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问题:“在书中读到一段特别让你有触动的话,或者听到别人说的对你特别有帮助的话,你还可以分享给谁呢?”
<问题说明>
《科学学习》是斯坦福教育学院院长施瓦茨教授的经典著作,里面讲到26种学习方法,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是“以教促学”。
以教促学,指的是利用教导他人时萌生的责任感来提升学习动力的方法。人们在扮演“老师”这个角色时,对“学生”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这种责任感会促使我们严谨治学,以免误人子弟。需要强调的是,本章中所出现的老师与学生,都是广义上的教学者和学习者。
蔡斯等人(Chase, Chin, Oppezzo, &Schwartz,2009)的研究展示了所谓门徒效应:学生为他人而学要比为自己而学更加努力。例如,学生如果是为了教别人而准备课程,会比为自己而学多花费近一倍的时间。有意思吧!
最简单“以教促学”的方式就是学到一个知识点,立即去分享给朋友吧~
磁石的分享经历
我最近再去读《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和自己更年轻的时候读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心里感叹,这7个最基本最重要的习惯自己没有,还轻忽的说,“不就是7个习惯么,什么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我都知道”。如果仅仅把这书中的7个基本习惯融入己身,那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成功者和失败者很多时候在天资和境遇上没太多差别,只不过失败者对于重要的信息当做平常、视而不见。
在“如何使用这本书”章节里,作者引用了美国作家弗格森(Marilyn Ferguson)的一段话: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再次深深的触动我,我的战略思维优势强,所以似乎总愿意“说教”别人,当然心里是为了小伙伴好。不过常常事与愿违,尤其在对我妻子上。这一段话是对于我的再次提醒。甚至连大有影响力的作者柯维都深知改变之难,不期望强加给读者,而让读者自己打开心灵这扇门。
刚好在前面写了一段:
其次,我建议你改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要能复述。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做好准备:在48小时之内与别人分享或讨论阅读心得。
我立即就分享给姑父。昨天去他家拜年,聊到他对于儿子比较严厉,而姑姑则相对宽容,结果姑父、姑姑因此吵的不可开交。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角度不同,造成关系极大的破坏,而他俩不都是真心为孩子好么,结果却彼此伤害。看到这个场面,其实很难过,于是把弗格森的那段话发了过去,也表达了自己的理解。
其实我不知道后面会怎样,或者改变,或者没有改变,但我也是尽己可能做的积极尝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