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工作已经大半年了,回首这段历程,发现自己越走越孤单。
来到单位,同事基本上都是已经结了婚,比自己大个五六岁的人,他们除了工作时间外,不是忙于照顾家庭就是忙于社交应酬,抑或是被生活把热血泼冷,看上去毫无乐趣可言。自己跟他们不仅是在年龄上的代沟,在价值观上也没有相同点,更别说浅层次的兴趣爱好了。
而我,一个外地来的年轻小伙,家在远方,在这座城市没有也什么朋友,所以工作之余会找一些事情来做,自娱自乐一下。自己平时喜欢在得到上面学习,运动方面喜欢打篮球、健身、跑步、游泳,最近开始学习打台球。说实话,自己在喜欢的方面都比周围大多数人要强,但从来不是最强的。可是,我从来都不甘愿落后于人,总是想要做突出一个。自己又资质平平,所以总是一个人得多花时间和精力去练习精进。
最近段时间在练习的时候感觉越来越乏味无趣,特别是在篮球训练方面,没有专业的教练、也没有同伴,只有自己一个人跟着脑海中只之前记下的视频教程练习,因为没有人在旁边帮助纠偏和鼓励,自己在投篮的时候,姿势总是习惯性的犯错,发力也不对,很多时候越投命中率越低。这时候我就开始学着用专业教练的角色来跟自己对话:“注意!眼睛盯着篮筐,集中注意力!”“双腿要稍微下蹲才能发力,靠躯干把力量传导至手,用手指把球拨出去!”“底了!球的幅度要高!”……慢慢的,找回来感觉,能连续进好几个,可是由于之前长期形成错误的投篮姿势,导致投篮总是很不稳定,于是一会又会陷入越投越不进,越不进越没自信,越没自信越投不进的恶性循环。记得好几次自己陷入愤怒、无助,把球狠狠地砸在地上,想放弃了。坐下来的时候,想起万维刚在精英日课里面说的自我关怀:看自己应该像看自己的一位好朋友一样。三步法:第一步、鼓励这位“好朋友”;刚刚可能是累了,所以投的不好,没事,休息一会就能找回手感的,再说,你又不是那种随随便便放弃的人。第二步、接受这位“好朋友”;你不是专业选手,你看那些NBA球星也有状态不好的时候,命中率也不高,再说你长期形成的习惯哪有那么容易改过来,耐心点吧。第三步、让这位“好朋友”面对错误;你想想你刚刚投篮的时候肯定是姿势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了,球的幅度也不高,所以要慢慢调整过来。对话完就默默的捡起球继续,直至完成当天给自己定的目标量。当然,这里我只是分享一下这个调节情绪的方法,不是说都得一步步来,大致是这种模式对话就能让你重新获得动力。
同样的,跑步也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特别是一个人在那不停的绕圈数圈,更是无聊到爆。知道了成长等于压力加休息,所以每次跑步都对自己有速度的要求,5公里在19分30左右,10公里在41分左右。每次都是一次挑战,特别是在跑到后面几公里时候更是难以坚持,感觉心肺快爆了,腿也迈不开,总是有放弃的念头冒出来。这时候,又需要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和自己对话了,“你看看你们大队长,38岁了还跑18分多,你比他小十多岁,你好意思放弃吗?”“没多少圈了,跑完这圈就还有3圈了,乐观点。”于是,又是咬着牙坚持跑完。最终体会到
完成目标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还有前段时间与女朋友分手对于我来说也是件难过的事,我每次想起来的时候都会试着跟自己对话,告诉自己回不去了,想也没用,不如自己过得好点,向前走。不能说一下自己就好起来了,但至少心会变得宽一点。
如果要数我近来最大的进步,我想应该是学会自我关怀,用旁观者的视角来和自己对话。其实李笑来提到元认知能力也是这么一回事,只是现在自己一个人生活、学习技能的时候用自我关怀比较多而已。
我们在平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打击或者挫败,产生各种悲观情绪,这时候用旁观者的身份来和自己对话就非常有用了,至少在短时间内让你从情绪中走出来。
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与自己相处的一种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