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习讲自然成诵,就是一遍一遍的“心眼口,信皆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读一百遍,经文必然能够背下来,哪有以背为目的的,以背为目的是什么呢?都是后世的读书先生,私塾先生,一代一代的这样传下来的。真正到南宋以前,没有这样教学的,都是自然成诵,久而久之大开圆解。正如陶渊明所说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那是真正的会读书,不是去做一些寻章摘句的学问,不是用意识心去解,而是用觉心去读,觉心就是以念破念,就是摄耳谛听,读着读着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会,有真正的欢喜心出来。这个欢喜心是什么呢?就是夫子给我们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乐叫法乐,叫法味。经典里边又给我们讲“世味没有法味浓”,这个“学而时习之”,我们经常讲“习”是实践,实践指的是什么呢?是在心上去实践,实践以念破念,你读一遍是一遍以念破念,读两遍是两遍以念破念,你久而久之清净心就出现了,你就没有不知道的事情,这叫至诚,必然至诚如神。“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一遍一遍的去实践,是在心上去下功夫,是这样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