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8-21

2020-08-21

作者: 棒棒妈_0489 | 来源:发表于2020-08-21 20:12 被阅读0次

    200943杨哲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在听了孙静老师的讲座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新网师一定要做承担、成长这样的事情,因为就像孙静老师说的那样,有付出,就是获得,有遭遇,就是成长,每一位新网师人都要怀着一份空杯的心态在新网师学习,如果你不能把你心中的大智倒空,那么又如何才能再回来得到真正的有所取得和收获呢?

    还有在网师学习人人都要定好目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一定要自始至终记得自己加入新网师的初衷。我们不是为了论文、不是为了上好公开课、不是为了应别人要求,而是为了锻炼思维,提升学习力,形成专业反应而学习。在网师学习,反正我是为了提升自己,专业成长而来的,在姐姐的引领和推荐公众号的热心感召下,我同时也看到了姐姐的改变,自加入网师之后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新网师赠予她的,对她额外的奖赏,殊不知,这与她刚一加入就勇猛精进的努力与付出是分不开的。姐姐本来就爱读书,加入网师之后读得更带劲儿了,《亲近母语点灯人丛书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如何阅读一本书》、《教师阅读地图》《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如何从新手走向卓越》《教育的目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我越来越感觉自己有一股被带被牵着走的感觉,因为姐姐看的这些书已经都看了n遍了,才又推荐给我看,所以我应该感到很庆幸才对,因为我没有像孙老师说的那种“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勇气,也缺失了令人敬佩的神气,但是,我还是更应该感到有引领,有突破舒适区的动力才是。

    我一开始还在为自己每天能够在课程群里做一位“乖乖女生”而骄傲和满足,现在,我真的应该为自己的这种不大度的心境再向前走一步了,承担是另一种成长的方式。真的是这样的,《给教师的建议》八次预习作业,每一次做的都不容易,只有自己知道,清楚的记得熬夜,哭过,笑过,直至第八次的优秀奖赏,这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越是知道的越多,不懂得知识就越多,就越有向上攀爬的动力和决心。直到最后一次,乃至今天孙静老师再次向我们招手,唯有跳出我们的舒适圈,勇敢承担义工,是我这学期最大的挑战,我要成长,不能一直索取精神食粮,话说回来,承担义工点评员,还可以锻炼我的写作水平,希望我这跨学科教学以及弯道超车的本领可以让自己变的有所“脱贫”。

    在成长之路上,我有十万分的信心信任新网师的引领,因为从自己的每天小打卡中我能听到自己进步的声音,每天阅读至少一小时,每天的结伴同行,可以让我看到小伙伴们的成长与影响。现在我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空杯心态,学习不是件痛苦的事情,相反,它能给我带来反馈,带来快乐。

    2020年8月20日(1091)

    20008拓丽

    昨日听了孙静老师的讲座《在新网师如何有效学习》,再次学会了如何去读书,对照孙老师说的,感觉自己没有一点做的是令人满意的,例如读书没有规划,没有读书笔记,读一遍再不想去读等等。谈谈昨日听完的收获,读书一定要持之以恒,勤于总结勤于思考。读有用的书读对自己有根本作用的书。每天浏览一下新网师微信公众号个钉钉群优秀阅读史、新网师周报、一周观察、榜样教师。关注讲师们的公众号,优秀学员的公众号以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每日阅读至少一小时,学会批注。要在新网师学有所成,不是说完成了某项作业或者被评为了优秀或者作业成绩很高就觉得自己学好了,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必须从内心自我调整、内心真正想去改变现在懒惰而忙碌且安于现状的你。走出舒适区啃读每一本认为好的书。

    钱丽(明确方向 加倍努力

    上午,我回听了孙静老师昨天晚上在钉钉群的直播《在新网师如何有效学习》,对照自己的现状,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学习方向。

    孙老师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理解网师文化

    1.要有空杯心态。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上学期,我选修的是《发展心理学》,想着自己也学了几年的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功底,觉得老师讲的一些内容我早就知道了,甚至会拿我原有的知识来进行评判,对课程的学习不够深入,结果只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今后,我将清空自己,敞开胸怀,以一颗虔诚的心来迎接新网师的学习。

    2.群内谨慎发言。

    这一点,我在上学期的新学员培训中早就知道,并且谨记在心,很少在群里发言。

    让人不解的是,郝院长多次在群里强调,他发出的消息没有做特殊的强调,不用学员回复,免得刷屏,遮盖有效信息,浪费大家的时间。可是,我们的很多学员却置若罔闻,依然不停地回复“收到”。

    3.不轻易求助。

    因为导师和组长们都是义工,大家都很忙,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时间都很宝贵,没有义务在群里为你解答各种疑问。

    事实上,群里很多老师的提问,有的在学员一册通里可以找到答案,有的在群公告里可以看到答案,有的在群消息里就有答案,只是大家没有静下心来去阅读。

    遇到问题,我总是想办法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我才联系教务处郭老师,或者课程组组长冯老师,或者在小组群内求助。

    4.“真理”比“面子”更重要。

    在新网师里,大家的尺码相同,都是来取教育真经的,没有刻意奉承,没有谁有意要伤害谁,有的只是学习的探讨,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

    二.定好目标

    来新网师学习,不是为了上好公开课、发表论文等外在之物,也不是为了迎合领导的要求,而是为了锻炼思维、提升学习力、形成专业反应,为了教室里的所有孩子们。

    三.充分利用各式“工具”

    1.每天浏览新网师微信公众号和钉钉群。

    新网师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凌晨5点左右更新,内容非常丰富,有新教育周报、学员优秀打卡、优秀阅读史、优秀作业、课程过关情况、晨诵诗词赏析、榜样学员的分享等,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可以源源不断地汲取前进的力量,快速成长。

    新网师的课程学习公告和文件都在钉钉群里发布,养成每天浏览的习惯,就不会错过重要通知。

    2.关注讲师们的公众号和优秀学员的公众号。

    讲师和优秀学员的课程感悟、学习提升都呈现在公众号里,经常浏览,可以丰富自己的认知。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如知网、wps、金山毒霸、cs扫描王等,如果充值成为会员,会给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四.重视程序化、自动化学习

    1.每日阅读至少一小时,学会批注。

    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每天阅读至少一小时,学会批注,这点我做得还不够好。

    我也阅读,但是大多是碎片化的,没有抽出整段的时间去阅读书籍。有时阅读打卡内容,有时阅读公众号,即使阅读书籍,也没有做好批注,只是把重点内容划下来而已,抄写过笔记,制作过思维导图。

    而很多优秀学员的书上批注得密密麻麻,有的比原来的文字还要多,这种学习精神让我很震撼!

    2.每日打卡。

    每天围绕学习内容写不少于300字的打卡文章,用输出倒逼输入,而不是为了打卡而打卡。上学期,我也打卡了,但是有间断,有时与学习内容有关,有时无关,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打卡也仅仅停留在笔记和思维导图上,没有深刻的理解,没有理论联系实际。

    这学期的打卡已经进行13天了,与上学期相比,字数和质量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与优秀学员的千字文相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3.重视预习,按时提交预习作业和大作业。

    上学期的预习是没有作业的,我能提前看教材,做笔记,每次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课后作业和大作业并提交,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与优秀学员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这学期,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向优秀学员看齐。

    4.撰写生命叙事。

    网师要求每个学年结束,学员都要撰写年度生命叙事,对一年内学习和工作中的得失做一个整体的梳理,明确来年的学习方向。

    我看过公众号中优秀的年度生命叙事,透过文字,看到优秀学员用孜孜不倦地努力,攀登着教育的珠穆朗玛峰!

    五.付出就是获得,遭遇就是成长

    在网师里,要积极申请做义工,承担课程综述和打卡点评员的任务,承担是为了更好地成长,承担得越多,成长得越快。

    这一点,我很惭愧,网师的学习难度对我来说挺大的,要想学好,需要付出很多,我平时的工作和生活都很紧张,所以暂时没有申请做义工。未来,我会主动承担的。

    “星光不负赶路人”,这学期的学习,我会加倍努力,满载而归的!

    根本书籍阅读得失分析

    今天阅读的是《教师阅读地图》第99页到140页,我知道了:

    (一)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应该这样阅读:

    1、细读,勤批注,多勾画,有问题意识。

    2、提取核心概念,反复在语境下理解。

    3、根据主要话题,联系教育教学生活反复琢磨。

    4、与其他书籍参读,丰富或者修正自己的知识结构。

    5、进行批判性阅读是深入理解的必由之路。

    (二)母爱是无条件的,父爱是有条件的。想要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成熟的人,就需要由以母爱为中心的阶段发展到以父爱为中心的阶段,最后完成母爱和父爱的结合。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是并存于儿童成长之路上的两种相互补充调剂和渗透的力量。儿童的成长是母性之爱逐渐减弱,父性之爱逐渐增强的过程。

    父亲之爱与母性之爱的概念,与“浪漫——精确——综合”的分期理论也有一定的联系。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是强调“浪漫”的课程,这更多的是母性课程,强调“爱、温暖、安全、梦想、关心、满足,而理想课堂,则是强调“精确”的课程,这更多的是父性课程,强调文法、规则、训练、纪律、引领。

    (三)如何阅读一本书,需要初读,重读,最后要会运用。

    (四)相约星期五——新教育教师读书会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知道了:、在教育教学中,对自我的信任是指:我相信我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是独一无二的,我必将会成为真正的创造者,虽然我并不确切地知道我将来会做什么。对学生的信任是指:无论学生目前多么愚笨、顽皮甚至不可救药,对他的未来始终抱有信任,坚信他的生命具有无限可能性,他无论经历多少灰暗,挫折甚至倒退,最终一定会有所成就。与这种信任相对的甚至相悖的,是盲目信任和假信任。盲目信任是对具体事情缺乏洞察力而给予的信任,会导致放任以及种种危险,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假信任是将信任当中策略,当成交易当中的筹码。而真正的信任不指向任何结果,是对生命本身的信任。

    在110页中,我知道了学生上课做小动作的原因。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课堂上的纪律问题,大部分并非想象中的学生品德问题,而是教师组织学习的问题。缺乏个别对待的学生,可能会在课堂里感觉到无所事事,或者是缺乏挑战(对优生来说),或者是缺乏成就感。而学生无法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就感,就无法拥有尊严感,无法拥有尊严感,就会懈怠甚至破坏纪律。课堂上大部分纪律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出现障碍,特别是缺乏智力挑战。

    以前总是认为学生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全部是学生的责任,学生自己管不住自己。看过上面的话之后,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关键在于教师。所以以后上课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上课的内容在设计上也要有难有易,让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都有一种成就感。

    看了您的打卡内容,我知道了该怎么读书,也知道了孩子课上搞小动作的原因!

    按照要求,我来点评上一个打卡人。张老师能够从阅读中对应自己教学实践中学生小动作的问题。能够做到知性阅读,值得我学习。

    《教育的目的》中文版推荐序

    怀特海在书中写道:“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说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填鸭式灌输式的知识,往往极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遭到了侵蚀。

    学校里教授的知识都是二手货,甚至三手货。一切的学问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是从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中归纳出来的。学生学了别人归纳出来的二手货,未必真正懂得这些知识和原始的观察有着什么联系。而这才是学生最最需要的东西。

    学习的第一目标还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获取知识的方法。有了这个方法再学什么都不难。所以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观察世界,如何整理观察得到的素材,如何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出规律性的知识。或者说如何创造发明知识。学习一切学科都如此,都要重新发现一遍,这样知识才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才会应用,而不是食补不化。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各种知识都是前人冥思苦想发现的,经过多少次从迷惑,到开朗;走了多少弯路,做了多少次尝试,才变成一条学问。当你废寝忘食,绞尽脑汁寻求问题的答案时,你正在创建一个新学问。人和动物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人有好奇心,因而人具有知识。当你通过观察获得新知识时,你会感到比得头奖还兴奋的满足。

    教师所需要的就是保护孩子们天性中就有的好奇心,进而表扬他们提出问题,启发创造性思维。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更不是打击学生独立思考,限制他们的追求真理、海阔天空的思想自由。

    思考教育的目的是管我们下一代的成功和失败,他们将如何塑造这个世界。这绝不是小事。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板凳甘坐十年冷,读书乐亦无穷1(阅读批注)

    200751王宁宁

    新教育专业阅读的核心概念是“教师专业阅读”:

    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是指融结构、路径、书目及评介、阅读方法、使用案例等于一体,永远处于开放之中的全息阅读地图。

    也就是说,这张地图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带有自己的基因和生命密码(新教育实验基本理念),它拥有自己的“四肢”,即一个比例合宜的匀称的结构,具有自己的“大脑”,即拥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体现为具体的方法路径,【​批注:怎样的方法路径呢?大概是从以往的非专业的随性的流行性阅读中走出来,而回归到元认知的层面,回归到根本书籍的啃读,最终回归到实践。“啃读”,这是我之前一直困惑的地方?什么叫啃读?从我自身来说,因第一学历非师范专业毕业导致系统性专业知识的缺失,工作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倍觉自卑,教学中出现状况总不由自主归责于自己的学习经历。信奉“量变”带来“质变”,大量购书,天天读书,十年倏忽,仍没有获得心中追寻的踏实感。现在来猜测大抵是一,自己所读的书多为技术层面的,或者课堂实录,匆匆浏览,为求新鲜,常不假思考的生搬硬套。二,自己从来没有静下来投入心力去思考现象背后的原理。现在应该属于第二阶段,即尝试这样对话式的批注阅读。】并且拥有自己的“记忆”或者说“经验”,即不断丰富的案例库。同时,它具有一定的交往性,强调通过共同体互动发展。【​批注:关照自身,上一学期的新网师学习,我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专业交往中去,对小打卡圈关注得不够,错失了向同伴学习的良机。今天与老公探讨关于销售的一些小知识,看到“销售绝对不是用来讲,而是一个字:问”。问?对于销售而言,成交的关键在主动沟通,了解顾客需求。也许是心中有牵挂,一下子想到了自己的专业交往,我呢?我自己有专业交往的需求,然而却瑟缩着不主动。很喜欢一首歌《孤独患者》,有句词“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今晚,孙老师在钉钉平台直播鼓励我们读书要挑战不可能。可如果处于孤独患者的封闭式自我里,进步可能是有的,如果有同行者的切实的智慧分享,走得一定更远。】最重要的是,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始终面向未来,永远处于更新变化之中。【​批注:封闭的自我,不可取,与之相对应的是封闭的阅读,按图索骥,结合日常之忙碌,大抵也难以寻到坚持的动力之源。专业阅读不同于学生时代与课程相关的阅读,专业阅读更倾向于系统化,而专业阅读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随着教育生活的深入与发展,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同,比如做为语文教师,我们可能更关注于文学鉴赏和文本解读的书籍,然而课堂并非只是知识的传授。我们还得关注师生关系问题,以此为中心展开阅读;再者课堂纪律不佳,我们还需要去阅读与之相关的基本书目。】也就是说,它既有自己的框架,又是优秀实验者不断创造的结果。它会不断地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包括书目的淘汰与补充,根本书籍解读的贯通与深化,专业发展路径的逐渐清晰与丰富,读书会组织的日益成熟和有序。

    阅读地图中有两个重要概念,一是理想阅读地图,二是阅读史。前者是应然即一个理想状态的教师,应该如何阅读;后者是实然,即一个具体的教师,实际上是如何阅读的。在分析了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素养之后,我们也形成了几点知识或者说根本假设:

    1、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

    2、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

    3、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

    4、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的阅读路径;

    5、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这五条假设意味着,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是建立在对教师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基本规律、学科知识难易序列、个体认知理论以及阅读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上。

    批注示阅读,边读边思考,值得学习!

    8•20

    理解教育 理解孩子

    《教育的目的》这本书的封面印着两句话,就是这两句话揭示了怀特海关于教育的目的论的理论观点: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怀特海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也说明本书的侧重点是智力的教育。

    想起了两件事。

    我有个朋友曾经这样评价我,你有知识但缺乏智慧,他说因为我缺乏社会经验。对于他的评价我理解得很片面,认可的态度是诚恳的但认识不够通透。今天我想这应该就是“呆滞的思想”的表现吧!

    记得暑期备课时,我们组里的尚老师这两年带的是六年级,有一天她告诉我们:原来我们备的课是要给邵岩松这么小的孩子听啊!原来她邻居家的小孩暑假后正好升四年级,在尚老师的眼里,孩子还那么小。当时她提议修改已经设计好的导课环节。

    哲学家为何能成为哲学家,就是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深邃的思想。我们教育的对象都是活生生的儿童,我们培养的目标也应该是“小小思想家”。可反思我们的工作,有哪一天,哪一节课是放下各种包袱,真正的与孩子们进行心灵的交流,即使有,都会觉得又浪费了一节课,落下了领导要检查的学生作业,过后还得找补回来。或者说我们真正理解仰视着我们的孩子吗?他们的生活、渴望和担心、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活动课我们甚至会选择让孩子在教室看电视,也放弃去操场玩的机会,因为自己可以休息一会,批会作业,也避免不安全事故、违纪等状况的发生。每天看看课表,脑子里就把今天的任务安排好,紧张的时候都没有时间与孩子们客套,上课直接进入正题。尤其到了复习阶段,弦绷得更紧,练兵题一份接一份,学生也苦不堪言。

    让知识活起来,让思想的火花点燃起来,这应该是我们要做到的。上学期我在学习《给教师的建议》时,苏霍姆林斯基的脑力劳动、交集点、教育学循环、两套大纲发现学生思维、独特的思维课都让我认识到了不能再让孩子死记硬背了。几乎每一节课我都设法引发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课上通过一些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动起来,仔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鼓励和帮助。经常设计一些有趣的小作业,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复习阶段努力让自己放松心情,努力让孩子不要对复习产生厌烦情绪;下课也不急着回办公室,在走廊看孩子们游戏,与孩子们聊天,真得感觉对孩子的了解越来越多了,师生关系自然多了信任;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也得完成——考试。这就得在复习课的设计上动脑子了,关键的还得讲,一定要联系孩子生活,让枯燥的背诵记忆变得生动有趣一点。

    我想还需要继续探索教学的技巧,让知识在运用中活起来。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学习的幸福,逐渐走向自我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在反思中成长!

    谢谢张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封面的确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但如何实现这一理想教育还希望和老师们多交流。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在听了孙静老师的讲座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新网师一定要做承担、成长这样的事情,因为就像孙静老师说的那样,有付出,就是获得,有遭遇,就是成长,每一位新网师人都要怀着一份空杯的心态在新网师学习,如果你不能把你心中的大智倒空,那么又如何才能再回来得到真正的有所取得和收获呢?

    还有在网师学习人人都要定好目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一定要自始至终记得自己加入新网师的初衷。我们不是为了论文、不是为了上好公开课、不是为了应别人要求,而是为了锻炼思维,提升学习力,形成专业反应而学习。在网师学习,反正我是为了提升自己,专业成长而来的,在姐姐的引领和推荐公众号的热心感召下,我同时也看到了姐姐的改变,自加入网师之后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新网师赠予她的,对她额外的奖赏,殊不知,这与她刚一加入就勇猛精进的努力与付出是分不开的。姐姐本来就爱读书,加入网师之后读得更带劲儿了,《亲近母语点灯人丛书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如何阅读一本书》、《教师阅读地图》《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如何从新手走向卓越》《教育的目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我越来越感觉自己有一股被带被牵着走的感觉,因为姐姐看的这些书已经都看了n遍了,才又推荐给我看,所以我应该感到很庆幸才对,因为我没有像孙老师说的那种“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勇气,也缺失了令人敬佩的神气,但是,我还是更应该感到有引领,有突破舒适区的动力才是。

    我一开始还在为自己每天能够在课程群里做一位“乖乖女生”而骄傲和满足,现在,我真的应该为自己的这种不大度的心境再向前走一步了,承担是另一种成长的方式。真的是这样的,《给教师的建议》八次预习作业,每一次做的都不容易,只有自己知道,清楚的记得熬夜,哭过,笑过,直至第八次的优秀奖赏,这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越是知道的越多,不懂得知识就越多,就越有向上攀爬的动力和决心。直到最后一次,乃至今天孙静老师再次向我们招手,唯有跳出我们的舒适圈,勇敢承担义工,是我这学期最大的挑战,我要成长,不能一直索取精神食粮,话说回来,承担义工点评员,还可以锻炼我的写作水平,希望我这跨学科教学以及弯道超车的本领可以让自己变的有所“脱贫”。

    在成长之路上,我有十万分的信心信任新网师的引领,因为从自己的每天小打卡中我能听到自己进步的声音,每天阅读至少一小时,每天的结伴同行,可以让我看到小伙伴们的成长与影响。现在我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空杯心态,学习不是件痛苦的事情,相反,它能给我带来反馈,带来快乐。

    2020年8月20日(1091)

    跳出舒适圈,勇于承担,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成长。向你学习!

    接受悖论的两面

    ——《教学勇气》阅读打卡11

    接受悖论的两面,将更有利于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看看帕尔默是如何做的:

    一、接受悖论思维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保持接受悖论的能力,比如:理智与情感同等重要,个体与集体同等重要,独处与共处同等重要,头脑与心灵同等重要,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教与学同等重要……不可分离,一旦我们将它们分离,我们将会变得毫无生气。

    悖论思维需要我们具有相反相成的世界观,如此我们才能清晰而整体地看世界。这种世界观既不是冷眼旁观的现实主义,也不是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而是两者创造性的综合。

    二、看清自己的局限与潜能

    同一个教师,有时候将课上得很精彩,有时候又很糟糕。那么,如何我们怎样做得更好呢?

    第一,了解我们自身的特长有助于我们更加始终如一地遵循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去进行教学。也就是要敢于承认自身的特长和优势。

    第二,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特长有信心才能迈出第二步,与别人一起检视那种全是痛苦、毫无乐趣的教学场合。直视自己的弱点,利用悖论式的相反相成观,从一连串的弱点出发来深刻理解作为优质教学之源的自我认同。

    一个人拥有的每一个长处必定带来与其相关的短处,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自身特长的负面影响或局限呢?

    帕尔默说:“关键是不要对局限“马上修补”,而是要深入地理解特长与其局限相联系的悖论,深入地理解我们自身就是相反相成的悖论,这样我们才能依据完整的本性更从容自如地去教学和生活。”

    帕尔默谈到一个自己失败的教学案例,他说他教学惨败的根本原因不是败于技术,而是败于那种否认自我甚至毁灭自我的意识,一旦我的学生不愿帮助我实现我的自我时,就会产生那种否认自我或毁灭自我的感觉。要成为一名不断进取的教师,我必须养成一种既依赖又不依赖他人回应的自我意识。要融会贯通地领悟这个悖论,我既必须踽踽独行于深入地探究自己本心的征途上,同时也必须寻求他人的帮助来认清自己的为人。

    【我的感悟】:

    我在想,为什么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会有如此地重要?做为一名教师,需要如此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与潜能,我以前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很少这样深入去思考。即使是帕尔默现在告诉我方法,一时半会儿我也不能特别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教学中的局限与潜能,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特别重视这一点。

    对于接受悖论,我想帕尔默是在告诉我们,不要过于执着于事物的某一面,接受悖论意味着全然地开放,缺点很有可能通过自我认同得到更好地完善,优点也有可能伴随着很多不足之处,我们需要良好的认同并深入地理解,从而灵活地运用相反相成的悖论。这将使我们更能辩证地去看待问题,对教学产生更大的信心。

    (加引用1069字,200字任务达标,明天继续!)

    2020年8月21日星期五

    各位学友们:

    新网师 2020 年秋季课程预习作业已发布,请大家关注钉钉群的作业通知,按照作业格式要求上传到指定邮箱。

    我们组提交的作业邮箱:xwszyd3zu@163.com

    第一次作业截止时间:2020 年 8 月 27 日晚 23:59 时

    望大家及时关注,开启预习作业准备!

    因遭遇百年一遇洪水灾难,又遇化工厂氯气泄漏逃难,无水无电无网络移动信号,我的打卡停止了,可能要过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每天逼一逼自己,继续啃读。

    克服惰性

    教师的教育素养

    教师的教育素养首先是指(学科知识)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只有当教师对知识有了较深的了解,老师的思维完全被知识包围,他才能灵活运用知识,使知识活起来,课堂教学游刃有余,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反之,教师的注意力中心就只有教材,而不是教育细节,在这种毫无生气的课堂,就不会有随意识记。回想自己的课堂孩子之所以溜号,真的怪学生吗?我们往往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生,为什么不从自身找找原因呢?

    教师的素养从哪里来?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正如高尔基说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要把书籍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前坐下来。由于教师时间有限,要抓住碎片性的时间去读书,到底还读什么书呢?这个问题困扰着我,新教育出版的《教师专业阅读地图》似一盏指路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不同人群知识结构是不同的,作为班主任教育管理知识占百分之五十,专业知识占百分之三十,人类基本知识占百分之二十,根据这个比例确定自己的读书范围,避免盲目选择书籍。

    教师的教育素养还包括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师是否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内观察儿童,以及怎样把观察的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只有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忧愁。对他们的心理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才能更好地对儿童进行教育。

    教师的教育素养还包括教师语言修养问题。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教师能否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而鲜明的形象正是儿童思维的出发点和源泉。教师只有善于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才能实现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今天听了韩冰松老师的心理团辅课,我敬佩她的语言功底,上课的组织能力和很强的专业素质,同时为她的自己坚持学习人本绘画的精神而赞叹!这堂课我重新认识了一个年龄不大,但有这自己的信仰,价值取向的年轻教师。她第一部分从生活中自己对压力的理解开始,压力像弹簧,越压弹得越高。压力像酒,时间越久越香。小组内分享自己对压力的理解,全班分享深刻压力,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生活中自己也有压力,你最近的压力是什么,用手中的画笔或者彩铅画出来,与小组成员分享,第二,你觉得产生压力的原因是什么?你现在以什么方式在解决它,通过小组的分享和建议,你打算调整哪些部分,感觉以后怎么解决!通过这节课,我知道自己的压力和问题所在,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有些做法有的不妥,需要改进,相信压力就像压力锅,压力越大成熟越快!加油!

    与书作伴,与书为友

    在读到《教师阅读地图》第92页时,其中美国学者艾德勒和范多伦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中有这样的关键点给我以启迪和思考。

    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滞,换句话说,现在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我们的理解力。

    (思考:这也由此让我想到了在做2020下学期新网师预习作业过程中,因为新学期改革,需要我们读得书也有上学期的一本过度到了这学期必须要读好几本才可以完成,因此在暑期共读结束之后我又陆续购买了《教育的目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静悄悄的革命》、《学习的格局》……希望能在新网师里沉潜、修炼、并能有承担、有成长。)

    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4个主要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是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的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读书还要学会做笔记,以下是几个可以采用的方法:(1)画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是画底线太长,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折一个角或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的论点或相关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起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思考:以前读书一直保持圈圈画画的习惯,往往看过第一遍,觉得好书潜意识驱使下还会再重读一遍,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潜懂到理解了,也就是所谓的与书对话,与书成长。)

    4.一本书怎么会跟你一起成长呢?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一本书只要写完出版了,就不会改变,只是你到这时才会开始明白,你最初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现在你重读时仍然超过你,未来很可能也一直超过你,因为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我们可是伟大的书,所以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你先前读过的时候感到心智上的成长,并不是虚假的,那本书的确提升了你,但是现在,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尽头。

    (思考: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于一位好友促膝长谈,与心灵对话,与书籍对话,你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2020年8月21日(1536)

    教师要阅读有关职业认同的书籍

    人要靠粮食而不能靠激素成长,过多地阅读脱离真实的教育教学的励志型书籍,会让人始终处于亢奋与迷乱甚至幻觉之中,从而更加浮躁。而教育,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安静润泽,只有在安静润泽的状态下,才会有真正的思考,也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并获得真正的幸福完整。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视职业认同,比如《爱心与教育》、《教学勇气》等书籍,或细致呈现教育全过程,让人看到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的,或直面教师职业乃至于心灵中的诸多真实问题并进行梳理,这样的书才是真正值得推荐阅读的。

    阅读,让自己更专业!

    文字,她诱惑了我

    朱永新老师说: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作为语文老师,走进新网师,捧起《教师阅读地图》一书,我只能说:文字,她诱惑了我!

    魏智渊老师在谈到教师专业阅读时提出了五大假设,第一假设: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我知识结构是什么呢?我只是被文字诱惑罢了。

    被文字诱惑的经历中,我是不会忘记的:不会忘记,寂寞童年,是她多彩了我的快乐回忆 ;不能忘记,迷茫青春,是她唤醒了我的蹉跎岁月;不肯忘记,枯燥生活,是她幸福了我的点滴甜蜜;不敢忘记,浮躁人生,是她沉静了我的盲目灵魂……文字,我的闺蜜,我的战友,我的伴侣,我人生中再也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她引领着我走过一程又一程。

    历程之萌芽阶段——兴趣

    喜欢读写,一直是我与文字初识时的情感萌动。

    喜欢文字,我喜欢小说。《秦始皇传记》等书为我的单调生活送来一抹晚霞!尤其钟爱小小说独特的表达方式及深长的内蕴,并偷偷用她的形式涂抹我的校园生活!工作前的读书笔记和涂抹本就有七本之多。小说的阅读把我引向上了文字的第一步,也将我从无知孩童引向追求梦想的少年的第一步!

    喜欢文字,我喜欢诗歌!《散文诗》月刊走进我的生活之后,我庆幸自己找到了生活的一方净土,心灵的一泓清泉。她虽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但她不拒绝乡土田园,自然风光及历史和政治的加盟,她集散文,诗歌于一身,用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手法,诠释了文学的深刻与丰富!所以,栾承舟的禅思,喻子涵的诗情,吴雪峰的清新时刻伴随着我的夜半三更!喜欢《散文诗》,喜欢她清新的,淡雅的却不失哲理的长短句。学着“散文诗”的气质,我也带着微笑,在午夜,开始雕刻时光!只是从不敢拿出来晾晒!

    喜欢文字,我喜欢散文!当阅读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水分的时候,我渐渐走出了故事,靠近了“文学阅读”,并开始关注文学书籍。散文这一独特的文学体裁便深深吸引了我。她时而清新得像萋萋芳草,时而绚丽得如璀璨的霞光,时而纯真得犹婴儿的香吻,时而深邃得仿韵在骨子里的诗歌。一边在郭沫若,孙伏国等人的文字里穿梭嬉戏一边开始仿散文的文学样式以随笔的形式记录我及我身边人的故事。

    喜欢文字,我喜欢期刊文章!《人民教育》《教师博览》……这里感人的教育叙事使我的心在感动中走向了博大,博大于我所遇到的孩子;与时俱进的管理分享开阔了我的视野;前卫的文化长廊,夯实了我文字的信心。学期刊文章,带着点文学气质,我开始在网上敲打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

    业余捧文学,业务捧文章!随着我校加入新教育之后,我的文字情缘逐渐有了理性的参与。

    阅读,教育人生最美的姿态,我一直都在……

    亲子沟通的特点

    今天看了亲子沟通的研究报告,分享给大家。

    对于亲子沟通,通过研宪,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处于较低水平,发生冲突最多和最激烈的三个方面依次为学业、日常生活安排和做家务,而发生冲突最少和最弱的是隐私;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是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主要形式;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青少年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回避,使用最少的策略是第三方干预;

    (2)除家庭成员关系外,青少年与母来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均显著高于与父亲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

    (3)女生与母亲在做家务方面的冲突频率和

    强度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与父亲在花钱方面的冲突频率显著多于女生;男生与父母的身体冲突显著多于女生,而女生与父母的情绪冲突显著多于男生;在应对策略的使用上,男生使用第三方干预策略的情况显著多于女生;

    (4)随年级升高,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呈倒U型曲线发展,初二年级处于顶峰;青少年使用协商、回避和干预策略的情况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青少年亲子冲突的年级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随年级升高,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

    频率和强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亲子冲突在初二达到顶峰。这验证了青少年期亲子冲突成倒U型发展的结论。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初二阶段正处于青少年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高涨,想获得更多的独立、自主和自我管理的权力。然而,他们对独立自主的要求又得不到父母的许可,因此极易发生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因此,初二是父母值得注意的个时期,应该通过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自主的权力促使孩子更好地度过这一时期。

    今天阅读地图的由浅入深的路径。今天的秋季学期中好多书目属于第四层原理型的书。而自己感觉即便是第一、二层的案例型经验型也未必能做到知性阅读。学习的压力又增加了好多,作业也还剩五六天,而且学校马上集结。但是想想郝院长讲座,还是鼓励自己不要掉队。毕竟这学期是课程改革,这些都会后期单独开课,自己也不能指望一个学期全都读明白。并且这些根本性书籍,也适合长期单独阅读。希望自己坚持下来,将阅读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行动。

    勉励自己不要害怕。敢于跳出生活的舒适区,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挤出时间阅读,提升自己。

    最近也在反思自己写的阅读史,似乎还应该修改修改,更好地配合理想中的阅读地图,建立自己成长的导航。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苦心人。我也要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区,让自己去成长;我也要铭记加入新往事的初衷,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获得优秀,而是为了成长,为一个全新的自我;我还要记得:“难走的路都是上坡路”,所以,但我感觉难的时候我要对自己说:“我是在上坡,我是在向上。”希望多年以后,我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多年以后我会感谢现在拼搏的自己。

    按照要求,我来点评上一个打卡人。黄老师的感悟和自己很像。希望互相勉励,共同努力吧。

    《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之五一一来一次思想的旅行

    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三部名著代表了三位名家的教育思想。柏拉图认为,教育是转向灵魂的艺术。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心灵,形成灵魂和谐美;体育可以锻炼身体,形成身体的形体美。而卢梭的教育思想则是“自然教育”,主张创造合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经验中去学习。在杜威看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人生每个阶段的生长能力,既不是把成人作为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儿童时代,也不要把儿童时代理想化。

    只要迈步,便未来可期

    ——对“浪漫-精确-综合”专业成长三阶段的解读与阐述

    教师由于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从业者必须有广泛的阅读,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储备。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如果说最好的投资是投资大脑的话,对教师而言,投资大脑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合宜的专业阅读。”新教育专业阅读的核心概念是“教师专业阅读地图”,这张地图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带有自己的基因和生命密码。阅读地图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理想阅读地图,二是阅读史。前者是应然,即一个理想状态的教师,应该如何阅读;后者是实然,即一个具体的教师,实际上是如何阅读的。无论是应然还是实然,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 

    浪漫阶段是对事物(知识)的整体的直觉的把握阶段。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阐述浪漫阶段,说这是我们处于直接认识事实的阶段,只是偶尔对事实做系统的分析。从接触单纯的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而浪漫的情感本质上就属于这样一种兴奋。

    回忆我刚上班的时候,对这份职业充满了热爱与好奇。站在讲台上,面对底下几十双热辣辣的眼睛,又紧张又兴奋。我带两个班的语文,还兼一个班的班主任,我全心全意地对待着每一个孩子,尽管在上课或者处理班务工作的时候他们往往让我很不开心,但我还是一往情深的恨不得把我知道的所有东西都与他们分享。我和学生们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彼此信赖。那时候,我并没有资深的教学经验,也没有丰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完全凭借着一腔热血支撑起站在讲台上的每一天,我倾尽所有的积蓄,全力以赴,尽可能地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将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倾注进教材之中,和学生们一起品诗歌,聊小说,互写书信,兴致勃勃,幸福美满!

    这个“浪漫”时期给我带来了美好的体验,现在回想起来,最遗憾的莫过于当时没有高人引领,自己又懵懂无知,我上班以后很少阅读,尤其是专业类的书籍,更是涉猎太少,视野变得越来越窄。挑战了从县到市、省各级赛教以后,最终在省级败下阵来,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单调贫瘠,要想有所作为,光靠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再不学习,那我的教育生活岂不是会变得一片漆黑?

    我自己摸索着读一些专业类的书籍,第一个给我的大脑注入新鲜血液的是《窦桂梅的阅读课堂》、《窦桂梅与主题阅读》,我还参加窦桂梅老师的培训,听她的课,这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的课堂也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变化。我把课外阅读带进了课堂之内,我还带着孩子们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开读书交流会,孩子们对这样的课喜欢的不得了,这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可是,我对“主题阅读”的理解还只是朦胧的感受,还是在那个“浪漫”的阶段徘徊着。直到2018年,县教育局、教研室与深圳的立言教育研究会签约,全县中小学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我参加了山西运城的主题阅读培训会,回来以后又在学校实践,还阅读了刘宪华的《让每一位儿童都成为读着》,慢慢的,我对主题阅读教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越来越领悟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

    读了《教师专业阅读地图》,我才明白,这其实就是我从“浪漫”走向“精确”,但这只是刚刚迈步。专业发展,是一个苦心修炼的过程,必须穿越许多理论,才能够最终清晰而深刻地把握教育,理解自己的学科。非常幸运的是,2000年春,我加入了新网师,选修了《语文研课》,接触到了新教育的理想课堂,跟着新教育讲师研课学习,读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这让我看到了语文课堂的另一个世界,我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了。

    我现在非常期待我专业成长的第三个时期——“综合”阶段的到来。我现在要做的,是补上浪漫期所欠下的阅读课,继续加强精确期的专业训练课,有朝一日,定会形成我自己的专业本能——属于我自己的行动与思考的程序。

    明确方向 加倍努力

    上午,我回听了孙静老师昨天晚上在钉钉群的直播《在新网师如何有效学习》,对照自己的现状,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学习方向。

    孙老师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理解网师文化

    1.要有空杯心态。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上学期,我选修的是《发展心理学》,想着自己也学了几年的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功底,觉得老师讲的一些内容我早就知道了,甚至会拿我原有的知识来进行评判,对课程的学习不够深入,结果只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今后,我将清空自己,敞开胸怀,以一颗虔诚的心来迎接新网师的学习。

    2.群内谨慎发言。

    这一点,我在上学期的新学员培训中早就知道,并且谨记在心,很少在群里发言。

    让人不解的是,郝院长多次在群里强调,他发出的消息没有做特殊的强调,不用学员回复,免得刷屏,遮盖有效信息,浪费大家的时间。可是,我们的很多学员却置若罔闻,依然不停地回复“收到”。

    3.不轻易求助。

    因为导师和组长们都是义工,大家都很忙,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时间都很宝贵,没有义务在群里为你解答各种疑问。

    事实上,群里很多老师的提问,有的在学员一册通里可以找到答案,有的在群公告里可以看到答案,有的在群消息里就有答案,只是大家没有静下心来去阅读。

    遇到问题,我总是想办法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我才联系教务处郭老师,或者课程组组长冯老师,或者在小组群内求助。

    4.“真理”比“面子”更重要。

    在新网师里,大家的尺码相同,都是来取教育真经的,没有刻意奉承,没有谁有意要伤害谁,有的只是学习的探讨,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

    二.定好目标

    来新网师学习,不是为了上好公开课、发表论文等外在之物,也不是为了迎合领导的要求,而是为了锻炼思维、提升学习力、形成专业反应,为了教室里的所有孩子们。

    三.充分利用各式“工具”

    1.每天浏览新网师微信公众号和钉钉群。

    新网师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凌晨5点左右更新,内容非常丰富,有新教育周报、学员优秀打卡、优秀阅读史、优秀作业、课程过关情况、晨诵诗词赏析、榜样学员的分享等,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可以源源不断地汲取前进的力量,快速成长。

    新网师的课程学习公告和文件都在钉钉群里发布,养成每天浏览的习惯,就不会错过重要通知。

    2.关注讲师们的公众号和优秀学员的公众号。

    讲师和优秀学员的课程感悟、学习提升都呈现在公众号里,经常浏览,可以丰富自己的认知。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如知网、wps、金山毒霸、cs扫描王等,如果充值成为会员,会给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四.重视程序化、自动化学习

    1.每日阅读至少一小时,学会批注。

    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每天阅读至少一小时,学会批注,这点我做得还不够好。

    我也阅读,但是大多是碎片化的,没有抽出整段的时间去阅读书籍。有时阅读打卡内容,有时阅读公众号,即使阅读书籍,也没有做好批注,只是把重点内容划下来而已,抄写过笔记,制作过思维导图。

    而很多优秀学员的书上批注得密密麻麻,有的比原来的文字还要多,这种学习精神让我很震撼!

    2.每日打卡。

    每天围绕学习内容写不少于300字的打卡文章,用输出倒逼输入,而不是为了打卡而打卡。上学期,我也打卡了,但是有间断,有时与学习内容有关,有时无关,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打卡也仅仅停留在笔记和思维导图上,没有深刻的理解,没有理论联系实际。

    这学期的打卡已经进行13天了,与上学期相比,字数和质量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与优秀学员的千字文相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3.重视预习,按时提交预习作业和大作业。

    上学期的预习是没有作业的,我能提前看教材,做笔记,每次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课后作业和大作业并提交,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与优秀学员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这学期,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向优秀学员看齐。

    4.撰写生命叙事。

    网师要求每个学年结束,学员都要撰写年度生命叙事,对一年内学习和工作中的得失做一个整体的梳理,明确来年的学习方向。

    我看过公众号中优秀的年度生命叙事,透过文字,看到优秀学员用孜孜不倦地努力,攀登着教育的珠穆朗玛峰!

    五.付出就是获得,遭遇就是成长

    在网师里,要积极申请做义工,承担课程综述和打卡点评员的任务,承担是为了更好地成长,承担得越多,成长得越快。

    这一点,我很惭愧,网师的学习难度对我来说挺大的,要想学好,需要付出很多,我平时的工作和生活都很紧张,所以暂时没有申请做义工。未来,我会主动承担的。

    “星光不负赶路人”,这学期的学习,我会加倍努力,满载而归的!

    读书如饮食,没有时间,只是借口,当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时,当我们把阅读作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时,总可以找到读书的时间。我想只要我们自身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总能挤出时间来的,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他还提到了读书是节约老师时刻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古人云,善读可以医愚,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读书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广泛地去读书,博览群书。现在我们的各科程,是学科之间的整合,所以只有学识渊博的教师才能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所以我们要不断的用知识充实自己。

    只要真正想读书,总能挤出时间的!

    培训两三思

    1)有什么样的立场,便会做什么样的事,便会有你觉察不到的后果

    老实说,第一天我是不爽的。因为我是计划好了时间,从家步行到培训点,20分钟足矣。8点30分开始签到,会议9点开始,我8点20分从家出发,这样的计划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当我8点40分走到培训点,先去安排了学校的新教师的签到(区上有电子签到,但学校有纸质签到,因为人数较多,位置又分散),然后看到领队的座位牌被安放在了第一排(之前是没有的),于是,心安理得的坐到了我该坐的位置。待到旁边有领队落座时,告诉我领队也需要签纸质的到。于是,去旁边大厅找签纸质到的地方。去时,有一位老师在等候,签到处并没有人。一位志愿者过来,了解了情况,负责人过来了,那位等候的老师不该在这个地点培训。我说,我还没有签到,负责人说:“哦,你已经来了。先到会场吧。”坐到位置上时,是8点52分。

    我以为事情就结束了,没想到中午时分,校长打来电话说我迟到了。

    好久没有享受过被告状的感觉,我冤,我无语,我要辩解,只好构思一段话,向负责人说明情况。虽然她回复说没事的,但我就是不爽。以后看到她,我都会觉得不要接近为好。

    这是我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反应,那么孩子呢?就算那告状的事情是真实的,都会觉得不舒服,更何况那状还是一个无名状,更加让人不悦。

    所以,当我们在遇到类似事件时,告状实乃下下策,不要采用。应当做一个调查者,做一个积极的建设者,做一个有他人立场的人,不要简单粗暴的下一个结论。

    如果在方案里写好签到的具体要求,而不是写在现场的PPT里,这样的事情对于一个非常规矩的我来说断不会发生。

    2)任务早布置,效果才会更好

    昨天早上,志愿者发给我三张表,需要对当天的讲座要点进行梳理,还要求写有深度的感悟,还特别要求要写满。因为可能会被呈现。

    其实那个表格空白的地方并不多,也不算难事。

    我布置给了学校的三位老师后,才反思这件事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可否提前布置呢?老师们可以准备好电脑,也可以准备好视觉笔记需要的工具:彩笔和纸张,提交效果更好的作品所以,下午只能上交三份很素的作品。

    未能有创意地完成作业,有些遗憾。

    当然,这也是可以克服的,或者就地取材,交出满意的作品。

    3)展示为何?

    下面这段话是我今天早上发到新教师群里的一段话:

    各位亲:由于我的理解有误(昨天需要提交成品,而我们只提交了半成品),所以未能获得现场展示的机会。不过,做一次纯粹的观众也好,我们思考了就好。感谢各位提供的智慧,感动于即使知道了不能展示也依然完成作品的谭琳和孙弘洋,谢谢各位亲。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努力,不是为了要感动谁,也不是要做给哪个人看,而是要让自己随时有能力跳出自己厌恶的圈子,并拥有选择的权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最后一天下午是分主题分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里有四个小小组,需要四个小小组各自演绎提交给导师,导师选取现场展示的团队。我(不只有我)理解为提交思路给导师,导师确认后再进行排练。因为要排练,需要做很多准备,PPT,道具都缺一不可。所以,我们组一直在思考讨论展示的框架。

    老师们也很给力,贡献自己的思考,做思维导图,做小程序,超出我的想象。中午时分,又坐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修改框架。

    傍晚时分,我将我们的展示框架和演绎方式发给导师,却被告知我需要提交成品。老师们都回家了,只好作罢。当我告诉主笔者可以不做时,他却说就当锻炼,还是会做完。

    其实,我是有内疚感的。好在我这人,难过不过三秒,最多半小时。相反还会在不如意中寻找如意之处,自我安慰的功夫还是不错的。

    会想到班里的展示活动,应该是每个人都想有展示的机会,但展示的机会是有限的,我不想看到孩子们为了展示努力练习后却被告知不能展示的失望,因为这种展示,并不是评奖,但也需要花功夫去完成。

    这种不等同于推销产品,有商业利益追求。

    也许是我比较排斥这种对抗性的比赛,不是你上就是我上,所以也就骨子里认为是提交思路,而不是一个成品。

    我这人的思路,是不是OUT了。

    展示不是目的,经历思考才是目的。

    昨日听了孙静老师的讲座《在新网师如何有效学习》,再次学会了如何去读书,对照孙老师说的,感觉自己没有一点做的是令人满意的,例如读书没有规划,没有读书笔记,读一遍再不想去读等等。谈谈昨日听完的收获,读书一定要持之以恒,勤于总结勤于思考。读有用的书读对自己有根本作用的书。每天浏览一下新网师微信公众号个钉钉群优秀阅读史、新网师周报、一周观察、榜样教师。关注讲师们的公众号,优秀学员的公众号以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每日阅读至少一小时,学会批注。要在新网师学有所成,不是说完成了某项作业或者被评为了优秀或者作业成绩很高就觉得自己学好了,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必须从内心自我调整、内心真正想去改变现在懒惰而忙碌且安于现状的你。走出舒适区啃读每一本认为好的书。

    根本书籍的阅读方法:知性阅读

    一、同化,顺应,平衡

    这三个概念我是这样理解的:当外来信息进入个体的时候,个体总是本能的,把它进行同化;若原有的知识体系无法将其同化,就应该去努力的顺应。同化和顺应的最终结果都是达到平衡。那么这个平衡之后的个体,已经比之前的个体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了。

    二、感性阅读和知性阅读

    感性阅读,是指带有消遣性质的快餐式的阅读,阅读者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是不费力的阅读,是逛公园式的阅读。

    知性阅读,是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逻辑和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是爬山式阅读,是汗流浃背式的阅读。

    反思一下自己以往的阅读,基本上都是感性阅读。不论是消遣的小说也好,还是新闻资讯也好,还是一些专业的大部头也好,都是属于浅显的感性阅读。即使自己抄了很多的笔记,但是却很少的对话和反思,更没有很大的进步。

    三、怎样训练知性阅读能力

    1.在起始阶段,大量摘抄反复应用;(摘抄)

    2.更深入的阅读,用心去揣摩一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概念,并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3.更进一步,我们要努力地与书籍对话;(批注)

    4.最后,最重要的是你必须与好书进行生命交流。(穿越)

    四、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的四个主要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

    《论对话》读书心得:“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明天。”如果一词用的太好了!现在的世界人们自我封闭,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心险恶,时刻有人告诉我们不要相信他人。我们把这个思维深入脑海之中,路上有人跌倒,助人为乐要想到拍照,不然可能被冤枉:路上的乞丐你给他一点钱,心里想到他是骗子,身体健康还来乞讨;别人求助要小心翼翼,不然可能上当受骗……,是不是世界是这样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你也许会说,假如是真的呢,已经有人深受其害。一点点小事放大,通过网络的传播,于是很多人深信不疑:人是不可信的,人心是险恶的,我们做好事前要学会保护自己;或者干脆袖手旁观,冷眼以对。当袖手旁观成为了一种习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的就形成了。献出一点爱,就会成为奢望!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全社会上人们之间错误思维“人心是险恶的”,形成一种表征:人人都是善良的、诚信的、友善的。当大的社会形成了这样一种好的社会现象,人们思想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局面就会形成。因此,想要解决问题,应当正本清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正如我们看待学生也是如此。我们看待“学困生”,认为他们是一群差学生,我们应当思考一下,他们差的什么,只是学习的暂时的结果。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的方法,加上老师的耐心教育,学生就会突飞猛进。也许我们认为的优等生可能差的是思想品德,在家不知父母辛劳,亲情淡漠;在校不知尊敬老师,对老师辱骂和顶撞;在班级和同学关系僵化,值日时不想付出,放学跑的最快……

        我们首先应当把自己的思维放置起来,看问题出在哪里,从源头上找出问题的存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很认真。关于对话,我认识还不深。学习

    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这是美国已故大演说家、“成功学家鼻祖”罗曼·文森特·皮尔的一句名言.。这句话被前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强化之后,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两天,有两件事深有感触,再次证明了“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真理。

    第一件事:前天朋友孩子参加事业单位招考面试,考前我反复叮咛了好多注意细节,比如,一上台先问好,问好后先看看黑板,看有没有擦干净?再把粉笔拿在手上。如果是记号笔,一定把笔套摘下来,然后正式开始上课。讲课结束记得擦黑板,给下一个考生提供方便等等。因为竞争激烈,只招三个,九个参与面试,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所以我把能考虑到的全都考虑到,并且让她在试讲的时候反复练习过。

    正式面试的时候,她却忘记了我的叮咛,走上讲台,看见有笔在讲桌上,就没有拿起试一试,直接开始讲课了。轮到板书课题,拿起笔摘笔套时,怎么也摘不下来,反复三四次,评委盯着,自己也紧张了,结果耽误了时间不说,也让自己很狼狈,自然影响到讲课。在接下来的一两分钟内,她自己说讲课也磕磕巴巴,导致分数不怎么高,完全没有发挥出平日的水平。一个小细节没注意到,差点影响到她的一生。

    昨天陪侄女到吴堡面试,我们提前按着装要求,准备好了白短袖和一步裙,白短袖是侄女很满意的一件。但是那个短袖的袖子稍微长一点,还有个领结。我担心不合格,给侄女拿了另外一件校服短袖,很正式的那种,以防万一用到。

    昨天下午开预备会时,工作人员就反复强调必须是袖子短的那种,不能有任何装饰,侄女当时就说“好险!”,这时她才意识到我的一个小细节,让我们少了很多麻烦,要不一下子去哪买一件合适,又耽误时间又糟心。听侄女说,其他几个应聘者都着急的打问哪可以买到正规短袖,因为他们大多穿的是宽松白体恤,不符合要求。因为他们好像都不是本地人,对吴堡不熟悉,真是着急。一个小细节让我们从容很多。

    生活是由很多细节琐碎组成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细节需要关注,做好每一个细节,并持之以恒,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读书虽多,却没有让读书对生活产生多少积极的影响;而另一种人读书却能以一当十,将读书的效用尽情发挥出来。如果将读书与生活打通,融为一体,阅读者的心灵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生生不息的世界,一个大的宇宙!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你从一本书中能读到什么,归根结底,取决于你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所以我们应该读而思,思而读,将读书融入生活中!

    读而思,思而读,让读书生活化,赞同您的观点。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0-8岁纪律教育23

    第十一章 幼稚行为

    观察是解决行为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开始,本章的开头提供了很多观察记录的方法,来进行数据采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来观察儿童的行为,包括做记录,录像,录音,拍照,最常用的发现型儿童行为原因的观察方法是书面记录。在书面记录的过程中,最好把时间地点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清楚。这个记录一定是客观的观察,描述儿童的行为及语言,尽可能的精确,不要做主观的评判。对事件过程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揭示行为的原因以及该行为的后果或目的。

    儿童没有与成人相同的身体控制能力,这种能力是随时间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儿童可能会有很多扭来扭去,泼洒,憋不住小便等情况。

    他们的生理还不成熟,他们不能保证安静的坐着。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体育锻炼,这样会给学业成绩带来积极的影响。当孩子做布置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小道具小游戏来促进孩子身体的活动。运动能够让孩子的肌肉参与活动,促进孩子的生理成熟。

    在孩子的幼儿时期经常会遇到把果汁水泼洒到地上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们的协调能力还不够成熟,这对幼儿而言是正常的。这时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把他们的错误打扫干净,帮助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又不让他们感到难受。

    还有孩子可能会有生理上的不成熟,导致不能及时的去上厕所而尿裤子,如果发生这样的事,老师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让孩子们来嘲笑他。

    当孩子打人,踢人咬人吐口水,这种行为出现时,他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沟通能力发展不够完善,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发展孩子的交往技能。我们不是简单的阻止他们的行为,而是要告诉他们,引导他们去做什么。我们可以借助自己的语言来帮助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他们有情绪时,我们不要阻止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帮助他们通过合理的方法来表达。这样有助于孩子们积极的交流他们的感受,并控制他们的冲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幼儿,开始不知道怎样向另外一名幼儿提出做游戏的建议,他们想要有个玩伴,但是他们可能会赢,打坏别人的东西,弄乱别人的玩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般成人会简单的制止这种行为,而了解了问题背后的原因后,我们知道,幼儿的社交技能是不够成熟的,他们不会交朋友,我们要做的事,想办法帮助他们学会更有效的交友方式。比如先观察一会儿再加入他人的游戏,或者带着自己的新玩具加入游戏。我们需要指导孩子理解,如何为想加入的团队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样那个团队更容易接纳孩子,教给孩子交到朋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很多小孩都有偷窃和作弊的行为,如果我们读了本章就应该知道,这是因为孩子们的智力发展还不成熟。

    并且往往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偷窃,以及偷窃会带来什么后果。而作弊往往是因为他们不懂,不理解游戏规则,只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做游戏。

    作为教师,就是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提供他们需要学习的经验,我们如果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享受孩子般的行为,这将对于我们探究孩子的纪律问题更有效。

    《教师阅读地图》笔记2

    说到读书,很多人的现状还是让人一声叹息。

    比如,很多教师知道应该读书,但是不知道该读哪些书。前天,一个同事还在问我应该读什么书。我推荐了几本,她感谢着说尽快读读。这样的人对教学成长是迷茫的,或者说是故步自封的,因为她们都从教一二十年了,课堂上早有自己的讲课模式,不愿改变,思想上认为不需要进步,就此吃老本了。

    部分教师知道该读哪些书,但是耐不住性子时间不长就新生烦躁。比如初中语文教师,该读什么,新课标的十二本名著完全读过,读了几遍?徐杰老师说《西游记》来来回回读过五遍他才开始设计导读课,对情节烂熟于心才能更好辅导学生。否则,自己都没有进入浪漫期精确期,你凭什么要求学生?你凭什么去引导学生?只是试卷上那单薄的四分的名著阅读题的威慑吗?只是虚空的“多读书语文成绩才能更好”吗?我觉得这样的力度是不够的,手机那神奇的魔力会让人很快丢盔弃甲。叮铃一声,是谁在发信息?想看看微信说了什么,看看头条上有什么奇特的新闻,看看朋友圈谁发了什么箴言图片,看看抖音快手哔哩哔哩有什么搞笑视频,等等,还自我安慰,我读微信文章网络信息也是阅读学习,一样一样的。不知不觉,计划的学习时间就浪费了。原因在于,我们不愿意脱离生活的浪漫舒适期,不愿脱离学习的浪漫舒适期,不愿脱离思维的浪漫舒适期,所以,浪漫、精确、综合,这是一条铺满荆棘的鲜花路。

    魏智渊老师认为现在老师们的阅读结构主要偏失有:

    1.浪漫期贫瘠症。因时代所限,这种贫瘠是几代人不同程度所共患的疾症,其他学科可以读一读文学作品,但语文老师仅有这个远远不够,要以文学经典及解读为重点,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童话神话现代诗现代小说等,缺哪块就得补哪块,而且要有意识的努力靠近文论史论和哲学宗教,因为已错过浪漫期的浪漫阅读,建议采取执行方式来阅读浪漫,急用精确态度来面对浪漫。

    2.枯涩的精确症。这是一种身份错位,或扮演课程专家,或扮演专业心理治疗师,或扮演课题研究者,丧失语文整体的生命力与精神气质。

    3.浪漫过度症。身份错位,停留与文学青年的形象,但教学教育有问题时,习惯于把问题推诿于学生。

    偏门深入症。身份错位错把自己当成某一思想的传教士,是在浪漫期晚期的一种过渡,聚焦这种类型,容易把教育教学问题归咎于社会及体制。

    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她阅读的书。

    我们很男不折不扣地按阅读计划执行,因为无法预测将会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当下困扰你的问题,比如出试卷要阅读相关资料,如课程标准,教辅资料与命题有关的专业书籍,以及大量试卷等。又比如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学生又要阅读另外一批书籍,思考如何处理眼前问的问题,这些阅读是属于应急性阅读,占据了许多阅读时间。二类是长期困扰你的专业问题,这部分阅读可以参照本书进行研读。这类书籍的研读是专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三类是与职业认同,乃至于存在有关的这些问题,你为什么站在讲台上?为什么感到恐惧?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等等问题,带有一定的终极性质,乃至于哲学类图书,可以协助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管理班级阅读,可以阅读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最合适的书或许是美国卓越教师罗恩克拉克的《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还可以研读《中学课堂管理》《儿童的纪律教育》《道德教育的哲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今天怎样管学生》

    今天,继续研读《教学勇气》的第五章,读后,收获满满!……

    1威廉.布莱克《天真的预兆》“世界从一粒沙中见,天堂在一朵花中现;广袤任由着只掌攥,永恒寄寓于片刻间。”

    2第三方:

    (1)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源自在复杂互动的求真共同体中紧紧围绕着伟大事物而做出的锲而不舍的钻研。不过,优秀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将从共同体得来的新知传递给学生,更要激励学生参与求真共同体的动态演变来复盘求知的过程。

    (2)如前所论证的,优质教学在本质上总是共建共享的,而且我历来认为教学不能简化为技巧。共同体或者广泛联系是导向优质教学的原则,然而这并不排除,不同天赋的教师,会议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创建共同体。就像教学本身那样,创建共同体绝不能简化为技巧,根据教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从同一原则出发,共同体是可以千变万化的。

    (3)在以求真共同体为楷模而构建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某件伟大事物的课堂;是让主体——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成为我们的关注焦点,从而将两种模式的优点兼收并蓄并发扬光大的课堂。

    (4)如果我们想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彼此始终坦诚相处的求真共同体,我们必须将第三方——即某件伟大事物——置于教学的“圆心”。只有我们确定了可以衡量师生作为的共同标尺,我们才能形成教之严谨与学之主动兼而有之的共同体——伟大事物就能起到共同标尺的作用。

    (5)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有这样的特点:在场的第三方活灵活现,有声有色,促使师生对其言行负责。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僵硬停滞的知识,伟大事物流动不息,教师可以当学生,学生可以当教师,师生身份的转换全看对伟大事物的认识水平。在这里,教师和学生获得了一种克服本身局限的力量——即活跃的主体给予的力量,使师生超越自我专注的状态,对主体的认识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固步自封。在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的中心任务是促使伟大事物发出独立的声音——能够不借助教师的口舌并用学生可以听到、听懂的“术语”说出自己的真理。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并不是忽视学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尽力满足学生最重要的一种需求:引导他们进入一个超越他们自身经验和见识的世界,进入一个可以突破他们个人局限并提高集体意识的世界。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同样尽力满足教师最重要的一种需求:激活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科、我们的心灵之间的联系,令我们一次比一次趋向完美。

    3从缩影出发的教学:

    (1)一想到教学就是开创一个实践求真共同体的空间,我就提醒自己要少花时间用资料与自己的想法去填塞空间,而要多用时间去开辟学生能与主体及彼此对话的空间。要在求真共同体中教学,我们必须设法将这种显而易见的矛盾转化为相反相成的悖论:既尊重必学的内容,也尊重学习必需的空间。我需要引导学生进入该领域的实践圆圈,进入属于该领域的求真共同体。

    (2)每门学科都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即其任一关键部分都包含着足以重构反映整体的必要信息——如果要用高度组织化的光束即“激光”照射才可看见以微知著的信息,那么教学行为就是这束激光。

    (3)学生通过考察这个“缩影”——通过一次又一次这样的缩影式教学——所获得的发现,最终能够形成通关植物学的基本才识。只要这些学生深入地钻研个别,就能透彻地理解整体。

    (4)通过以微知著的教学,对于促使我们“覆盖整个领域”的职业操守,我们不但不会舍弃,反而会更加切实地遵守。采用从缩影出发的教学,我们不是在各门知识的连锁店中“零敲碎打”地出售有关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实际意义,从而既对学科也对学生负责。要切实地对学科和学生负责,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像历史学家、生物学家、文学评论家那样独立思考,而不是让他们人云亦云地附和别人得出的结论。

    4医学院的缩影式教学

    (1)好的结果源自求真共同体的缩影式教学的影响力

    (2)将伟大事物置于注意的中心,由此带来的好处不仅涉及道德也涉及才智:这些学生变得“更聪明、更敏捷”。这至少有两个原因,而且都与求真共同体的教学的影响力有关。首先,人脑最善于吸收或处理的不是支离破碎的信息,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将各种信息联系起来显示意义的模式。其次,求真共同体之所以有教学的影响力,是因为任凭学生自由自在地共

    同学习。

    (3)“众智胜过独智”,这句格言或许不是无缘无故地信口雌黄。这个医学院的故事使我更加坚信:以求真共同体为基础的教学不是耽于玄妙的空想,而是对迫在眉睫的教育需要所做出的务实的回应。

    5社会研究方法课的缩影式教学

    (1)因为唯有亲自聚焦于种族的概念形成这个缩影并弄懂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他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给种族下定义遇到的麻烦远远多过我在课堂上讲到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8-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yp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