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得到”APP产品分析

“得到”APP产品分析

作者: laylay1111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7:21 被阅读0次

    得到是罗辑思维团队推出的主打知识服务的App,提倡碎片化学习方式,让用户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内容包括商业、技能、互联网、创业、心理学、文化、职场等。核心理念是为用户节省时间,以知识服务为核心,帮助用户完成知识升级。

    截止 2017 年 5 月,“得到”App 付费订阅专栏数达 26 个,得到 App 中订阅费用有所不同,除罗辑思维专栏定价 1 元/4 年外,其余 25 个专栏订阅费基本上都是每年 199 元。

    2017 年 3 月 8 日下午,在《罗辑思维》的媒体沟通会上,罗振宇公布了内容付费产品“得到”上线以来的最新数据:APP总用户数超过558万人,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45万人,专栏累计销售144万份,专栏周打开率为63.1%,专栏日打开率为29.3%。

    产品的运营逻辑为以下几点:

    1.知识付费的市场空间大: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更多的人们愿意去进行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同时中产阶级崛起,更多追求需求金字塔中属于归属和成长这一阶层的东西,人们逐渐愿意付费进行自我提升。在知识付费的背后,是一群对知识充满焦虑的人。

    用户需求、痛点:

    时间碎片化,很久读完一本书?

    没时间学习,有知识焦虑症?

    学院派知识不够用,跨界知识无从获取?

    不知道该学什么,担心有一天会被时代甩下?

    不知道看什么是有用的,有没有内行给我一点人生经验?

    摘自得到的应用市场的简介信息,很好的梳理了目标用户的心理诉求,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知识焦虑症、迷茫需要被大咖点拨。

    由于有这种痛点,得到出现了,他们的解决方式按罗振宇本人所说是一种“父爱算法”,以一种包办式的方式把团队把知识传递给用户,解决用户的焦虑。

    2.平台转换带动一大批用户:

    2012.12.21罗振宇在世界末日这一天开设了罗辑思维订阅号,随着罗振宇在罗辑思维的每天60秒500字左右音频分享,借势微信公众号红利期的时间窗口以及音频介质为载体的60秒碎片化知识传播,罗辑思维公众号斩获700多万粉丝。

    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的优质流量,让平台从运营上已经占去了先发优势,罗辑思维自有已经实现盈利的内容电商和已有的融资现金储备,让“得到”app在上线前期已经拥有了大批用户。

    3.知识网红效应:

    “得到”app通过邀请知识网红入驻平台,让大 V 变现。2016 年 5 月 28 日,“得到” 开通付费专栏。首批吸引了包括知名财经媒体人李翔等入驻,并推出《李翔商业内参》等按年订阅的内容产品,定价 199 元,据称当天订阅总份数达 1 万,总额达 200 万元。这些知识网红既有自己的知识产品也有创作能力,同时还自带一批铁杆粉丝,在丰富平台内容的基础上,迅速以燎原之势引爆平台,增强了用户黏性和活跃度,并且收益可观,以得到app的专栏作者薛兆丰为例,其专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订阅人数达25万,收益超过2500万。

    4.“口红效应”带来的安慰剂作用

    根据百度指数情况来看,搜索得到关键词的用户,年龄基本上男性居多,占去了70%,用户的年龄也集中在20~39岁之间。其中有大部分人是在校大学生或者入职在三年以内的职场新手,这些人往往渴望提升自己,但是由于刚入职场往往没有太多可支配的额外收入,因而选择通过在线学习提升自己。

    5. 社群经济增加用户粘性

    得到的大部分付费专栏都有相应的学习小组,同时用户也会自发的组成社群知识,并实现社交功能。以李笑来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为例,其订阅用户左撇子覃杰发动一批专栏订阅用户付费写作,目前已接近一万人,形成一个庞大的社群。

    6. 非摩擦经济理论

    在“得到”app中的大咖创造出知识产品以后,这个产品就完成了创造的内容以及成本,用户只需要在自己的手机上付费订阅已上线的产品即可,与传统的商业模式“每开一家分店就需要一个团队来经营”不同的是,运营和分享成本基本消失。

    7.长尾理论

    “得到”目前已上线的大量产品中,订阅量超过十万的有八个,更多的专栏订阅量不足五万,但是由于这些订阅量相对不多的专栏数目众多,这些专栏的收入总量也构成了“得到”收入来源的很大部分。

    越来越多的用户反映:“得到”内容不成体系,很难通过阅读它完成知 识体系建构;碎片化内容,阅读后会迅速遗忘;看订阅专栏里的文章,总是会让人不禁产生一种“看了文章后就以为自己真正掌握了”的错觉。

    “得到”的付费订阅产品日打开率还不足三分之一,仍不禁令人为“得到”以及内容付费产业的未来感到担忧。

    同时也向运营团队提出一个问题:知识分享平台下一站在哪里?

    参考文献: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网站

    搜狐新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APP产品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by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