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都学派
希腊哲学最早开创于小亚细亚伊奥尼亚的殖民城邦米利都。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三代传人是希腊最早的哲学家,被称为米利都学派。米利都学派开创了早期希腊哲学的源流之一即伊奥尼亚哲学传统,其思想特点是:形成一种朴素唯物论,探究变易世界的物质性本原,主张这种本原是无定形、流变、可转化的;认为世界是永恒运动变化的,试图在物质性本原的所包含的“对立”中寻求运动变化的力量;通过阐述无限的物质性本原的物态变化,提出一种无限的、运动变易的宇宙论;注重从经验观察中得出科学思想与哲学结论。米利都学派开创的伊奥尼亚哲学传统,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进一步发展,对南意大利哲学也不无影响,公元前5世纪中后叶在雅典又得到复兴,对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论、阿纳克萨戈拉的种子论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都有影响。
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4~前546)
水是本原
“本原”是希腊哲学中提出的第一个哲学范畴,它的希腊文原意是“开始、发端、起源”。泰勒斯第一个用哲学语言提出基本命题“水是本原”,其含义就是水是一切事物的根源,万物最初从水产生,最后又消解为水。先前的希腊神话把各种事物的根源都归结为神,泰勒斯首次用一种具体的自然物质本身来解释世界万物的根源,标志着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已从神话世界观脱胎而出,开始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来理解自然的世界,这无疑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
水成宇宙和大地浮在水上
古代解释宇宙的形成和构造的学说,被称为宇宙论或宇宙生成论。泰勒斯是最早涉及研究宇宙学说的哲学家。他依据自己的本原论与简单的观察,猜测宇宙的形成和人类居住的大地的情况在当时突破了神创宇宙观,开启了一种自然哲学的宇宙论研究。泰勒斯认为宇宙与天体是由水生成的,主张一种水成论的宇宙观。整个宇宙包括太阳与星辰都靠水蒸发的湿气来滋养。太阳和星辰的“火”与水并非绝对对立,水能成火,因为水蒸发的气的精致部分能燃成以太,能造成太阳与星辰的“火”,以太则充满宇宙。而水变得坚实时能成黏泥,再化为土,就是说人类生活的大地最终也是由水生成的。
万物皆有灵魂与神灵
泰勒斯还没有专门论述事物运动的原因问题,但他将灵魂看作一种引起运动的能力,认为万物皆有灵魂。他认为即使是无生命的事物也有灵魂,他说过磁石有灵魂,因为它吸动了铁。在阿纳克萨戈拉提出“努斯”范畴之前,泰勒斯等哲学家都还没有物质与精神概念的分化认识。泰勒斯这里说的灵魂不是指一种精神性的实体,而是指和呼吸、血液流动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生命力与活动的能力。
和万物皆有灵魂联系在一起,泰勒斯又认为万物充满神灵。既然泰勒斯说的灵魂是指生命力与活力,他说的万物中充满的神灵也就不是指人格化的诸神,更不可能是指到塞诺芬尼才开始提出的单一的理性神,这种神灵也无非是指宇宙万物中内蕴的生命力与活力。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公元前610~前545)
阿那克西曼德是米利都学派第二代传人的代表,是伊奥尼亚哲学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哲学家。他将探究本原问题引向深入,由于他提出“阿派朗”范畴,之后才导出米利都学派较盛行的以“气”为本原的学说。他最早论述“对立”,也是赫拉克利特建立对立统一学说的先声,并影响了早期希腊的许多自然哲学;他根据“对立”事物从阿派朗中分离的原理,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永恒运动的无限宇宙的形成与构造。
阿派朗
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本原是阿派朗”,将伊奥尼亚哲学的本原论推向前进。“阿派朗”的希腊文原意是“无限制、无界限、无规定、无定形”。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是从泰勒斯的思想中自然地发展起来的,是为解决以水为本原不足以说明其他各种物质形态及其所具有的“对立”东西的生成与毁灭问题而提出的,因而设想提出了本原是一种无定形的原初的基质——它仍是一种具体的、混沌性的质料,但潜蕴着能生成各种事物的物态性成分。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作为宏观的物质形态的本原,是一种“无定形”的基质即阿派朗,它没有确定的形态,却潜蕴着上述“对立”的东西,所以能在“分离”出“对立”的东西中生成万物。
对立与分离说的宇宙论
就阿那克西曼德看来,“对立”是冷热、干湿等造就物质形态的成分或事物,也就是使某一具体事物成其所是的基本物态成分,阿派朗潜蕴着无限多的这种“对立”,也就包含着生成无限多样事物的可能性。阿那克西曼德只是从他的本原论的角度用“对立”范畴来指谓冷热、干湿等基本物态成分,尚未将其上升为一种事物变化、发展的普遍法则。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约公元前588~前524)
阿那克西美尼是米利都哲学的最后完成者。
气为本原
阿那克西美尼提出气为万物本原的学说。气本原学说有三点特征:
第一,在探求统一自然万物的基质及本原上,综合了数量、空间的无定形性(无限性)和质上的确定性,是对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本原说的继承、发展与超越,是米利都哲学本原说的完成形态。阿派朗本原说超越泰勒斯的水本原说,在于要另外寻求一种无定(无限)的基质,以求比“水为本原”更合理地解释自然万物的统一性,但阿那克西曼德还无法探明这是一种什么基质,难以确定它的质的规定性,只能描述阿派朗在数量上无限、在空间上无定形,潜藏着可分离出来生成万物的无穷的冷热、干湿等物态成分。这算不得是高度抽象的思辨,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想象性的推断,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是从阿派朗合乎内在逻辑地发展而来的,它和阿派朗一样数量上无限、空间上无定形,但气作为一种自然的基本物质又有质的规定性,在解释自然万物统一于某种具体物质形态上,比水与阿派朗更合理恰当,更合乎科学经验的观察。所以,将阿那克西美尼的气为本原说看作是从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本原说倒退回泰勒斯的水本原说的水平,是一种误解。
第二,无限的气永恒运动变化,其内在动因是气内蕴固有的冷热、干湿等对立物态成分。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只是将潜藏的冷热、干湿等物态成分“分离”出来,再由它们生成万物,它们是被分离的对象而不是分离的动力,阿派朗自行分离的动因并未被阐明。阿那克西美尼将事物的变动归结为物态的变动,但它已明确地说明是气固有的冷热、干湿等对立成分作为动因,造成了气的运动,从而生成宇宙,促成万物的生灭。
第三,阿那克西美尼以气为本原,较好地用一种确定的物质本原解释万物的起源与复归、宇宙论乃至生命与灵魂,使米利都哲学成为一种首尾一以贯之的哲学理论系统。气的稀散、浓聚,造成万物生自气又复归于气。泰勒斯并未说明水如何生成万物;阿那克西曼德只是简单地设想阿派朗通过“分离”出冷热、干湿来生成万物,但是冷热、干湿这些物态成分如何能化成万千世界,却没有明确的答案。阿那克西美尼则已指明,气变生万物的动力是它内在固有的冷热的对立,而气生万物的主要环节是冷热所造成的气的稀散与浓聚。这里,冷热是对立的物态成分,稀散与浓聚则是气在空间中的分布形态,它内蕴着空间量的规定性。他还将万物中一些基本的质的差异归结为气的稀散与浓聚程度,即气在空间中分布的密集度这种有所量化的物态的差异。
气和生命、灵魂
阿那克西美尼首次用气来解释生命与灵魂的本性,将气本原说扩展到生命有机体的范围,这也是他对米利都哲学的推进。就像气包围、生成宇宙,气也包围、生成灵魂即生命这个小宇宙。正因为人们的灵魂都是气,有同一性,有共通的生命本性与灵性,所以人们能结合在一起,相互沟通。
爱菲斯学派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公元前544~前480)
爱菲斯学派产生于伊奥尼亚的爱菲斯(以弗所)城邦,是仅次于米利都的繁荣的港口城邦。其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接受了米利都哲学家们在经验观察中形成的科学思想,尽管他自己在这方面并无较大的新建树,然而,靠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深睿直觉与抽象思辨,他确立了一种古代辩证法的世界观,将早期伊奥尼亚哲学推向一个新的峰巅。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传统,也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寻找万物的本原。他以火本原说,在古希腊首次明白地表述了万物皆流和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消灭的朴素辩证法的世界观;他以逻各斯学说,揭示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有普遍法则,最根本的普遍法则是对立的斗争与统一;他还最早研究了“人的哲学”,运用他的普遍哲学原则来探究社会、政治、法律与宗教问题,最早展现了一种人文精神,这也标志着早期希腊哲学的一大进展。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他和米利都的哲学家们都是寻求事物的质料因的,只是主张本原或为水,或为气,或为火,有所不同。而他以火为本原,在火的上升之路与下降之路的变化中,仍相当突出地包纳了泰勒斯的水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气。他在解释火变生万物时,吸取、发展了阿那克西曼德的“对立”和阿那克西美尼的“稀散与浓聚”的思想。然而,和米利都学派相比,他在根据经验观察的实证科学思想方面只是袭用了米利都学派的一些说法,没有新进展。但他在哲学的思辨理性方面,则比米利都学派有了很大的跃升,那就是从“逻各斯”的高度,展示了世界普遍联系、永恒运动变化的画面,透察了这种运动变化的轨迹与普遍规律,揭示了对立斗争与统一的普遍法则,从而首次比较深刻、周详地创立了一种世界本原意义上的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永恒活火和万物皆流
赫拉克利特将火看作是一种宏观物质形态,主张生机勃勃、往复燃烧熄灭的火是宇宙与万物的本原,万物生自火、复归于火,火是万物变化生灭的活力之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永远都在运动变化之中,万物皆流,万物常驻。他以火为本原,将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一种变动不居、能变生各种异质事物的具体物质。
他又认为,火转化为其他宏观自然物质,不是纷乱的、任意的,而是循着必然的途径和周期的,由土到水、到光亮的气、到火的转化顺序是上升之路,由火到光亮的气、到水、到土的转化顺序则是下降之路。正向火转化或背向火转化是区别上升至路和下降之路的标志。上升至路和下降之路构成了一个首尾联结的循环。
他用火本原来解释灵魂的本性、差异与转化,对阿那克西美尼较简单的灵魂是气之说,既有吸收,也有发展。两人都还没有严格区分物质和精神,区分灵魂的物质(生理)基础与精神内涵。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世界万物永恒运动变化的哲学命题。赫拉克利特无疑将运动变化看作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规定。
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所提出的逻各斯学说,确认事物运动变化依循普遍的必然法则或规律,而最根本的是对立的斗争与统一的法则。他强调这种逻各斯必须通过思想、理智把握,开始将人的认识区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逻各斯”一词是早已有之的,但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是事物的本性与产生的根据,它已被用来解释万物怎样发生,而当时许多人并不能把握逻各斯的这种新的深刻含义。他说的逻各斯实质上是用“尺度”、“支配事物发生”、“共同的”、“必然”等用语蕴涵着的一种普遍原则或法则,已含有规律性的意义。赫拉克利特论说的逻各斯,概而言之,有四重意义:
第一,它是“共同的”。就是说,它具有普遍性意义,又是人们必须共同理解与遵从的。他说:“所以必须遵从那共同的东西。虽然逻各斯是共同的,但大多数人还是按他们私自的理解那样活着。”
第二,它是一种支配万物运动、变化、生灭的普遍的必然法则。宇宙的本原活火按一定的尺度燃烧与熄灭,火转化为万物的上升之路和下降之路,都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这种逻各斯。
第三,逻各斯体现在自然、人与社会的各领域,包括灵魂与法律,是普遍中见特殊。他说:“灵魂有它自己的逻各斯,它自行增长。”他更将社会的逻各斯看作一个神圣的、自然的法律,人类的人为法律只有根据它产生,城邦才能有正确、出色的治理。
第四,逻各斯主要依靠思想把握。“思想是人人共同的”。他强调“健全的思想是最优越、最智慧的,它能说出真理并按真理行事,按照事物的本性认识它们”。而要有健全的思想,又首先要“认识自己”。“人人都能认识自己并有健全的思想”。这种健全的思想把我的逻各斯,首要地还是客观的、普遍的逻各斯。但这种逻各斯也表现在认识主题中,即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有把握逻各斯的健全思想,这就是主体逻各斯和客体逻各斯的一致性。
赫拉克利特首先在哲学中提出并较系统地论述了逻各斯学说,在早期希腊哲学中是一大突破,在西方哲学史上有深远的意义。他用逻各斯赋予了崭新意义的命运观,显然冲破了希腊神话与神学中神主宰人的宿命论。他论及的逻各斯的四重含义,可以说是后来西方哲学的一个主旋律,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体现理性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特征。
对立的斗争与和谐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万物运动变化中最为“共同”(普遍)、最为根本的逻各斯是对立的斗争与和谐。他最早素朴而深刻地论述了我们如今说的辩证法的核心。赫拉克利特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结成统一体。他认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形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从斗争中产生的。”
第二,对立双方互相排斥的斗争是事物产生的根本动因。“如果没有高音和低音就没有和谐,没有雌和雄也就没有动物,它们都是对立的。”
第三,对立双方的同一又在于它们能互相渗透、互相转化,是动态的同一。“在我们身上,生和死、醒和睡、少和老都是同一的,因为这个变那个,那个又再变成这个。”
初步区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赫拉克利特在希腊哲学史上最早关注、探讨人的认识问题。他已大体将人的认识进程区分为感觉经验和理性认识(思想、智慧)这两个阶段或形式。他重视感觉经验,将它看作认识真理的前提。他表示:“凡是能够看到、听到,以及从经验中学习到的东西,都是我所喜爱的。”但他又认为,就认识逻各斯的真理而言,理解、思想、智慧这种理智认识是更重要的。在他看来,不懂逻各斯,没有理性指引的感觉是愚蠢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