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祥,是这个孩子的名字。我让他用最好的状态写出自己的名字。
字体工整之中还有几分娟秀,一个小男孩能把字儿写得这么眉清目秀,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我又问:毅祥,你的名字谁给起的呀?妈妈。你知道你名字中蕴含着爸妈对你什么样的期望呢?嗯~嗯~,好像是毅力,祥~嗯~不知道……
果然跟我预想中的一样,这个小男孩儿说话语速较慢,从他的书写中可以窥测出是一个比较内敛、听话、做事认真的孩子。
别看这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像试金石一样,能够检测出孩子的语言功底和沟通交流能力。
于是我循循善诱,由“毅”谈到毅力、坚毅,由“祥”想到祥瑞、吉祥……告诉他这个名字寄予了爸爸妈妈对你太多太多的爱意和希望。看着孩子若有所思的神情,我知道他今天透过自己的名字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又多了一层。
这个社会大环境下,有太多孩子失去了爱父母的能力,甚至连意识都越来越淡薄了。作为成年人,应该抓住可以抓住的一切契机,重新培植孩子们学会感恩,就从感恩父母之爱开始,慢慢的学会对生活的这个世界,包括这个世界的一切心存感恩。
说完名字看卷子,月考刚刚结束,成绩不尽如人意。我大体浏览了一下,已经发现症结所在,可是孩子不行,且不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单说十几岁的孩子又如何能跳出学科之外看学科呢?这就要求老师家长能够高屋建瓴的,站在局外,给孩子指明方法、规律、方向,而不是一味的督促指责、逼迫着刷题。
毕竟,“低头拉车重要,抬头看路更重要”。
一是时间把控能力欠缺,从作文有一半都是空白可以看出来。若是字体脏乱差,那说明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压根儿不想写,这孩子书写认真,只能是时间不够了,我猜是前边的阅读理解题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情况下,若孩子在阅读题上耗费过多的话,得分往往也不高,要么是主题不清晰读不懂,要么缺乏阅读题做题技巧的历练,表现为题目所问不知道该怎么答,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抓耳挠腮咬笔杆,苦思冥想之后依然无从下笔,时间就这么流逝了,最后勉强应付写上几个字儿,分数自然不会高。
事实上造成的后果是“芝麻”没抓住,“西瓜”也丢了,实在是比“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更可悲。
阅读将近40分(还不包括古诗文阅读的十四五分呢),作文50分,仅这两项已经占了语文的这门学科的2/3。阅读与写作这一大板块若抓不住,整个学科的“大好河山”就这么寸寸“沦丧”了。
和孩子一起梳理到这儿,我就踩了暂停键,往下不能说太多了。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这本书中说,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绝对的自由,但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得有条理的事实面前的训练。自由和训练是教育的两个要素。
而这个孩子语文学科有如此多的漏洞和这么大的提升空间,着实需要老师家长帮他理清条理,当然是在能够自由消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因此不能一次性“倾倒”太多,免得贪多嚼不烂。同时还要帮他诊断清楚学科弱势的根源在哪里。
当然,要想让他听得进去这两点,大前提是要吸引他的注意力(激发兴趣点),即一开始以浪漫阶段来切入,毕竟,所有的学习周期都是由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分析阶段循环往复构成的。所以开头引着对他解读自己名字,其背后理论依据就在这里。
未来,在毅祥身上还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止是关注孩子,还要关注孩子背后的家长,方能为孩子量身定做一套“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学习成长专属方案。
唯有不急,方可拾(she四声)级而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