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接到了好友大学Jane的邀请,说最近要搬新房了,邀请了我们几个大学舍友一起聚聚。感觉有些惊讶,印象当中,她还是那个会在双11通宵买东西的姑娘,会因为下月工资在何方而数日子的姑娘。惊讶之余,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啊?你都不发个动态,让我点个赞。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发了啊,你没看到吗?一点也不关心我。
讲真,自己有些难过,之前我们都是对对方的生活了如指掌,现在却因为各种原因缺少了联系。于是翻开朋友圈,找那条自己未曾点赞的买房的消息。
有些失落,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被屏蔽掉的线: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仿佛在说:我们还是朋友,但是比较陌生的朋友。
在这个通讯泛滥的时代,我们所有的联系方式都简便了很多,却也省略的许多。对于Jane的“玩笑”,自己多少还是有些在意的。真的是不关心吗?我不知道,但知道是,各类的信息冲刷着我们的视野,可以聚焦的也没那么集中了。
以前总是想看自己的好友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看看朋友圈有哪些雷人的事情发生,那个文艺青年又对月吟诗了。现在看到是满眼都是谁谁又卖什么东西了,哪个东西又打折了。有时为了提醒你,一不留神就被拉近未知的群了。
那么,三天可见,是不是也是在提醒那些关心自己的人,发的消息,三天时间不留意,也就看不到了。
前两天看到朋友Marry发了一条微信:夜,有些冰冷!
在我眼里,她一直都是一个开朗的女孩,猜想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刚想开口去问,却发现那条朋友圈不见了。
大概,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每一个举动都需要深思熟虑吧!每一个真实心情的表露都要去思考应不应该发泄出来。
后来Marry陆陆续续地删除了她的好几条朋友圈:那时的天空很蓝,那时的自己很简单;明明是4月艳阳天,却过成12月的感觉;抬头看一下远方,是你仰望的模样......再后来,她的朋友圈就三天可见了,好像随之消失的是那个感性的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朋友圈子越来越广泛,有时候在发一条动态时,害怕被有心人看到,有时又害怕有心人看不到,其实,更害怕的是有心人看到却无视......连表露心理都那么畏畏缩缩,索性也就不发,即使发过的也就变成了三天可见。
其实三天也好,半年也罢,朋友圈其实都是一种自己社交+感情宣泄的方式。有心的人儿即使不发依然对你的近态了如指掌;无心的人儿你发再多的动态也是别人眼中广告一样刷屏的存在。
自己圈子,自己开心就好;如果实际不允许,换个地方,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