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经济学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股票、汇率这种“投资理财”学问?还是是供求关系曲线、金融危机这种专业的学问?
这篇文章可不是讲什么抽象概念或是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讲一套能够直接影响我们观察现代世界的眼光,左右我们做事方法的见识和思想。
文章取自万维钢的作品《智识分子》中的一个篇章,我做了一些简化和整理,就此分享。
1、国家不是家庭
就在几十年前,我们还处于一个“熟人社会”,比方说你要买台电视机,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先找熟人托个商店关系。但是找到的商店未必价格公道、质量优质。但是如果不这么办而是直接选一家店买,总会感觉上当。
这种心态至今还没有完全消失,人们在办点事总想找个内部的熟人,不然就不太放心。
这在传统社会中很常见,但是如今我们处于现代社会,我们不论是上学、工作、生活,无时不刻在和陌生人打交道,所以现在是一个陌生人社会。
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相比大致有这么几种区别:熟人讲情义。陌生人讲利益。熟人讲身份,陌生人讲契约。熟人讲人品,陌生人讲信用。
所以相比于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整体利益提高更快。
如果把“熟人社会”的思维用于现代社会,则会引出很多问题。
比如说典型的贸易保护。
假设我国某行业生产的产品技术落后、价格高、质量差。而一些外国同类产品却相比要好的多,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为了保护本国企业而对外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呢?
世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不该这么做,对落后行业的保护是对消费者的伤害,而消费者和生产者非亲非故,为何要做这个牺牲?
这种行为明显不符合逻辑,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呢?
原因很简单,这个被保护的小群体疼痛感强,能发出声音、找到代理人来左右政治决策,而被牺牲的消费者则没有强烈感受。好比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我们必须对曾经老旧的思维做出改善,毕竟这是一个讲能力而非讲感情的时代。
2、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一些高格调的姿态,今天严指污染,明天又呼吁关停各种工厂,在他们的认知中这个世界
然而真实世界确实处处受限,就说全球变暖这件事吧。
我们姑且把全球变暖推给人类行为,想要制止全球变暖就必须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是那些只知道喊声音的人算过达到制止全球变暖的程度是需要减少多少排量么?那是一个天文数字,所支付代价之大以至于对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而言根本不可能接受。
所以真正的解决方法是力所能及地减排,甚至允许一定程度的变暖也并非坏事。
人们常常错误的以为有些东西可以不付代价。
再比如说环境污染问题,最响亮的声音就是关停,那么那些喊声高的人知道关停工厂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怎样的阻碍么?
这就很滑稽了,很多人一面盯着GDP,一面又喊着保护环境,这两者本来就是相为悖。
那么该怎么抉择?
经济学家的智慧在于问一句值不值得。
一个东西再好,如果要付出的代价太高那就不应该要,反之,如果付出一定代价却能换来更大的价值,那么就可以付出。
3、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做一件事,最理想的办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
但是却很难奏效,比如说你如何说服一个习惯了尿布的三岁小孩控制住自己的大小便而改用马桶?
你和他说理,他未必能理解,真正有效的办法大致两种:其一是威逼;其二是利诱。经济学家更喜欢利诱。
《魔鬼经济学》的作者之一steven levitt 就用经济学办法让自己三岁女儿养成用马桶的习惯。
他告诉他的女儿,只要你使用马桶,就可以吃一袋巧克力糖豆,每次都可以。
结果女儿为了用马桶故意多尿尿,连着去了几次。三天后,女儿完全学会了自己控制大小便,而且养成了用马桶的好习惯。
利诱在英文中是“incentive”,这个词常被译为激励、刺激、诱因,这个翻译很容易让中国读者产生误解,当作一种精神上的鼓动、或是略含贬义的金钱上的需求。其实incentive通常是一种你实在想要的,有利的东西,可以指任何一种能让人出于自利目的进行理性反应的机制。
激励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只要你的激励制度设计得好,人们就会心甘情愿地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
改变人的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激励。
4、市场是一种激励信号的传递方式
上一条的改变方式是自上而下,这一条说说自下而上。
在经济学家眼中,价格并不仅仅是钱,而是一种激励信号。
比如当初手机还被称为“大哥大”的时候,比较难得。在市场经济情况下,稀缺就意味着价格高,而价格高则会引得人们愿意生产。
于是各个企业自发地冒出来,拼命研发和生产手机。结果就是手机价格越来越便宜。
市场的关键所在是提供一个激励信号,而不是私有财产。
为什么教育和医疗市场化都不太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领域内价格信号根本不能反应产品的质量和需求。
学费越贵的学校不见得质量更好,因为相对于学费,学校的声誉和生源都比其重要。
我国医疗领域充斥着各种虚假信号,以至于人们都去信任公立医院。
所以市场化绝非产权改革这么简单,而是要保证信号的有效传递,这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5、结果可能出乎意料
很多公共知识分子都有着指点江山的冲动,认为有些事儿听我的早就解决了。而真正的严肃学者却对主动的社会改革是悲观的。
为什么呢?
因为世界是个复杂系统,复杂有两层意思:其一是complicated,指一个东西繁杂,数量众多,难以描述清楚;其二是complex,是指一个东西内部各个部分间有各种联系和反馈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世界这个复杂系统便是后者,complex。
1966年,美国一个heather ross的经济学研究生拿到一笔高达500万美元的经费做一个社会实验:政府给低收入人群直接发钱会是一种什么结果?这么做是否会让人丧失找工作的积极性呢?
这项实验进行数月后得到了结果:直接给穷人钱没有对穷人的就业率造成什么影响,反而他们的家庭离婚率大增!
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但至于之后的研究就没有下文了。
所以不到不得已,最后不要轻易按你自己凭空想出来的方法去扰动社会系统,你根本不知道最后会导致什么!这就叫“皇上做不得快意事”。
这也说明阴谋论根本不靠谱,各种停留在纸面上的假想实验更不靠谱。
我们生活的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没人可以控制得住。
写在最后。
了解了这些最简单的经济学后,我们的思想可能产生一些变化:同情心减少,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福利、环境,不怎么相信强势政府的力量,认为最好让市场自由运行。
这样的变化会让你变成一个派别:“libertarianism”,自由派和保守派之外的第三派别——自由论者。对复杂的世界有着自己的看法,并且不会有太强硬的立场。
我很喜欢万维钢这本书的书名《智识分子》。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我们不应该止步于拥有曾经的“知识”,而是应该去提升我们的“智识”——智慧和见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