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向孤独

走向孤独

作者: 木不周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13:27 被阅读0次

    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活得更真实。我指的是完全断绝外界的信息。那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大概就像是家里只有你和一只猫,外面下起暴雨,关掉手机,一个人坐在沙发上。

    当意识到每个人的出生,就是一段走向孤独的旅途,最后一个人孤独的躺进坟墓里的时候,我开始有了生活琐碎事情之外的烦恼,并且可以预知的是这种烦恼会伴随我一辈子。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呢?七岁还是八岁,开始一个人睡觉。这么说其实容易让人误解,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在家睡觉。空荡荡的房子,关了灯只能听到窗户传来的风声,似乎有一条缝,怎么都关不严实。中国家庭的孩子小时候总是被吓唬许多牛鬼蛇神,窗外有大灰狼,不听话会被丢掉,乱跑会遇到人贩子......总之,不可以出了这门。许多人疑惑,这么小的孩子,该是什么样的父母才会有如此狠心这么做。这解释起来可能会比较复杂,一句话概括,就是生活所迫。

    其实一个人睡觉,还是有许多好处的。比如说半夜爬起来看电视。虽然这个点已经没有电视节目了,但是家中还是有很多DVD碟片的。只是早上要按时起床去奶奶家吃早饭,不然奶奶就该一遍遍来催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在家里折腾,甚至会去拆家里的收音机和电视,这也让我较早的对一些物理知识产生了兴趣,等到升入中学,物理成绩一直是优,尤其是电学部分。这些电器拆起来总是很快的,但是装起来,总会莫名其妙多出几根螺丝,一般随手就丢掉了。再后来折腾的没了兴趣,就钻到书房看书了,看书是最消磨时间的,往往一本小说入迷,趴在床上看到凌晨,换做父母在家时,九点钟就已经熄灯了,唯一的坏处就是视力后来不太好,需要戴眼镜。

    这段经历听起来倒像个留守儿童。不过,我并不认为我是个留守儿童,实际上,父母一年中大半时间也都是在家的。

    幼年,最切身的体会,就是寂寞、孤独到一定程度,你会想要找个人说说话,有时候是一只猫,有时候是镜子里的自己,或者书中的主人公。过了这个阶段,你就会觉得生活中最安逸舒适的时光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了。幼年的孤独与长大后背负种种负担的孤独,心境是不一样的。

    若论起孤独的感受,就好像时光穿梭,世界是停滞的,脚下是亘古不变的宇宙,心中的荒凉油然而生。那一刻,似超然物外,觉得人生追求的名利终究会烟消云散。这种情感算不得厌世,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一种忘我的情感。是《逍遥游》中“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的出世与自由。这种感觉,与醉酒和迷幻,有异曲同工之妙。

    几年前,去日本的时候,专门抽出一天时间,请友人带我去找一家做漆器的作坊,这家有位老人,如今年龄已经八十多岁了,一直坚持做漆器。如果对漆器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做漆器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一辈子都在给木头或金属器皿上漆,抛光。做这行的人是要耐得住寂寞的。漆匠不比其他手工艺行业,很少直接和客人打交道,做出名气了也要待在昏暗房间里,细心打磨器皿。老人不仅手艺好,对漆器的历史也是了如指掌,虽然没到过中国,却对我国历史上的漆器手法工艺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如数家珍。

    所以说,孤独并不是生活的敌人,恰恰相反,有时候会成为人生的明灯。

    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往往是在孤独的时候作出的,比如说高考,比如说毕业择业。高考是忙,一个人忙,毕业时很闲却也只是一个人闲。这份孤独感会让一个人看清楚很多事情,做出的决定即使算不上最好,往往也不会太过于后悔。

    对于写作的人而言,孤独往往是伴身的良药,写作与孤独相互选择,成就了许多经典的著作。而写作的根源在于思想,思想通过纸上的文字传承,从而形成精神文明,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人类本就是孤独的。是孤独的个体,也是孤独的群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向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yq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