这人袖着手走到水缸面前一看,缸上面没有口,再摸摸缸下面,没有底,认为像这样的缸既不能倒水进去,又不能装水,有什么用呢?于是便空着手回家了。也许这仅仅是一个笑话,并不真有其事。世界上像这样完全不动脑筋的人可能还没有,但是这个笑话却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有些同志读书,不动脑筋,总想从书本中找现成答案。当他们把书一翻,没有找到现成的答案,就认为读书无用,什么“远水不解近火”呀,“望梅不能止渴”呀……,再也不能耐心读下去了。的确,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许多都是讲的当时的事,或者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写的,但是书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确实“放之四海而皆准,行诸百世而不悖”的。我们要学得也正是这些立场、观点、方法,使之成为自己思想上的血肉,然后把它用到我们当前的斗争中来,处理当前的事物。而要学到和用好这些立场、观点、方法,关键是要下艰苦的思考功夫。学而不思,是不能学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读书要有“根据地”地前进

    读书要认真刻苦地读,对有一些书还要特别精读。

    自古以来,许多有学问的人,他们博览群书,知识非常广博。其中有一个秘密,就是他们在这些书中总有一部分重要的书是精读过的。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他所精读的书不会是很多的,但是有了这样一批精读过了的书。成为自己在学问和知识上的“根据地”,那么在博览群书时,就能够融会贯通,摄取这些书上的精华,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否则在博览群书时就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精读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认真地读,经常地读,刻苦地读,一定要力求懂得它,掌握它。在这个问题上,好高骛远是不行的,一定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宁肯慢些,但要好些。

    当然,在京都市,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况,就是有极少数地方读不懂,有时请教了别人以后也还是不懂、但是只要读书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懂得了它的主要内容,有些地方一时确实弄不懂。也可以“暂时存疑”,继续往后读。列宁就曾教导我们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读懂了前面才能读懂后面,这是主要的一方面;但是,读到了后面才能更好和更透地了解前面的内容,也是很有道理的。而且读一本书,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地方一次都读懂,多读一次就有多读一次的体会,读一本书想“毕其功于一役”,这种要求是不现实的。

    在学习的道路上要自己走

    读书是一种很深刻很细致的思维活动,必须自己开动脑经,努力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自己先要努力思考,然后再问别人。只有自己用心思考,知识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好比游华山,我们要上北峰,路途不熟,请向导指点一下,免得在山中乱摸,少走一些弯路,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路还要自己去走,险阻的地方还是要自己去攀登。这样才能体会其中惊险、变化多端的滋味。读书也是这样,请一些理论修养较高的同志做一些必要的启发和辅导,是必要的,但认真思考与钻研还要靠自己。有句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这确是经验之谈。有些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片面强调指导和辅导力量不强就不能学好,这是不对的。解放以前,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能找到几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书,那就是稀世珍宝,冒着杀头和坐监狱的危险偷着读,那是根本谈不上什么辅导,还不是自己看,还不是学得津津有味,受益不浅。今天无论如何,不管有些地方学习条件怎么差,指导力量怎么弱,比起那个时候真是强到天上去了。有领导同志的报告,有教师的讲课和辅导,有同志们的互相帮助,图书馆有大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上到处都有谈论理论学习的文章,组织上还安排了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再强调学习条件差,指导力量弱,不下苦功夫努力读书,除了自己思想上的懒惰以外,是没有别的理由可以解释的。读书和别的事不一样,是不能请人代劳的,自己读书不肯思考,要别人代自己思考,找出现成的答案,要被人抬着走,那什么也学不到。

    经过思考,才能在博览群书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我们要接受人类的文化遗产,广泛学习古今中外的经验,来充实我们知识的宝库,除了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以外,也要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和情况,花一定的时间来博览群书,要读一些文艺作品,读一些古典的著作,要学习一点历史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在这些书籍中,常常是精华的部分和糟粕的部分“鱼龙混杂”,笼统地接受或否定都是不对的。这就必须看动脑筋,采取分析和批判的态度。我们读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就可以看到列宁在读这些著作的时候,如何全神贯注地、异常犀利地采取了分析批判的态度,对精华的部分,从不让它埋没在词句的大海中,对错误的东西也从不放过。这些都是我们阅读古典著作的范例。当然,每个人受水平的限制,分析批判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但是只要我们努力采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和批判的态度,认真进行思考,就可以逐渐锻炼和提高分析批判的能力,逐步达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目的。如果在读书时不用脑筋,不费思考,那就真如孔子在两千年前说的“学而不思则罔”,虽然读了满肚子书,还是莫衷一是,难辨是非,结果书读得越多越糊涂。

    至于读一些好的反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文艺作品和其他书籍,当然不会把我们引到歧路上去,但是读这些书,决不是为了消遣,也决不是不用脑子,一味去追求什么故事情节与惊险场面。我们看这些书是为了知道更多的实际斗争和生活,受到更多的教育,更好地提高阶级斗争觉悟和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如果读这些书时不加思考,读完后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在脑海中没有留下一个深刻的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形象,没有在自己的思想中、工作中、生活中激起一些浪花和起到应有的积极推动作用,而只是留下一些片段的故事情节或惊险的场面,那读这些书就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我们不但要多读书,读好书,而且在读书中要多思考。多思考,这是我们搞好学习的关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小品(读书与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fn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