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写于2013年,离开美国四年之际,公开当年的日志数篇,以此纪念,并开始在简书的写作历程。



我想写日记,已经想了有整整一个星期了,事实上我确实在写,在地铁上写在手机备忘录里,在学校附近随便能吃口饭的地方里写在word文档里,在教室里写在草纸上。——可是写的都是提纲,憋了这么久写出来的就跟吐出来的一样。
我最近一个月的状态是,觉得之前十一个月都是在白活。用事实来说话,纽约有二十多条地铁线路,过去蜗居的十一个月,我常坐的地铁线只有三条,其他的地铁全部加起来也就登过五条线。但是现在,我在曼哈顿下东区做家教,在华尔街做实习,在SOHO做项目,数了数只剩下J、S、Z三条线没上去过。
1.
周一到周四,标准的七点起床,煮上咖啡洗澡,洗好了做早饭、化妆、选衣服、穿好、吃几口饭的时间刷个微博、然后检查防晒霜香水耳环项链是不是都对了、包里上课做老师做学生的工具都有没有带齐全、手机充电器带没带。好了,没时间吃饭的话,抓起个桃子就连滚带爬的去地铁站。
在纽约的一天通常就是这么开始,上午实习结束之后就买个沙拉在世界上最热最脏的地铁站边等车边吃——这被我妈知道了一定会骂我,可是找个干净凉快的地方吃、我上课就要迟到,不吃,站一上午是真饿。
我好像是刚刚开始品尝纽约客的滋味,是啊,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在纽约飘着飚着哭着笑着,只要还活着、就可以叫自己纽约客。纽约客很孤独,刚搬家的那几天,每天我都是一个人来来去去、除了买二手家具的时候能跟人扯几句、然后自己把桌子椅子各种能用的二手拖回家,其他的时间没有人跟我讲话,就算讲,也是鸟语,不是人话。所以有几天我就在课堂上疯狂的发言、提问、做分享,兴许中国人觉得我倾诉欲满溢,美国人觉得我就是话痨,语言还不地道、还巴巴的一个劲儿说。这时候金姐从欧洲回来了,这次回来她去过的国家数目前面直接加上了个一,她轻描淡写又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旅行、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相逢、告别,像是人生的缩影。其实,孤独才是生活的常态,大多数的路都要一个人慢慢走来。孤独才能让人奔向盛大的zhi由吧,于是我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其实生活中的纠结、麻烦、失望、负担大多都来自交际,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那些顶多是困难和孤单,怎么滴都能扛的过去。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但是我自评是个心很好的纽约客。暑假回国的一个月,我打算把房子短租给一个学妹。觉得小姑娘8号才来还要人家出整个月的房租很过意不去,于是我说网费什么的你不要给我了,到时候找不到房子就在我周围找、我可以帮忙。前后就几句话,这个姑娘用了将近20分钟来跟我确认一定要把房租给她,因为她怕就算找得到这么合适的房子、也找不到这么好心的主人。她还反复感叹并问我,师姐你人为什么会这么好。我就笑了,想起了一年之前这个时候我第一次给邱先生打电话的时候,自己也是屁都不懂一个、电话拿起来就要给人家付定金。邱先生当时苦口婆心教育了我一个半小时,我就觉得哇他怎么可以懂得那么多,并且我确定当时我问了很多在我现在看来就算生活尝试的傻逼问题。回到现在,我只是觉得好了我终于长进了、更多的是、我总算是知道了在美国的生存现实到要滴出血来,我也还记得来之前所有的期待和空白,所以,我为什么不帮学妹呢。
2.
分手之后我常常会做人生总结,对自己来个三百六十度剖析,哪里好、哪里坏、哪里要发扬、哪里必须改。我一直对自己带着山东口味儿的英语很自卑,在纽约一年了,当地人说话有时候还是听不太懂。美国学校的中文借鉴了加拿大著名的immersion项目,就是趁孩子还小到不会因为听不懂的东西听多了会恶心的时候,把他们“泡”在外语里,从早到晚,用中文教中文。一个很生动的镜头是,中午午餐的时候,孩子用英语一直喊I’m hungry,老师就是不给吃;墨迹到最后,孩子说,老师我很饿,我要吃饭,老师还不算完,问吃什么,孩子说,面条,我要吃面条。
我也给自己整了个immersion项目,每天怎么全方位怎么来,地铁上看TED演讲、不要字幕,这些演讲和点子的确是提神醒脑、扩充词汇又锻炼听力。走在路上路人说话但凡我听得明白的,就在他跟我擦肩而过之后暗自嘟囔模仿一遍,反正他听不见、别人也不认识我。于是这个夏天的课,我明显感觉到听懂的东西比原来多了好多,从原来不停问人家:“她刚刚说作业是什么?”,到了现在的话痨。有天我教学生中文,她在中国呆了一年、全天学中文,她问我:“老师,你几岁来美国?”我让她猜,她说,九岁。我就笑了,她说那十六岁。我告诉她二十三岁,她问我那你现在多少岁,一副数不明白的样子。我很实在地告诉她我就来了不到一年,她就可是……!可是……!卡壳了。她说your English is so fluent and sounds confident,我很感谢她,因为那天晚上八点半下班一个人锁了办公室的门走出写字楼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真的算是对我的激励。
3.
我在华尔街中文教中文,这是一个教育机构的名字,听起来很伟大、其实不过就是两间办公室。我的老板是个了不起的女人,虽然比起上东区的富人们只是个女钓丝,但对我来说、她很了不起、是我的女神。我知道她的故事并不多,只零散地有一些段落可以拼凑:国内本科毕业、美国读了硕士,后来经历了什么不知道,现在一个人带着十几岁的女儿过,09年创立了现在的华尔街中文,做过很多教中文的尝试。现在,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她就做风水讲座、书法讲座和功夫讲座。她学商务出身,招徕了其他的人来做这些讲座,其实他们也不是什么行家,只是唬得住老美。至于财务、教学、网站其他的工作,全部是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利用被华尔街中文吸引来的实习生做的。她十分谨慎,头几个月一律不给工资,并且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一点会不间断派活给实习生、并八成能push他们一定达到自己的目标。
我就是那个被压榨来做教学的。到现在位置,她想要让我做的内容有:设计一套评测语言的考试教材,改编一套一分钟中文系列的教材,做下个学期15个workshop的设计,带两个Summer camp的小孩子,一个私人家教……这还没包括她陪女儿的时候要我顶替的家教和要我做的会展翻译,后来我知道,会展那天我拿到的是30刀,有人拿了100刀,有人一刀没赚到。实习生有被气哭的,有走人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她手下还是始终没有缺少过干活的人。
下次,我想要讲讲我的另一位老板,以及最近的学生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