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听到身边有人说,金庸的作品写的不好,即使是说“不是很喜欢”的也不多。古龙嘛,有些人会说不太喜欢,但也不太会说古龙的作品不好。黄易就不同了,直接说黄易作品不行的,大有人在,也很少听到有人说,我好喜欢黄易哦。也许是怕表达了之后,被听到的人哂笑:你应该是喜欢黄易小说里的情色桥段吧?
早期的《覆雨翻云》,被戏称为种马文,主角韩柏,到处留情,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秦梦瑶为首的各路美女,见了他都像是跟磕了春药似的。
感觉像是秦梦瑶的买家秀其后的《寻秦记》,走的也是类似的路子,项少龙自带雄性荷尔蒙无限诱惑属性。再往后的《大唐双龙传》,黄易开始在情色描写上大幅收敛,可惜已经贴上的标签,就再难被撕下。一代大家,就这样因为世俗的情色而掉了价。
我今天要写的这篇长文,是希望借着《边荒传说》,让黄易的作品卸下情色的浓妆,展露一下素颜状态的惊人魅力。
读黄易,了解历史
读古龙,基本不会和历史扯上关系;读金庸,能看到历史所铺设的舞台背景,和偶尔蹦出的几个历史人物;读黄易,你会发现,你所身处的,就是历史。
《边荒传说》的历史时空,定位于东晋中后期,自淝水之战起。黄老师所上的历史课,完全超越了普通人读史所拘泥的战争胜负、权术斗争和成王败寇,而主讲天下大势、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
比如淝水之战,表面是苻坚一意孤行,谢玄兵法通神,实际战争胜负的背后原因,是前秦尚未真正收服北方各胡族,巩固统一的局面,便仓促起兵,而东晋人心凝聚,气数尚存。
东晋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以天下大势而论,北方各族势力重新洗牌,南方荆、扬两大势力相互对峙。以民族矛盾而言,北方五胡乱华,而北方汉人对南方腐朽政权亦无好感。胡汉之争的话题,黄易在《大唐双龙传》中着墨更多,天刀宋缺和李世民、梵清惠、寇仲之间,对于胡汉各族对立和融合话题的讨论之深刻,都够写一篇历史论文的了。
《边荒传说》历史背景的重点,在于阶级斗争。东晋偏安一隅,内部矛盾重重,因而羸弱不堪。自三国魏开始,社会形态已转变为以士族阶级为主体,因此高门大阀和寒门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冲突。即使是高门大阀之间,也有各种对立,主要原因在于,西晋灭亡后,北方世族南迁的时间有先后,因而门阀有了相应的高低之分,颠覆了原有的排序。而南方以孙恩为首的起义,其背后的原因,则是北方世族南迁后,对南方本地士族的倾轧,所导致的无法调和的尖锐冲突。
东晋孙恩起义从这个层面讲历史,黄易已然超越了许多平庸的史学家。
《边荒》里,有着大量的历史真实人物,大体走势,也不会违背历史事实。就像《寻秦记》里小盘总会征服六国,《大唐》里寇仲必然让位于李世民一样,《边荒》里的刘裕,也自然有免死金牌护体。而第一主角,按惯例都是虚构的人物。边荒第一剑客——燕飞,刚开始只是觉得这名字挺有味道,后来突然想到,这不就是《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吗?
读黄易,扫盲宗教
读古龙,基本纯武侠,和历史一样,也几乎没有宗教的内容。读金庸,佛教和道教只作为少林和武当的渊源,宗教本身并无影响力,其它的明教、全真教、五毒教之流,就算不上宗教了。在黄易的世界里,宗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足以左右天下大势。宗教一脉,贯穿历史,超越朝代的局限,就像《货币战争》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样(当然是瞎吹的),是能左右历史的隐身大鳄。
《大唐双龙传》里,天下之主竟然不是靠实力打出来的,而是师妃暄选出来的,寇仲一直因为这次选秀的不公而愤愤不平,但也无能为力,原因在于,师仙女是佛教和道家两大派系的代言人,而宗教和武林,几乎是双生的关系,因此对抗李世民,就变成了对抗佛、道和整个武林白道的夸张局面。
这位师妃暄,和仙女有几毛钱关系…与之相应的,魔门实力庞大,隐藏至深,在最后关头都有机会颠覆李世民的天下。到了《边荒传说》这儿,佛教被作为伪佛教的弥勒教压制,道教则基本没出现,两者戏份都较少,而魔门还是一如既往的强大,在后半部里占了大量的篇幅。
需要解释的是,所谓魔门,并非妖魔的魔,只是不被佛道正统所承认,甚至被刻意贬低的,其它类型的宗教的统称。魔门之人,固然离经叛道,但也并非集体大奸大恶,向雨田、慕清流的潇洒飘逸自不用说,即使是邪王石之轩,也是善恶难辨。
因此表面看来,佛、道、魔之争,仿佛正邪之争,实际却是追求真理的方式和信仰的理念间的差异而已,并无对错之分。对一统天下的追求,也只是希望借助世俗的权力,将自家的教旨,更好地传播天下。当然,阴葵派、弥勒教之类至邪魔道,不在此范围之内。
不满意婠婠配图的,可以自己搜索试试…读黄易,思考哲学
我的个人理解,古龙、金庸和黄易在哲学高度上,是层层递进的。古龙的小说里,有大量的鸡汤,味道倒是不错,不过终究只停留在人生感悟层面。金庸的小说里,有人生观、民族观和世界观,三观齐整,有人性的光辉,有情怀的感动, 也有隐喻的深刻。黄易的小说里,主要讲他的宇宙观,即所谓“天道”。
《覆雨翻云》的精华只在最后数十页的“拦江之战”,整本书无数英雄人物、起伏剧情,都是这最后一战的配角。
庞斑、浪翻云,两位武道大成的巅峰者对决的精彩之处,不在于招式的精妙,武功的高下,或是胜负的悬念,而在于黄易再一次地表达了他的宇宙观和哲学观,这些观点,是他在《大唐双龙传》、《边荒传说》里反复表达的,那就是:什么是生命的终极意义。
庞斑浪翻云拦江之战这个题目太大了,无数哲学家为此前仆后继,也有无数的鸡汤文哗众取宠。作为一个武侠小说家,黄易所描述的生命的终极意义,在于摆脱生命的局限。任何和生命有关联的东西,不管是英勇盖世,称王称霸,还是享尽荣华富贵,阅尽人间极乐,都会因为生命长度的局限,而犹如过眼云烟。人生一世,和南柯一梦相比,真正的区别,只在于时间的长短。那应该如何摆脱生命的局限?黄易给出的答案是——跨过天人的界限,由人“入圣”。
自古以来,入圣之路各异,但也殊途同归。释迦摩尼参佛入圣,老庄由道入圣,孔孟以儒入圣,而黄易笔下的武学天才们,“籍武道窥天道”,勘破生死之祕,经武道的极致而入圣。通俗地解释,“入圣”两字,在于参悟世间万物的至理,将精神与其融合为一,最终在肉身消亡时,精神已永存,形灭神在。是不是想到了《超体》?
超体这是一条难以言喻甚至有点无法理解的奇诡之道,但我相信,这确实是千百年来,人类中有大智慧的巅峰智者们,所不断追求的——“终极”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