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直接的一个体现是沟通能力。确实,有时候我们困顿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说才好?”,也往往容易脱口而出后又后悔不该这么讲。所以有人说“说话是门艺术”。
最近刚参加了个论坛,真正有干货的部分却是在结尾处。核心是怎样“营造谈判的势能”,当然这也是通过谈话和肢体语言达到的。专业级的谈判确实是一门很高的技术,但我们平时的工作甚至是生活稍微借鉴一点点,也是大有裨益的。
大凡一个人跟你说“我这人说话比较直,不会遮遮掩掩,有什么就说什么”,他本想表达的是直率、是正心诚意,但其实他是在为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进行铺垫,注意听,很可能不是好话,但前面说了“我比较直”,好听不好听你都要理解,显然这有点强人所难。
我常跟下属说,你别老抱怨对方的无理,你要想想自身是不是也有问题;即使真是对方的问题引发的,他的“恶”也带出了你的“恶”。其实,如果注意方式方法,工作中同事间绝大多数的争吵甚至发展到彼此的憎恶,都是可以避免的。或许“有理也要让三分”是老百姓“吃亏是福”最朴素的真知灼见。
有人说会说话是“情商”高,也有人说情商受智商的控制,当你的理智控制不了你的情绪,就会让你显得情商很低,本质上还是智商低。不过这里如果要严格区分的话,比智商更高的应该是“智慧”。智商更多的是逻辑推理,智慧除了要具备很强的逻辑能力,还要具备认识自己的情绪,达到让对方理解你的能力,也就是取得“共识”。
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我常举例,在城市里过马路:我们是行人的时候骂司机乱开车;我们是司机的时候骂行人乱闯红灯。其实大可不必去骂,在各自的角色里约束好自己就好。
如果工作中的共识很难达成,则工作的沟通成本、管理成本自然很高。我不是研究心理学或行为学的,但我可以从平时的管理经验中总结一些说话或沟通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一、 把事实说清楚。观点千差万别,观点不等于事实,所以刘润老师说“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我想说:只有小孩喜欢用二元分辨法来判断“对”或“错”,成人其实更多的是从是否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去判断。事实是数据、人证或物证。
二、 工作中,关系到双方利益的事情,不要靠本能的反应。本能的反应往往是动物性的——逃命或反击;没有对信息进行足够的分析,反应就是非理性的;尤其是复杂的事情,要延迟5秒再反应。最基本的是,让人把该说的说完。
三、 抓住事物的重点:没有哪件事情的重点需要超过1分钟才能讲完;要知道,超过3分钟的讲话,要不携带了情绪、要不一直在重复前面说过的;超过5分钟,不是在说故事就一定是跑偏了,可怕的是自己还浑然不觉。
四、 情绪是沟通的大敌,吵架更是双输。当带有情绪进行沟通的时候,比如觉得自己委屈、特别想让对方理解自己、对方跟你观点完全不同的时候……利用桥水公司达利欧的《原则》里说的方法,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审视自己。注意突然变大的音量,学会给情绪踩刹车。
五、 鉴于凡事换个立场或时空背景,同样一句话则意思完全不同,我常见一些大咖的文章最后这样写道“不要全部相信我以上所说的话,也许全都是错的”,其实这是给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说的。
以上所说都很难做到,但我认为至少是“好好说话学会沟通”的基本方法。我也会跟人吵,甚至气炸连肝肺。不过,要学会做“善良的恶人”,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