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扒一扒赣州的状元们

扒一扒赣州的状元们

作者: 星晴_ff4a | 来源:发表于2019-12-22 11:26 被阅读0次

              作为一名赣州人,你一定听过吟咏“郁孤台下清江水”的辛弃疾,你也一定知道有“江南第一石窟”美称的通天岩,你更应该也走过横跨悠悠赣江的古浮桥。那么,赣州的历史名人你认识几位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赣州的状元们。他们分别是谁呢?


                                  豪伟爱国之郑獬                                          千年宋城赣州的第一位状元是郑獬(公元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其先祖居于雍(现在的甘肃陕西一带),后因避战乱而辗转南迁,至郑獬时已在宁都世居数代。                郑獬从小聪颖好学、勤奋上进。他幼年、少年期,一直跟随母亲朱氏迁居在宁都县会同乡鹧鸪桃枝村生活,为了求学科考之便,后来又随母一併去了安陆定居。曾经在20至30岁的壮游求学期,有过痛饮豪放,裘马轻狂的生活经历,虽负才名,但屡试不第。直至仁宗皇祐四年(1052)方中湖北乡试举人第一(解元),接着次年赴京殿试,状元及第,大魁天下,这时郑獬已32岁,方衣锦返乡。                                  郑獬无论在朝廷还是州府任上,总是勤于政务,关注民生,从不谋私利,敛聚家财。他因耿直守节,坦言进谏,为权臣忌恨,遭朝廷排斥,连遭贬谪。在政治风波中,他经历宦海浮沉,久郁成疾,遂以病为由,辞职退养闲赋。                                          晚年的郑獬,回眸飘零坎坷的身世,不由感慨爱国壮志未酬,于《田家》一首中吟道:“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这不正是他处境孤独惆怅的写照么!虽说心中仍有涌动的激情,不灭的信念,只可惜天不假年,竟于51岁壮年逝世,抑郁悲愤中谢幕人间,他的诗作也就成为遗憾与绝唱。郑獬的诗词文章风格豪放、工整,词作亦清新质朴,简练明快,《宋史》称其"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所著《郧溪集》三十卷,《觥记注》、《幻云居诗稿》各一卷并行于世。"有诗文449篇传世,是赣州状元中最盛产的人。


                            勤勉奋发之元龙                                                    赣州的第二位状元是谢元龙(公元1204-1287),名唐、继,别名晋卿,号卿、南塘,字元龙。是赣州宁都县黄陂镇杨依村人。南宋景定三年 (1262)壬戌特科状元。是赣州四位状元中享寿最高的一位,活到84岁(活到了元朝)。                                          他自幼就读于田头牛石山房,那是一座建筑在牛石山上的小型书院。他勤奋好学,是当地举人黄谅门下的高足。绍定元年(1228年),25岁的谢元龙参加乡试,获得举人。捷报传至老家,父亲听到这个喜报后高兴得直流眼泪,重病之母听后竟喜极悲来慰然长逝。谢元龙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联想到父母的辛苦,痛心不已,长年黯然伤神无心读书。自后多次参加会试,一直落选。幸运的是谢元龙有一群好友,如曾逢龙、何柬之、廖应、文天祥等。每次谢元龙落选后,他们就会劝元龙振作。有了朋友的鼓励,他每次落选后仍回到牛石山房,继续发奋学习、虚心求教。他的老师去世后,他便一边与朋友相互切磋,钻研举子之业;一边为后来的学子讲学,讲授举子之业。                                                              谢元龙时刻勉励自己不废学业,闻鸡起舞,几十年如一日。他上知天文地理,下通琴棋书画。刀枪棍棒,弓马骑射,无一不精。时刑部郎官文天祥感叹曰:"晋卿必成大器"。经多年苦读,方登金榜,景定三年(1262年),59岁的谢元龙中壬戌特科状元。谢元龙中特科状元后,曾任过皇家史馆修职郎,也任过江西、湖北等地的地方官员。由于他生活的时代是宋元之交,正是社会动荡之时,对其政绩、学术成果难以查考,但其坚持不懈、苦读不辍,最终在年近花甲时中为状元的光辉历史,及其作为一个奋发上进、百折不回的读书人形象,值得我们每位学子学习、敬仰!


                          难酬壮志之梦鲤                                                      赣州第三位状元是池梦鲤(约公元1224-----1279),是南宋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字德华,出生于赣州城南市街,后居七里镇。                                          他自幼好读书,为南宋太学中舍生,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甲戌特科状元。相传当年池梦鲤和表兄同从赣州骑马进京赶考,表兄的马走上木桥上时,受惊把主人摔下河淹死了,他却安然无恙地渡过了木桥,可见此人必然非同一般。而在池梦鲤的考卷被阅卷前的那天夜里,皇帝梦见鲤鱼跳龙门,早晨又喜得贵子,阅卷时恰好看到池梦鲤的考卷,于是龙心大悦,就钦点池梦鲤为状元。此次科考破了科考制度中每三年只录考一个状元的惯例,池梦鲤也因此成了特科状元,年届五十。当时赣州七里镇村北兴建一座石桥,特将之命名为“状元桥”。                  状元池梦鲤曾经辉煌了七里镇,也辉煌过赣州城。然而,这个南宋末代状元却因生不逢时,壮志未酬。在他中状元之前,元兵已兵分三路大举南侵,到池梦鲤中状元时,南宋已屈膝求和。宋亡之后,池梦鲤不愿仕元,隐逸山林。宋末著将领张世杰曾称赞他:“名甲金榜,宴赐琼林,京兆行驺[zōu],仪朝致勤,诗轶六朝,功拟五臣,忠良并誉,千古斯文。”池梦鲤的故事,散落在民间,为古老的七里镇人传说着。


                          忠勤懋著之衢亨                                                    赣州的第四位状元是戴衢亨(公元1755——1811),字荷之,号莲士,江西大余人。是赣州四位状元之中政绩最为显赫的一位,也是清朝时期江西出的第一个状元,还是当时最年轻的状元之一(23岁中状元)。                                                                      戴氏一门是书香仕宦之家。戴衢亨与父亲、叔父、兄长同为进士出身,当时被称为“西江四戴”。戴衢亨从小耳濡目染,备受熏陶。他从幼年起即在父辈的指点下勤奋学习,课业卓异,诗文日进,7岁即诗文,以致惊动朝廷大臣与博学贤能。清乾隆辛卯年(1771)17岁时中举,在天津向乾隆帝献诗大受赏识,遂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乾隆四十三年(1778),参加科考,成一甲第一名(状元)。                  嘉庆初年,凡大典须撰拟文字,皆其手。嘉庆二年年仅42岁的他就坐上了军机大臣的要位,在重满抑汉的清代十分罕有。后又起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嘉庆皇帝对戴衢亨十分的信任,把多数政务都让他经手,以至于在嘉庆四年(1799年),他因政务繁多而积劳成疾。休完病假后,他获赐在紫禁城中骑马的特权,在此之前,这种特权往往只赐给年迈的老臣。                                                                                                戴衢亨自入仕后,无论是任职地方还是充任朝廷,不论是执掌文柄还是理财治兵,均兢兢业业,以“持躬正直、学识淹通,体用兼优、忠勤懋著”而获得最高统治者的极高评价,亦为同僚和下层吏民所赞赏。他秉公选拔人才,勤慎尽心称职;严执全国财柄,勇揭吏部弊端;督办治河有方,身正无惧诽谤;心地无私坦荡,生性清通为政。其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位同宰相,是一位持躬正真、忠勤懋著的相国状元。                                                                                  戴衢亨平日为诗亦为文,但毕竟他的精力主要在政务上,因而传世的诗文并不很多,据载,有《震无咎斋诗稿》和《南安诗草》传世。他的诗深情隽永,寓涵深意,即使写居家琐事或题卷赠别,往往也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事即景,深深生发,给人以无穷的韵味与启发。嘉庆十六年(1811),他因病去世,年仅57岁,葬于南昌岗前岭,今南昌市内的“状元桥”,即为纪念戴衢亨而建。嘉庆听闻戴衢亨去世后,悲痛不已,下旨追封他为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


                从隋炀帝杨广开创了科举制度开始,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就成为大多数文人的唯一出路。在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当中,才产生了504名状元(不包括武状元),比例非常小。而在这一千多年产生的504名状元中,仅赣州一市就贡献出了4名状元,约占0.08%的比例。在赣州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的四位状元,他们身上坚守着“耕读传家”的客家传统,有着勤勉刻苦的求学精神,更具坚韧不拔意志,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扒一扒赣州的状元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ho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