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大家分享的时候提到过朵朵的阅读过程从出生就开始了,英文的阅读几乎是和中文同步展开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孕期胎教。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几乎没有刻意对朵朵进行过英文引导,所以与那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英文与孩子展开对话的英语启蒙的父母相比我的英语启蒙只能算做初级阶段,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引入英语启蒙的家庭毕竟是少数,所以我们还是着眼当前吧。
那么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孩子该如何进行英文阅读呢?
第一,请大家不要把英文阅读局限于字面的理解,阅读可以延展到孩子可以接触到的各类英文环境。
第二,请大家不要把英文阅读与英文教学相提并论,英文的阅读启蒙只是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潜移默化的进行被动输入,而不是“背背手,坐端正,背单词,学语法”。

第三,因为我并不赞同孩子过早的进入系统的英文(中文方面我持同样态度)学习模式,所以在各种辅导班的广告攻势下,三岁两个月的朵朵还没有开始接触此类的培训机构,对这个阶段的宝宝是否应该参加这类培训,亲们只能仁者见仁了。
我们的阅读首先从“听”开始。
因为我的原生态家庭几乎是只要有人,电视机就会是打开的状态,而在备孕时期我从我所关注的育儿书中明确了一点:电视机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朵朵出生后我家的电视机就成了摆设,可是没有电视机的“噪音”,总觉得家里闷闷的,所以我买了比巴早教,一天不间隔的播放中文、英文儿歌,故事等等,起初听这些内容完全是我出于自己的原因,而后慢慢发现,孩子真的从中受益颇多。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会随着播放器一起唱一些简单的英文的摇蓝曲,朵朵总是静静的听着,似乎能听懂似的。
在孩子六个多月大的时候,我便开始学习weesing里的游戏曲目,一边念歌谣一边与孩子互动,比如knock, knock:knock, knock; peek in; open the latch; and walk right in; how do you do Mr. chin, chin, chin?
在游戏过程中对孩子各部位的“打击”让孩子每次都乐的开花,也促进了她这个阶段对自己自体感觉的认知;再如Peek-a-Boo就是英文版的藏猫猫,这个游戏的经典程度就不用我啰嗦了,百用不厌的逗乐游戏。
Weesing里这种游戏歌曲特别的多,现在大家可以在比巴上搜歌曲,在网上找找电子书,对应的学几个孩子喜欢的游戏,作为亲子互动的一部分,效果棒棒哒。

对于小宝宝我的建议,“听”的过程不要局限于Weesing、鹅妈妈这类经典英文儿歌上,大家可以适当加入英文经典文学、各路大家演讲(如奥巴马就职演说)等。
这就是磨耳朵的一个过程;
没有基础的大宝宝我不建议这样做,因为大篇幅的演说没有律动效果,大宝宝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加之是听不懂的“外星文”,大宝宝一但产生排斥心理就不太容易再次接受了。
其次是“看”。
朵朵的英文绘本数量应该是和中文数量相当,但英文绘本我有点儿倒序的意思,最开始引入的时候完全没有章法,基本是从我的喜好入手的,太简单的绘本我读起来全无兴致,反到一些有故事内容的绘本我倒是读起来津津有味。
那时候朵朵甚至还不会翻身,所以读什么她也无法反对,只能由着妈妈“胡闹”,但每次给她读长长的故事,她也听的很投入,一样会被绘本画面吸引,朵朵第一个会说的单词就是其中一个绘本中的主人公,小企鹅的名字Henry,在说话还不利索的时候就给朋友送的小企鹅玩具取了同样的名字。

朵朵慢慢长大以后,发现新的长篇英文绘本每次都读不完她就要翻页了,这里仅限于新的没有接触过的绘本,所以我果断放弃,入手了一些精短的绘本,比如《机灵狗》系列、《牛津树》系列等。
但我并没有死心,在精短绘本的间隙再加入长篇的英文绘本,但我改变了一些方法,就是第一次读的时候会每一页再用中文复述一遍,这样朵朵就很容易接受了。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朵朵能很专注的听完一个十几分钟的英文绘本故事,平时自己也会拿这些绘本自己翻阅。


但也有弊端,就是单个单词的输出比较晚,到了两岁左右才会指认图片上的或生活中的物品,能够主动脱口而出这些单词要更晚一些,那时候她的中文表达能力已经发展的很好了,完全表达无障碍。
可我并不在意这样的输出效果,因为我觉得能够耐心的听、看绘本,而且有如此的专注力,对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最重要的,后来发现她玩游戏的时候的专注力都不如读绘本的时候专注力时间长。
绘本的引入因为存在了上面的个人因素,与其他一些大家的“教学文献”有些出入,所以只能给各位一些借荐。但与“听”的过程一样,可以肯定的是当孩子很小就接触绘本的时候,大篇幅内容的引入并不会引来孩子的排斥。
那么大龄段才开始英语启蒙的孩子,我觉得也可以从朵朵的认识过程得到借荐,因为有了中文的思维基础,贸然从复杂的长篇绘本入手,可能孩子就无法专注,无法提高兴趣。
所以就要从简单、只有一两个单词的绘本入手了,等孩子有了一定认识的情况下再加入故事内容更丰富的绘本,效果会更好,这方面的启蒙文献资料很多,大家可以多读读,找到最适合自己宝宝的方法。

“看”当然不只是绘本,大家可能早就心中有答案了。
对,就是动画片,但请两岁以下的小宝宝尽可能避免使用。
朵朵是在两岁半以后才开始接触到了动画片,我使用的是叽里呱啦这个APP,但给她看的次数极其有限,几乎只有在外出她极度失去耐心的情况下才会给她看几分钟,所以动画片对朵朵的“教学”意义不大,咱们比巴也已经与叽里呱啦合作了,上面很多好听的英文歌曲可以用比巴搜索到的。
以上就是朵朵宝贝的英语启蒙的简单分享,很多东西真的是自己走一步看一步的实践,大家要批判着看,在各类“经验之谈”中寻找最适合自家宝贝的启蒙方式,没有万能的教学案例。
下面我想给大家一点小提示。
现在市面上很多双语的绘本,我给朵朵入的书中也有不少这类的。
比如《奇先生,妙小姐》等,我建议大家不要读一句中文读一句英文,这样很不利于孩子“母语化”的英文思维的培养,像我们这一代的人在学校学的英文基本就是“非母语化”的思维过程,看到听到英文第一反应是先转化成中文,再进行内容的理解,脑子总要做二次处理。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给朵朵读长篇故事绘本的时候我只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每读完一页再翻译一页,第二次基本就不再做翻译了,而且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译,而像这种双语绘本建议大家一天之内只做一种语言的输入。
比如今天想读这本书了,无论孩子想读几遍(有时候一本绘本朵朵会要求我读上四五遍,甚至更多),都要坚持使用英文,再过几天孩子又想读这本书了可以再换做中文进行。

“听”英文也是一个道理,那就是只听纯英文或纯中文的内容,尽可能避免中英文夹杂的内容,现在这种音频资料很多,一个可爱的小朋友说唱着“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爷爷爷爷grandfather”等等,朗朗上口的韵律孩子很喜欢,但问题又是“非母语化”的英文思维的培养过程。
这方面朵朵是有过“教训”的。起初我是完全屏蔽这类内容的,给孩子买的早教机里有这部分内容我也从来不放给她听,虽然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教她说英语,但是很多小动物、生活用品她都会指认会说。
后来我回归职场,孩子交由姥姥带,因为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姥姥又觉得这个内容很好,放给孩子听一遍就喜欢上了,问题也就来了,本来拿到苹果会直接说apple的,变成要先说苹果再接apple。

有些亲可能觉得这个不见得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但对孩子来说如果一种思维方式养成,再次回归纯英文思维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就像我们很多人即使出国很多年,在写文章或与人对话的时候,脑子里第一反应仍然是中文再翻译成英文再表达出来,语言思维的固化是不容易纠正的。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英语启蒙没有早晚的差别,只要放下功利心,不求输出效果,你会收获孩子制造的一个又一个惊喜。
作者 | 亲子早教分享 朵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