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听香食芋。
眼下,就是传统佳节中秋节了。在许多地方,有过中秋节吃芋艿的风俗。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在家乡经常吃而之后三四十年疏离了一道乡土风味——芋豆梗。
芋头或芋艿,在咱们江汉平原用方言念,听起来像“芋豆”。如同土豆、红薯、花生、芭蕉芋、山药等,芋头也是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别称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也称之为土豆。最早诞生于中国的芋头或芋艿,称为“芋豆”,应该也是成立的。
和土豆一样,芋豆也是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均是蔬菜兼粮食作物;其块茎均可食用。
原产地在中国的芋豆如今在全球各地广为栽培,在我国自然也是随处可见,主要分布在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在我们江汉平原一带也是比较常见的。芋豆营养和药用价值高,老少皆宜,软糯可口,更是适于婴儿和病人食用。
在中国许多地方,在中秋节之际,月饼、芋艿、毛豆、糖藕、八宝鸭、酒酿小圆子、桂花酒就是节令食品,每一个品种都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其中“芋艿”就是“运来”的意思。除此之外,中秋食芋头,还有辟邪消灾之寓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围绕芋豆,还可以做出许多美食,诸如香芋烧鸡、芋头烧肉、芋头糕、红烧芋头、芋头蒸排骨等。
而在我们江汉平原的乡村,对芋豆的吃法倒没有那么多讲究,也没有那么多花样。芋豆本身不是鸡鸭鱼肉,算不上华丽的食材,何况常常处于高温高湿地区,加上我们小时候人多粮少,在总体饮食风格上是偏咸偏辣,以至于到了“无辣不欢”的程度,而松软的芋豆加辣就不合适,所以相比其他荤素菜品,并不是最爱。在更多情况下,是把芋豆作为缺粮时的补充食品,而非菜品,通常是与大米放一起蒸煮。
记得小时候,母亲在土灶上炒菜烧饭,我们小朋友就帮忙添柴作火,往往是把夏天的乌龟,秋天的芋豆、红苕(红薯),冬天的糍粑用火剪夹着放在灶里的一侧或两侧烘烤。在过年期间,也把事先储藏的芋豆洗净再切成块放在蒸笼里烧,作为蒸菜的一部分与蒸鱼、蒸肉的味道串起来,形成我们那里富有特色的“沔阳三蒸”,其味不仅软糯可口,而且香气逼人。
芋豆虽然营养价值丰富,什么蛋白质、钙、磷、铁、镁、钠、钾、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C、皂角甙、B族维生素等,可谓应有尽有,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激发我的浓厚兴趣,每遇此菜,至多是象征性吃一两个。倒是芋豆梗,让我念念不忘。
芋头的块茎通常卵形,常生多数小球茎,叶2-3枚或更多。叶柄长于叶片,长20-90厘米,绿色,叶片卵状,长20-50厘米。小时候,母亲也在自留地相对低洼处种植了芋头,其梗比较长,其叶比较大,看上去有点像荷梗与荷叶,正因为此,也有人把芋梗称之为“芋荷”。但是,仔细瞧,二者还是有差别的:荷叶是圆形,芋头叶片如上宽下窄的爱心形状。此外,芋头叶子和芭蕉芋的叶子在长宽形状上有点相似,不同的是芭蕉芋的上部没有凹进去。后来走出了老家,看到滴水观音,发现芋头叶子与滴水观音的叶子更相似一些。
图1每年的七八月份,就是芋头收获的季节。收获主要是芋豆,那么,芋头梗和叶子怎么办?四五十年前的江汉平原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有一大一小的两头猪进行“压茬式喂养”,可以让碾米后的糠和洗锅刷碗后的潲水得到循环使用,而猪粪又可以充作自留地里的肥料,而猪在养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卖给食品站换一点活钱,可谓一举几得。
农村养猪主要是定时投喂糠与潲水,还可以把自留地里各种蔬菜采摘或收割后的叶、藤以及我们在野外割的猪草。在夏天,草木繁茂,新米新鲜出炉也有不少的米糠,二师兄并不愁吃。在投喂的叶子里,就包括了南瓜叶、红薯叶、芋头叶。
对芋头而言,叶子往往是当成垃圾来处理或者作为喂猪的食物,而芋头梗往往是供人食用的。当然,夏天的菜品比较丰富,选择余地比较大,芋头梗就不一定经常吃。另一方面,芋豆梗中含有大量草酸钙针晶、酸性毒皂苷、麻黄碱、秋水仙碱等成分,如果是半生不熟就吃,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刺激性作用,但加热至熟透后其刺激性可降低或消失。有时候我们在吃的过程中有口舌麻木甚至舌头、嘴唇、上腭肿胀的感觉,这通常是没有完全煮熟或者一次性食量过多。
正因为这样,对于芋豆梗从采摘到浸泡再到烧制,必须讲究程序和规则。
——采摘时如果是收割面积比较大,尽可能戴上手套,先将其叶、根用刀砍掉,再把纤维太粗的表皮剥掉。
——在切成一段一段后,先用清水过滤,然后用盐水浸泡半小时,使其属性变得温和。
——在烧的过程中,尽可能烧透,一般是清炒,也就是将青辣椒切成丝与切好、洗净的芋豆梗混炒,直到其发软、发灰。芋豆梗在爆炒到细火烧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加水。当然,如果想让其刺激性消失殆尽,则需要尽可能多烧一会,这个时候就需要加少许的水。
图2 图3芋豆梗也可以用来制作腌菜,但在我们老家可以腌制的菜品比较多,如萝卜、豇豆、黄瓜、刀豆、榨菜等,基本上没有人家用当时难以量产的芋豆梗做腌菜。
其实,清炒芋豆梗或放少许肉片,是一道美味。由于其口感略麻,自然是别有风味。有时候一两筷子的芋豆梗,就可以吃满满一碗饭。它的水分含量很高,很脆嫩,没有明显的纤维化,具有开胃健食、降血压、润肠通便、保肝明目等功效。芋豆梗本身带有一定的酸味,炒制时多放辣椒、花椒来提味。
回想起来,吃芋豆梗是很久远的事了。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上了大学,在回老家的时候,家里人或家乡人总是把我当成客人,既然是当成客人,表现在准备的菜肴方面当然是他们认为比较上得了台面的荤素菜品,芋豆梗往往被视为上不了台面的菜品而羞于端上来。此外,芋豆储藏得好的话,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当然,最具有节令意味的可能还是秋季,至于芋豆梗的收获是在夏秋之交,如果要吃新鲜的而非腌制品,也只能是在这个当口。所以,等我回老家的时候,很可能就错过了这个当口。如此算来,迄今差不多有三四十年疏离了芋豆梗。
对于远方的游子或远嫁的姑娘而言,对于故土的眷恋,一是双亲大人在世时对父母的牵挂和父母离世后对那一方坟茔的魂牵梦绕;二是故乡人、故乡情和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三是小时候的味觉记忆。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和物流行业的整体进步,小时候在老家品尝过的各种鱼虾、果蔬、菱藕等农作物、水产品和飞禽走兽中的大多数都有机会品尝。比较而言,极少有机会品尝的可能就是米团和糍粑,而唯一没有再品尝过的可能就是芋豆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