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三种环境中,自然环境,关系环境,以及信息环境。自然环境不用多说。关系环境指的是你所处的社会关系链接。国家,单位,家庭,朋友都是你的关系环境。在关系环境网络中有一个流动的东西,叫信息。而所有经过你的信息构成了你的信息环境。
什么样的信息流经过你,取决于你在环境中的地位。例如一个公司里,哪个层级的信息流经过你,其实取决于你在公司的地位。国家,家庭里的信息也是一样的。这就是著名的“信息流地位论”。想想如果公司的每一个财务信息都经过你,那你地位至少是股东。但我今天不想讨论信息流地位论,因为本质上,是地位决定了信息流,而不是反过来的。
我今天想说信息流的质量问题。首先明确几个重要的基础:
1. 经过你的大众信息流一定低质量。这个我不用多说了。前面说过太多。大众认知的低质量这是常识。看看朋友圈的信息质量,无言以对啊。
2. 下属给你的信息,一定是经过极度扭曲和软化的。这是人性啊。所以帝王老被蒙啊。明君那必须脑子清楚的抵抗下面的人天天洗脑。
3. 亲近的亲戚朋友给你的信息很有可能非常具有偏见性的。他们避免不了感情用事。越是亲近的人,感情因素加的越多,而这种感情因素往往就是不理性的。
4. 普通朋友,一般不会给你传导信息,或者是传导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
很遗憾,我们平时就是淹没在了上面这些信息环境中。很多从名校毕业的人问他名校给他带来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那必然是里面的信息环境。名校里面能接触到的同学,老师传递的信息,比外面高质量,你天天接触高质量信息,认知不可能不高。这也是为什么混社会的孩子成功概率肯定低于混名校的对吗?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构建自己的信息环境呢?我有几个方法特别好。
1. 主动切断低质量信息源。大众信息源就别看了。什么朋友圈,抖音,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头条,电视,能不看就不看。
在工作中,有的老板特别喜欢听下属汇报。可以殊不知,听得越多,信息越扭曲。直接去观察,去体验,去与真实用户聊,去创造一个员工,用户能无压力发表看法的地方。
越亲近的人说的东西,越要考虑感情因素,必须把感情因素去掉后思考和接受。也就是一定会要弄清楚很多信息90%是情绪。例如爱人抱怨你不陪他。没必要去争论其实你陪了,这只是一个情绪信息,去掉情绪后,信息很少。所以我们也用没价值的情绪去回应就好,没必要太思考这事。
2. 那哪些信息环境需要我们构建呢? 与你没有厉害关系的且有思想的少数人所创造的与你切身利益无关的信息。
例如:某一领域的成功大牛的思想和案例。巴菲特,芒格在投资领域的思想,是不是你应该赶紧学习起来的。
某一领域失败者的反思。例如“大败局” 这本书里的每个案例以及反思都需要认真学习。
历史。所有的历史信息都值得学习。
你看,为了实现上面三个方向,成本比较高的方式是直接去接触这些人,去体会这些案例。成本最低的方式,那就是读书了。
但是“直接接触他们的交流” 好于 “听他们讲课” 好于 “看他们的书” 好于 “自己体验观察”;因为这几个方法会有逐条损失和扭曲。例如直接交流的信息真实度肯定好于听他们的课,因为课程中总会有设计,有迎合,有筛选。写书就有降级一次。自己体验观察,那就完全是你自己的理解了,信息降级很多。
最后我明确一点,为什么是与你无厉害关系的人呢?因为这再一次保证了信息不被人性扭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