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仅适用于适合快速阅读的书籍
适合快速阅读的书的特点:贯穿全书的线索较少,相对独立的章节较多,无论选择从哪里开始阅读都能有所收获(一般致用类书籍都是适合快速阅读的书籍)
阅读观念的转变
从“复制100%”到“邂逅1%”
A1:回想到曾经上学时重点课文后面令人瑟瑟发抖的“背诵全文”
从 把作者的思想内涵“复制100%”到我们脑子里 到 仅“邂逅1%”对我们最有触动的内容
像听音乐那样读书
读书可以像听音乐那样,在享受的过程中学习。
让歌曲自然的流淌进我们的耳中心底,而不需要集中精力,尽量不漏掉一个音符的努力倾听。
流水式阅读 VS 存储式阅读
流水:让书籍的内容从心中“流过”
存储:将书籍的内容“存储”进大脑
流水式阅读减少阅读的“负担”,与其纠结“得好好读书,有所收获……”,不如让书的内容“流进”脑海
回想一下是否即使仔细阅读记不住的内容还是会遗忘,印象深刻的内容能记住的也就 1%,流水式阅读读完之后印象深刻的内容一般也是 1%,但是仔细阅读完1本书所花费的时间用流水式阅读可以阅读完 10本,那么流水式阅读的效果就是仔细阅读的 10倍。
适用边界:
对于阅读存在一些心理障碍,觉得自己没法好好阅读的人群
阅读-习惯的力量
如何培养读书习惯(《意志力》一书中也有提及相关概念)
1.每天同一时间读书
阅读计划定在早上更不易被打断,如果定在晚上可能会因为加班、聚会、或是太累了等原因打断。
A1:以前想坚持睡前阅读,经常看不了多久就犯困了,与其说是看书,更像是在催眠。
2.设置较短的阅读时长,比如说 10分钟
容易达到的目标更有动力完成,也就能更好的坚持
3.确定阅读的地点、场景、情景同样重要
营造固定的阅读氛围,当进入到相同的情景时会自动进入看书状态
早上刚醒时可以躺在床上阅读10分钟,特别对于早上睡不醒、起床困难的人来说,在早晨刚醒来阅读10分钟可以逐渐让意识清醒,以便可以更轻松的起床。
不这么做的坏处
A1场景:虽然想着“有时间就看一看”,可还是不由自主地就拿起了手机翻看新闻,或者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刚拿起书开始阅读,没翻几页就觉得困倦,读不下去了。最终就变成了永远只看到序。
“呼吸式阅读”,帮你更好的复习阅读完的书籍
阅读如同呼吸,一呼一吸相结合才不会把自己憋气憋死
吸气 = 输入 = 读
呼气 = 输出 = 写
书写还能帮你更好的理解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
1.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段
2.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
3.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
I: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记录自己的理解,以及当时的感受。事后只需扫上一眼,便可回忆起阅读时的心情。
4.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每阅读完12本书籍,就定期回顾自己记录的摘抄与感想。温故而知新,也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阅读方向。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了解一本书的文体、写作意图、结构脉络,把握全貌。
2.仅读开头和结尾的 5行
2.1 开局 提出主题或观点
2.2 中局 列举展开说明主题,用论据论证观点
2.3 结局 基于事例及论据,再次确认主题或观点
3.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类似带着问题去阅读,就好像想要查询词汇,所以翻开字典;想了解信息,所以打开谷歌。
读书解决问题 = 找医生看病
4.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对于“似乎意义不大的片段使用流水式阅读”,对于“这里好像有关键字,使用中速阅读吧”,避免阅读感受过于单调
从“拥有”变为“使用”
1.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拥有所有的信息是不可能的
2.学以致用,仅挑选自己真正需要的,以自我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不是以书籍为中心
3.从“拥有”到“使用”共享资源中自己所需的部分(共享单车)
对于适合快速阅读的书籍可以利用小标题判断该章节是否需要阅读
关于跳读的担忧:阅读 A、B、D、F ,即使跳过 C 和 E ,也不妨碍我们对其的整体辨识
“读书密度”:
时间拉得越长密度越小,可能就变成了零碎的阅读
时间拉得越短阅读密度越大,越能更好的抓住书的全貌
当我们去无人居住的荒岛上探宝时,我们一定会利用各种线索,尽量通过最便捷的途径找到宝藏,而不是想着要寻遍岛上的每一寸土地。毋庸置疑,寻宝的过程是快乐的,“翻开书,就觉得很快乐。”——先让自己拥有这样的感觉,告别缓慢阅读就容易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