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卸掉朋友圈一月有余。
虽然,我依然会分享文章到朋友圈,但是我已经不刷朋友圈了。
说起来好像是不公平,别人的信息流里有我,然而我却看不到对方。
其实,我也在尽量少地分享链接出去。
做的最多的是,工作上需要的一些分享。
或者,自己写了新的文章。
不过我并非屏蔽掉了朋友圈的一切。
自己分享了一些小东西,总会去看看谁又评论了,然后回复一下。
否则这样太枉然别人的注意力。毕竟这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呀。
再或者听朋友聊起共同认识的人谁又有了新鲜的,奇葩的状态。
我也忍不住去围观一下。
有时候,我会想,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圈——只注意自己想注意的事情。
我真的有一位朋友,只保留了自己关心的人的朋友圈,其他都屏蔽不见。
2、
表达欲最旺盛的时候,是青春期。
最无法抗拒表达自己,但又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
或者,我只是充满对未来的幻想,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于是,所有的表达都模棱两可。
因为不能清晰表达,所以特别话多。
那时候,QQ空间盛行,我还用着不盈一握的非智能机。
即使那样,也要用力地说呀说。
读书看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一句。
听歌听到动己心弦的文章,复述一段。
心情好或者心情坏,也要发上几句牢骚。
是刷存在感吗?也许是。
但更多时候,我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像是一只鲸鱼,嘶哑着唱着鲸歌,试图听到同一频率的回应。
说人话就是——追求认同感。
存在感和认同感,也许是自我认知青黄不接的青春期里,最想要抓紧的东西。
3、
刚刚关闭朋友圈的时候。
有表达欲却抑而不发依旧是最难受的事情,像是一只抓痒的手不停地在我脑海里拨来拨去。
比如,我看见别人贴出了深秋山中的照片,红红黄黄的颜色,层层染染。
但是想着这个周末有了安排,下个周末又是单休。总是休息的时候,总是不够用。
然而,我真的想去爬山,想去一个人烟稀少,空气湿润的地方放空一下。
一句抱怨的话从脑海中飘出,叫做:好像去周边爬山,可是这周没空,下周是单休。
如果不是我已经关闭朋友圈,也许它已经出现在时间线里了。
然而,我又把它抓了出来。我想表达什么呢?
其实不过是今天觉得十分疲惫,我想要一段长长的假期,来温养失去的热情。
解决方法,不过也很简单。请假,打包,走。
人人都在羡慕别人有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过是因为自己没有在泥淖中抽身离开的勇气或决断力。
4、
关闭朋友圈的一个月,让我感觉距离自己的青春期已经很远了。
青春期。
生命走了不过十分之一,怎么想未来都是漫长的。
未来的生活在幻想里,不过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年少的世界,希望被看见,希望被点赞,是一种气势汹汹,握着拳头冲向世界的朝气。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随着年纪的增长,时间消失的越来越快。与读书的时候相比,工作以后的生活永远像是在赶路。
因为时间匆匆,所以越来越不想在“无用”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跟这个世界的对抗的拳头,大多时候让自己感觉到的只是疲乏。
张开双手,才能去拥抱自己想要的美丽。
我很喜欢《成为简·奥斯汀》里面的一句台词:
幸福在我手中,我无力抗拒。
所以,这一次,我是真的决定丢开让我不开心的一切了。
就让我随波逐流,我知道什么让自己感觉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