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知识17:要分清伤暑、中暑、阴暑、阳暑

中医知识17:要分清伤暑、中暑、阴暑、阳暑

作者: 郁茹 | 来源:发表于2017-07-24 13:12 被阅读0次

天气逐渐炎热,盛夏开始登场了,虽然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但也要开始预防暑邪了。

那么还记得什么是暑邪吗?感受暑邪又会有怎样的临床表现呢?

暑是夏天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暑邪致病有严格的季节性,《素问•热论》有云:“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故暑病独见于夏令,暑不产生于体内。故无内暑、外暑之分。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亦为阳邪。其致病可出现身热、心烦、口渴、汗多、脉洪数等症。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故病暑者常有身倦乏力、气短口渴、咽干唇燥、尿少、舌红等气虚兼伤津化燥的症状。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

3暑多挟湿

暑令常多雨潮湿,夏季阳热高照,则热蒸湿动,空气中湿度增高,加之暑季贪食生冷,易伤脾胃,而湿亦可由内而生。

所以暑为病多并见头昏沉重,身体倦怠,胸闷、腹泻、苔腻等湿证表现。

正如喻嘉言所云:“天之热气下,地之湿气上,感之则病暑。”

那你们知道伤暑、中暑、阴暑、阳暑有什么区别吗?

“伤暑”是暑病中症状较轻的一种。指人体感受暑热之邪,腠理开泄,津气耗伤,而出现身热多汗,心烦口渴,倦怠乏力,小便短黄等症状。

“中暑”又称“中暍”(音yē)。指夏季炎热气温中,伤暑过重致使机体阴阳格拒,气机闭塞,甚则气津暴脱。

主要临床表现是身热烦躁,恶心呕吐,腹痛,甚者或突然晕倒,昏迷不醒,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或大汗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为暑瘴之重证。

“阴暑”,张景岳解释为:“因暑而受寒者也。”所以,阴暑是夏季气候炎热,而又乘凉饮冷,感受风寒所致病变。

其症状表现既有口渴、心烦、呕恶胸闷等暑湿之象,又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等风寒外束之症。

“阴暑”实为夏令的感冒。正如《医学心悟》所说:“内伏暑气,而外为风寒所闭”。

“阳暑”是与“阴暑”相对而言的。张景岳有云:“因暑而受热者也”,所以“伤暑”、“中暑”即属“阳暑”范畴。

相关文章

  • 中医知识17:要分清伤暑、中暑、阴暑、阳暑

    天气逐渐炎热,盛夏开始登场了,虽然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但也要开始预防暑邪了。 那么还记得什么是暑邪吗?感受暑邪又会...

  • 盛夏谨防阴暑伤人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尤以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更易发生。 中医学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

  • 胡有宸:如果中暑了应该怎么辨别是阳暑还是阴暑,如何有效的恢复?

    健康知识连载-01 夏天来临,天气持续高温,重要防暑降温,如果中暑了应该怎么辨别是阳暑还是阴暑,如何有效的恢复? ...

  • 病因——(六淫—暑)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感暑为病,见高热、烦渴、脉洪数。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如:感暑常多汗,汗多则耗...

  • 阴暑

    这几天,天气酷热。流感、新冠又出来捣乱,让好多人躁动的心又增添几分焦虑。我很想记录点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说...

  • 祛暑益气剂: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 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 0307中暑

    隔离了十多天,今天是去办公室的第一天,竟然中暑了。 这微风不躁的天气也能中暑,看来最近体质变差了些。 惊蛰刚过,是...

  • 暑华伤

    有没有一次转身要配上“华丽”这个词?有没有一次心动要配上“怦然”这个词?有没有一篇日记要配上“秘密”这两个字?然而...

  • 夏日养生十宜忌

    进入夏季,时令之气为“暑”,暑邪为阳邪。致病特点为伤津耗气,且易夹湿伤人,暑性升散,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机...

  • 中医方剂歌诀完整版——祛暑剂

    祛暑剂区分清暑、袪暑解表、清暑利湿、清暑益气四大类,共7方剂。 【清暑】 1、清络饮 清络饮用荷叶边,竹丝银扁翠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知识17:要分清伤暑、中暑、阴暑、阳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hb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