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人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送给人类的一件礼物,那么长安就是我们母亲河哺育和滋养中华民族的摇篮。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长安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活动中心和发祥地,后世西周之镐京,大秦帝国之咸阳,隋王朝之大兴,汉唐盛世之长安等等,共有十三个王朝在这片土地上俯瞰天下,繁衍生息,有3100 多年建城史和超过1200年的建都史。
长安之所以被中华民族所青睐,源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众所周知,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关中之地是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它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界秦岭,北接渭河,经渭河、泾河、洛河冲积成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风调雨顺,气候温暖,灌溉条件良好,号称“八百里秦川”。
秦岭素有“七十二峪”之称,其巨量的涌水形成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关中土地上纵横交错,最后流入黄河,肥沃了土地,发达了经济,济成“八水绕长安”之势。
长安之所以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还因其凭险可守的天然屏障。关中东仰潼关(函谷关)、西仗散关(大震关)、南赖武关(蓝关)、北倚萧关(金锁关),乃是真正的“四塞之地”,不仅易守难攻,且较为接近战略前沿,军事地位极高。
不惟如此,关中不仅可藏百万耕战之众,而且水路交通发达、秦直道可直通全国各战略要地,政令朝发夕至,物资冬以继秋。
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根,长安寄托了中国人太多的、剪不断的情结。从咿呀学语,父母便教背诵“长安一片月”;长大了不得志“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金榜高中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朋友远行时“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贬离迁谪了,便发出“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喟叹。
盛唐长安的的雍容儒雅,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这条纽带贯穿起地中海各国,第一次把中国人的眼界扩展到地球的另一半。这一路走来虽然跌跌撞撞,曲折艰难,但靠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直走到今天,从沙漠走到了草原,从大陆走到了海洋,走出了民族的自信、坚韧、开放和包容,走向了世界繁荣,共同富裕的新天地。
往事不堪回首,盛唐是长安留给世界最后的一抹夕辉,大唐唱完开天之治这首绝唱后悄然谢幕,给人间留下无尽的悲叹!
大家熟悉的唐诗还有一首,白乐天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位老者终年辛苦劳作,被剥削得贫无立锥之地,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木炭能卖个好价钱好果腹度日,谁知在巧取豪夺的权力面前,所有的希望,所有的辛苦,皆化为泡影。
诸位看官,先不忙着为老者的苦难伤心,须知,南山指得就是秦岭,南山中有很多为糊口而辛勤烧炭的农人。诺大个长安城,每年冬天消耗的木炭数量非常巨大,如是数百年、不间断的砍伐。再者,长安城面积近九十平方公里,是同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都城,大明宫、西内苑、东内苑、大小雁塔,宫殿鳞次栉比,雕梁画栋,歌台暖响,整个长安城是由秦岭的森林搭积而成的呀!终于,秦岭当年郁郁葱葱的身姿不再矫健,它已经不堪重负,再担承不起无休止的索取。
“七十二峪”、“八水绕长安”逐渐成为了人们传说中的记忆,这块水土丰美的“天府之国”到底走向了尽头。
政治的原因是,隋唐以后,中国的经济政治中心不断的东移,南移。隋唐大运河的修建,中心目的就是加强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和南京的联络,是巩固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措施,间接导致了长安政治经济地位的下降。再者“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吐蕃和回鹘相继攻破长安。长期战乱导致关中经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实难复原。
统而言之,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导致农业供给能力严重下降,人口大量增加又加重了城市的负担;
都城的凋敝、国家重心的转移。凡此种种,长安终于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它巨大的躯体,如今风化成碑林、秦砖汉瓦、城堞,在晨钟暮鼓中,娓娓地向后人讲述它的不凡身世吧。
小可感慨之余,有联赞赏:
驱匈奴,扫突厥,一十三朝追亡逐北,五胡遁去赖三秦,百战归来昭六骏;
开丝路,挽中西,七十二峪兴汉旺唐,八水纵横雍四塞,终南苍秀甲千秋!
作者简介:
任思远,兖矿集团济三煤矿退休职工,酷爱历史,痴迷中国文化,间或有豆腐块见诸报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