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队友推荐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直都没有读过杨绛先生的书,这是第一本。
image.png
《我们仨》是杨绛在2002年92岁高龄时的作品,整本书算是回忆录,内容从1935年跟随钱锺书去英国牛津求学的生活开始,直至1997、1998年钱瑗和钱锺书先生相继离世的63年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
据《我们仨》的编辑董秀玉回忆:1994年夏、1995年冬,钱锺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住院后,董秀玉便向杨绛约稿,直到钱媛与钱钟书去世四年之后,先生才动笔写作,从约稿到动笔,时隔6 年。
董秀玉看完初稿评价《我们仨》:
“杨先生的文字还是像过去那样含蓄节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安静得难以言表的忧伤都在字里行间。”
“我们仨”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和不顺:
他们在国外留学时承受了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和沉重的课业负担,回国后与大家庭的相处也多有磕绊,特殊时期更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最终,还遭遇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酸。
但在先生的笔下却只字不谈历史,不谈人生,字里行间都是家庭生活的细节,字字句句都离不开钱钟书和他们俩的女儿钱媛。
漫长的63年的家庭历史,杨绛用三四个月写了出来。一个年逾百岁的老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意志,才能把如此深重的大恸化成平和的文字,给读的人以温暖和安静?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先生说:
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
有了我们仨,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2003年6月25日《我们仨》首发,首印3万册,12天销售一空。
一年后,发行了47.5 万册
不是畅销书作家写了一本畅销书。
有的人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中国幸福家庭中最完美的样子,是多少人终其一生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
有的人在先生笔下的平凡生活中看到了最暖的爱。
你在这本书里又看到了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