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背后必然伴随一定的“因”和“缘”。因,就是动因、原动力、起因;缘,就是前提、背景、条件、规律等。
只要“因”和“缘”都各就各位了,就必然会产生这种现象。如果不到位,现象就不成。有句话说,“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看起来很高深,但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现象背后的背景、动因、前提这些东西呢,有都是隐形的,不在你的视野范围之内。
人的惯性就是只习惯于看眼睛能看到的东西,对于眼不见的东西,习惯性屏蔽。这对我们要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来说,就是一大障碍。
因此,要想有洞察力,首先,你就得给自己装一双后视眼——当你看到一个现象,问题时,开启眼前视力时,有意识也把后视眼打开,想一想这个现象/问题背后隐含着什么前提、背景、条件、动因。
这种训练机会其实是很多的。只要你开启了后视眼,就会发现,满地都是教材。一个你熟悉的朋友、一个人的着装手势,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别人讲话时的细微的表情等等,都是训练后视眼视力的很好素材。
比如,你随便找一个身边的同事、朋友,假设这个朋友平时总是一副傻白甜、乐呵呵,什么事都不在意的样子。这就是你看到的现象。
她真的是一个天生乐观的人吗?
你开启后视眼观察模式:
一个人在怎样的情况背景之下,才会始终保持总是很乐观的样子?
要形成这样的个性特点,一般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人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性格特点,通常都会是因为怎样的心理原因?
……
这些问题,你现在未必能够回答。但是,当你能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这种行为本身,就意味着你的洞察力已经比原来更上一层楼了。
而要解答这些问题也很简单,自己按图索骥,读一读相关的心理学文章、书籍你就可以找到答案。这个答案对不对呢?
逮着她聊聊天,套套信息,证实一下,就知道自己的观察分析对不对了。
最后,你可能会发现,原来看起来傻乐傻乐的她一点都不傻,内心说不定还饱藏着丰富的故事呢。
经常拿自己进行这种刻意训练,你的后视眼视力自然就会越来越敏锐。
当然,并不是要你逮着谁,看着什么现象都要开启你的后视眼,去分析一番。上述举例,只是说在你刻意训练这种能力时可以随处就地取材。
当你训练出这种能力时,就不需要到处去“洞察”,这毕竟是一项费神的烧脑运动,应该只把它用在自己最需要,最有生产力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