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刘润5分钟商学院
爱听「得到」App的你和爱听健康讲座的老年人有什么区别?

爱听「得到」App的你和爱听健康讲座的老年人有什么区别?

作者: 飞马大定理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20:25 被阅读14次

    知识付费,究竟是廉价鸡汤?还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这几年,我们不断地为知识付费买单,这样的行为似乎和听了健康讲座后买保健品的老年人没什么区别。

    每隔一段时间,网上总有一些公众号文章开始质疑「得到」app和罗振宇。

    最近我又看到一篇阅读量挺高的文章,《3个步骤,掏空普通女青年,顺便毁掉她》。天哪,当我们自己在担心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别被无良公司的健康销售忽悠买保健品的时候,却不知我们自己和他们并没本质区别。

    但是,事实是这样吗?

    仔细阅读这篇文章里,会发觉这个女青年,只是作者想象出的,并不会自己思考,只是单纯订阅「得到」并感觉自己好像变厉害的人,这样虚构的剧情和虚构的人,相信无论她接受怎么样的教育和服务,都并不能改变自己。

    罗振宇被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现象。在中国,任何行业风口里的猪,哪个没被人骂过、质疑过?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猪怕壮吧。

    任何一个现象级商业案例,都会有人跳出来质疑。

    骂淘宝,标题骇人听闻《淘宝不死、中国不富》。故意忽略淘宝造就了多少工作岗位。

    骂腾讯,抄袭为王。忽略了腾讯的通讯产品,怎么样改变了你我。

    骂小米,只会山寨、饥饿营销。忽略了一分价钱一分货,在这个价格上,他的性价比是最好的。

    骂拼多多:消费降级、质量堪忧。忽略了他让多少三线城市的人,能消费升级。

    现在看到骂知识付费,作为爱学习的我们,慌了,扪心自问,爱听「得到」App的我和听健康讲座的老年人有什么区别?

    答案就在你自己身上,当你有自己的判断和反思,对你所吸收的东西有自己的咀嚼和看法后,那你就是有独立思考的人。这是你和听健康讲座并吃保健药的老年人最大的区别。

    罗振宇和其「得到」App,作为现象级的知识付费产品,没有少挨批评。之前也有不少人指责。我总结下,指责的内容绕来绕去无非是以下三点。

    (1)贩卖知识焦虑

    (2)贩卖鸡汤成功学

    (3)贩卖快餐知识产品

    我将围绕这三点,阐述下自己的看法,你也可以自己判断下。


    一、罗振宇在贩卖知识焦虑吗?

    如果说罗胖在贩卖知识焦虑,那饭店就在贩卖饥饿。

    (1)知识付费并非罗振宇的独树一帜

    这两年是知识付费的窗口,不仅仅是罗振宇在做,也不是罗振宇最先做的。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可以有条件进行碎片化学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虚拟物品的消费自然而然接受程度更高了。这是知识付费能够大行其道的社会原因。

    知乎、喜马拉雅、在行、网易云课堂等等,大家都在抓这个窗口期。

    知识要付费并不是罗振宇创造的,而且,「得到」的用户和营收也并不比其它几家来得高。

    只不过因为「得到」品牌与罗振宇绑定比较深,企业品牌更加人格化,一说到「得到」就想到罗胖这个胖胖的形象,所以就容易成为靶子。

    相同的例子我们也可以参考罗永浩与锤子科技。

    (2)焦虑是社会竞争加剧和发展的标志,不是任何人贩卖的结果。

    焦虑背后真正的原因是社会在发展,竞争更激烈。

    社会变化快了。所以人心焦虑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本身是呈指数级发展,最近10年发展要超过最近30年,而最近100年的发展要超过人类社会近千年。

    更何况中国社会在这些年又在高速发展。

    面对高速变化和发展,面对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变化,我们在知识上焦虑了。

    当然有的国家和人民没有这样观念,也许活得更幸福。比如尼泊尔,如果说罗胖在贩卖焦虑,那试问让罗胖去尼泊尔贩卖这种焦虑会成功吗?

    何况,我们现在的知识焦虑,恰恰说明中国社会发展得更好了,否则人就不是对知识焦虑。而是对肚皮焦虑了!

    这就好像有人指责学校在贩卖焦虑,高考在贩卖焦虑一样可笑。其实背后是社会在发展,对人才的教育水平要求更高了。

    任何产品的痛点,都是基于人们的恐惧和焦虑。但这种恐惧与焦虑是基于社会的竞争加剧,把这个锅丢在罗振宇身上有失偏颇。


    二、罗振宇在贩卖鸡汤和成功学吗?

    罗振宇的产品,本身没有标榜自己会成功,只是在宣扬知识有价值,激励我们终身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

    (1)鸡汤可以安抚人心

    现在设想一下,如果你突然被丢到一个迷宫里,有人给你份地图,哪怕知道这个地图漏洞百出,是不是也安心点了呢?

    在毕业之后,你我的人生何尝不是这么一个迷宫呢,在校园里,我们按部就班,知道自己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拿到好成绩。我们手上有现成的课本和参考书,然而一旦从学校毕业,我们就陷入了人生的迷宫。

    这个工作好不好?

    我的职业发展应该怎么样?

    这个项目怎么做?

    市场会怎么变化?

    我该怎么与团队相处?

    总之,目标不清晰、规则不清晰。

    从这个角度来看,包括「得到」及市面上很多知识付费的东西,都还是起到了缓解人焦虑并提供了一定实践操作指南的作用。

    比如如果你听过「得到」里的卓老板科学思维课,那你就一定能避免被健康讲座欺骗。

    当面对人生的这些焦虑,有的人选择打游戏,有的人选择刷抖音,那有的人听听知识付费,再不济也能学到点谈资,这又有何妨?

    (2)「得到」app从来没标榜自己是“成功”app

    「得到」app不是彩票app,任何有脑子的人也不会相信用了「得到」app就能成功了,就好比以为办了健身房的健身卡就能成为身材达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倒是觉得「得到」用户,本身都是较热爱学习的人,而热爱学习的人,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来说,在人生的概率上会更成功一点,哪怕他们不成功了,他们热爱学习的态度也能影响自己的子女,使自己的下一代会有很大概率成功。

    「得到」app也从来没承诺或者宣传用了自己的app会成功,比如本人就订阅了熊逸专栏的内容,里面作者多次宣传保证其课程与现实世界一丁点关系和帮助都没有。(事实上真没有)但是就好像有的人喜欢玩核桃、核桃对现实世界有帮助吗?只是对知识单纯的喜欢难道不可以吗?


    罗振宇的产品是快餐吗?

    快餐作为吃饭的一种选择,有什么问题吗?

    (1)快餐的产品可以让你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程度的技能

    快餐类的知识并无不妥。

    知识也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现代社会本身是一个高度分工化的社会,对于大部分的学科我们浅尝则止完全够了。

    以我自己为例,我之前学习使用PR剪辑视频、学习PS剪辑照片、学习EXCEL的VBA,其实我只学了一个小时,看了一些浓缩的教程。就掌握了基本操作足以应付很多事情。

    从实用价值角度来讲,用一点点时间学一点浓缩的东西,性价比很高。哪怕自己学艺不精,但是你已经有了一个概念。等到要用的时候,你会找到线索,到时候再针对性的学习一下也来得及。怕就怕自己完全不知道,这样连想都不会想到。

    更何况,有快餐并不是让你顿顿都吃快餐,如果你真的对某块内容有兴趣,你完全可以不再致力于碎片化学习,而是自己去钻研学习看大部头的书,没有人来阻止你。

    (2)快餐产品本身有价值

    现在得到和其它现在很多的知识付费app体验都做得很好,以前你要用盗版的或者公开的资源,哪怕有人提供,质量也不高,会耗费了自己很多精力。现在通过收费方式提供服务,放在你面前,提高了时间效率,付点钱完全无可厚非。

    另外,试问当前有多少人,真的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读过达尔文的《进化论》。但这又怎么样呢?没读过原汁原味的原著,并不妨碍我理解圣贤的一些精华思想,不妨碍我理解什么是看不见的手,什么是自然选择。

    而我们理解的很多思想,其实都是从课本、从教科书、甚至从别人的转述和一篇小短文来的,并不是从当时作者的原著来的。

    这些其实都是快餐,又有何妨?

    哪怕它真理无穷,吃一口,就有一口的好!


    不过,从产品宣传的角度看,我觉得「得到」的产品宣传是夸大了。

    比如罗胖经常挂在嘴边的认知升级。这个词让人很尴尬,背后弥漫着一股很不好的风气,就是造了太多似是而非的名词概念。

    我随便举点例子:维度、升级、跨界、连接、认知、赋能。

    流行的名词容易忽悠人。容易概念不清、似是而非,听上去特别高大上,容易拿出来忽悠人,掩盖自己对问题本质的思考。

    试问认知升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罗胖之所以一直这么说,其实是一种宣传的套路,用一个大众容易接受的概念来打比方。

    打比方的好处是容易让人理解,坏处就是不准确。

    认知升级中的升级,暗示人的大脑就像电脑一样。容易让用户觉得订阅了「得到」的产品就好像自己的脑子下载安装包可以升级了,升级后运行的就更快了。

    但毕竟把人比作电脑是不适合的,后者升级更容易。前者升级可没那么简单。

    如果说认知升级,是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得到了拓展。

    那这么大的一个主题,就是「得到」app现阶段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这里面道理很简单,罗不可能让大规模用户完成这种拓展。因为纵观人类文明,这种尺度的认知升级一定是由于某种技术发展引来了新的传播工具和方式,才有可能完成。比如古登堡的印刷术。

    罗振宇的「得到」能做到的,不是什么认知升级,其实就是让大部分用户开开眼界,学到更多看问题的角度、得到更多资讯知识。

    而罗振宇的「得到」订阅需要付出的成本,相比金钱,更重要的是时间与精力。

    如果没花太多时间与精力,就囫囵吞枣吃了快餐,那就千万别骗人。

    别骗自己,以外自己是专家或者都懂了。

    也别骗别人,听了一点点别人的想法就以为自己懂了,听了一点点听书产品,就觉得自己读过读透这本书了,并拿来吹嘘。

    这就是人的问题,而非快餐的问题,更不是罗振宇的问题了。

    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会独立思考的人与吃保健品的老年人最大的区别。


    我的好朋友们,转发和关注是对我写字最好的鼓励,别忘记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听「得到」App的你和爱听健康讲座的老年人有什么区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eh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