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西晋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县朝那镇)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着,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皇甫谧幼年时父母双亡,便过继给了叔父,由叔父叔母抚养成人。他在幼时十分贪玩,到了20岁仍不喜欢读书,甚至有人认为他天生痴傻,叔母任氏十分为他担心。一天,他摘回了许多野生瓜果给叔母吃,叔母对他说:“《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何以慰我?”意思是:(你不读书)就算是天天用、羊、猪(三牲)来孝敬我,也是不孝的。今年你已经20岁了,不读书,不上进,我心里就得不到安慰。
又叹曰:“昔孟母三徙成仁,曾父烹豕从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纯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与我何有?”意思是:从前孟母三次搬家,使孟子成为有仁德学问的人;曾子的父亲履行诺言,以杀猪吃肉对儿子进行诚信的教育,难道是因为我居不择邻,教导有缺陷,你才这样吗?你为什么愚昧不化到这种程度呢?提高修养,学习知识都是对你自己有益的事,难道还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
皇甫谧听了这番话,心中十分不安。顿悟自己原来已经虚度了20年的光阴,实在羞愧难当,便立志努力学习,不敢再有丝毫懈怠。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即使是在家中种地时,他也不忘背着书,抽空阅读。自此之后,他对百家之说尽数阅览,学识渊博而沉静少欲,并著有《孔乐》、《圣真》等书,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皇甫谧四十二岁(即公元256年)前后,患了风痹病,十分痛苦,为战胜疾病,便钻研医学,“手不辍卷”,“披阅不怠”,“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因没有经验,他曾服用于体质相抵触的药物“寒石散”,,以致精神委靡,悲怨不已,一度想自杀,“幸得叔母谏之而止”。
在叔母的勉励下,他打消了自杀的念头,重新振奋起来研究医学。有人曾劝他不要费精神去研究学问,还不如去广交朋友,提高声誉,入朝为官。他借用孔子的话回答道:“朝闻道,夕死可也。”说如果早上明白了一个道理,就算晚上便死去,也是值得的。皇帝敬他品格高尚、学识丰富,便请他做官,他不但回绝了,竟然还向皇上借了一车的书来读,也算得上是一桩奇事了!
他抱病期间,自读了大量的医书,尤其对针灸学十分有兴趣。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以前的针灸书籍深奥难懂而又错误百出,十分不便于学习和阅读。于是他通过自身的体会,摸清了人身的脉络与穴位,并结合《灵枢》、《素问》和《名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悉心钻研,著述了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著作——《针灸甲乙经》。
该书除了论述有关脏腑、经络等理论,还记载了全身穴位649个,穴名349个,并对各穴位明确定位,对各穴的主治证、针灸操作方法和禁忌等都做了详细描述,并一一纠正了以前的谬误。
这部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经典著作,对于推动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皇甫谧对中国医学与文化的杰出贡献,与其叔母的教育、勉励是分不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