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越是丰富的人,生活越是质朴,眼里不满是物品,也不害怕错过什么,把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做到极致——这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这是《断舍离》这本书对极简生活的看法。现代社会的人,喜欢也擅长购物、囤物,把家装点成自己的“温馨堡垒”,仿佛不断快递而来的东西可以带来安全感、满足和幸福。
其实,我们会发现,有些社会名人,在工作生活中反而极度朴素简单。
比如,马云经典的毛衣加布鞋,扎克伯格常年T恤加牛仔;更极端的,乔布斯的家里只有必须之物,甘地苦行僧般地生活… …
他们可以“极简”地生活,是因为内心已足够丰富,而不需要更多物品来填充,这是一;奢侈复杂的生活会麻痹神经——暗示人们“不用这么辛苦了”,简单生活也就成了必然选择,这是二。
所以,这些人就像是躲避瘟疫一样,远离奢侈、避免复杂。
乔布斯:匮乏即富有
乔布斯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但他的厉害之处,其实不是创立了苹果公司,也不是发布了那么多改变世界产品——要知道,公司会倒闭、产品迟早也会过时。
他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把自己的精神理念、对世界的哲学理解,通过一个个产品表达出来了,而且这些产品在商业上还成功了,消费者更是喜欢它们。
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苹果那些成功的产品,“极简”、“简约”的理念又怎会席卷全球,使得我们现在看到的文案、使用的产品变得简洁易用,这是乔布斯不会被人遗忘的精神遗产,之一。
而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他曾去印度灵修,后来师从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作者,信奉禅宗,坚定过“极简”的生活。
在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描述了他曾说过的话。
他说:“苦行和极简让人更加敏锐,匮乏即富有,自律产生喜悦。要明白一个大多数人不知道的道理:物极必反。”
上面这张照片在网上流传很广,乔布斯年轻的时候,房间里除去一盏灯再无其他,他只保留必须之物,多余不必要的东西只会干扰心神,使自己无法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
在穿着上,数十年来永远是同一套装束:黑色高领衫、普通牛仔裤和板鞋。这样简单的设计,出自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之手。
无结构模式的服装理念,看似平凡无奇的装束,所流露的禅意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最精湛的工艺不害怕折旧,最简单的设计不会落后于潮流。
所以,他一生他都做着改变世界的事,精神富足,哪怕家中空无一物,哪怕数十年如一日穿质朴的衣服。
奢侈舒适:暗示不用那么辛苦了
我们喜欢舒适,我们热爱最新潮的训练设施,橡木装饰的大办公室,一尘不染的衣帽间以及松软的毛巾。
奢侈像是一剂撩人的麻醉药:它给我们的潜意识暗送秋波,要我们别那么辛苦了。它偷偷地说:放松,你已经功成名就。
天才的温床不是奢华。实际上,恰恰相反,他们有时候会被叫做“铁丝网里的哈佛生”。
顶级的音乐训练营——尤其是本来可以条件更好的那些,主要都是由简陋的小屋组成的。
培养出菲尔普斯以及4位奥运金牌得主的北巴尔的摩水上俱乐部,光看外表你会以为是一家资金不足的YMCA(基督教青年会)。
全世界成绩最好的学校——芬兰和韩国的那些总是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中名列前茅的学校,教室都很简朴,简朴到仿佛1950年代以来就未曾变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功”其实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成功可以带给你的奢侈。
世界顶级的表现者却总是以简为美,他们不是害怕享受奢侈和赚大钱,但在工作生活中,他们是极简主义。因为他们要维持当初开始时的那种斗志和动力。
所以,当我看到有些中小学豪华舒适的校舍,反而是有点担忧的。
我们的社会一向都希望给小孩最好的东西,但过分优渥的硬件条件,反而会使他们丧失了渴望、憧憬和向往美好未来的动力。
他会习惯于这种舒服的感觉,沉湎于享受,丝毫不愿意离开舒适区,如果父母又不加提醒和管束,他便很难学会去思考、去提高。就好像刚开始坐板凳,后来换成了转椅,结果就成天转来转去,很快就会沉溺在享乐中,停滞不前。
极简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极简生活的目的不在于减少身边的物,这只是一个表象。
在山下英子眼里,断舍离三个字各有含义。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没用的东西;
离:脱离对物质的执念。
断舍离绝不是要人们去过“清苦”的日子,这谁做得到?
而是让物品发挥最大的价值,卸下无端消耗自己的人生包袱。
当我们斟酌、去除掉不必要的东西之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需要的、不需要的;喜欢的、不喜欢的,从而专注于自己真正所需之物,感受到自我生活的美妙意义。
畅销书《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物品》作者佐佐木,在尝试了一两年极简生活后,反而觉得心里的空虚感变充实了。他表示,再也不用花时间打扫跟买东西后,多出的时间可以用来跟朋友相处或是旅行,拥有的东西虽然少,却能过得更幸福。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常年穿深蓝色T恤加牛仔裤, 他表示,每天早上起来都有超过十亿的人在等着我服务,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意义的事情上,在生活中,总是尽量简单一些,少做选择。无疑,扎克伯格也是一个极简主义的执行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