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4
(一)知母
我们这样思维:只要有虚空之处,就有众生;只要有众生,就充满了痛苦。这些被业力痛苦折磨的所有众生,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没有一个是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亲友。就以这一世的母亲来说,也曾经无数次当过自己的母亲。就像佛经中所说,如果把整个大地的泥土搓枣子核大小的丸子,可以算出数字,但只是一位众生做过我的母亲的次数,无法算尽。一切众生都不止一次当过我的母亲,次数实在不可思议。
(二)念恩
当他们身为父母时,都用最慈悲、最宽容的心呵护我,给我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衣服,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养育我,对我恩重如山。
具体观察时,先从这一世的母亲开始,可以从四种世间恩德及佛法的恩德等五个方面去思维。这五个方面是大方向,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维母亲如何费心尽力的疼爱、养育自己。如果自己和今生母亲的缘分真的非常不好,也可以换成(接下页)
P125
对自己恩德最大的人来作观。观想得越详尽,越容易生起感受,修行也容易成功。
1.赐予身体
母亲辛苦怀胎十月,期间忍受无尽的担忧、身心不适等痛苦,付出血肉之躯的一切代价。她所享用的饮食营养和身体的所有精华,通过脐带来养活我的生命,让我在胎中得以成长。最后冒着生命危险才生下我,让我获得这个身体。这是生身之恩。
2.赐予生命
出生时,如果不是慈悲深情的母亲喂养照料,我也无法存活下来。母亲满怀着生子的最大喜悦,以慈爱心抚育,不让我死去,这是赐命之恩。不仅身体是母亲所赐予,我的生命得以持续,也是母亲赐予的。
3.赐予财产
成长过程中,母亲舍不得上供三宝,舍不得下施贫乞,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我要食物、要衣服,母亲却不会舍不得,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通通给了我。
她用自己的体温当作我最初的衣,用手帮我擦拭脏物,用手轻轻抚摸我的肚子,看我饿了还是饱了,用指头测试食物的冷热,总是先把好的食品给我吃,给我最柔软、最暖和的衣服穿,提供最好的温饱条件和成长环境。
只要能让我平安长大,为了我的利益,她完全顾不得罪恶、艰难困苦、恶言恶语,把通过邪恶、欺骗的手段所攒下的一切,(接下页)
P126
通通给予我,即使造下恶业也在所不惜,以此累积了堕入地狱等恶趣的业力。这是施财之恩。
4.教导世间法
从出生开始,当我刚刚会吃东西、会走路的时候,母亲教我吃饭该怎么吃,穿衣服该怎么穿,鞋带该怎样系。不会走路教我怎么走,不会说话教我说“妈妈、爸爸……”,耐心地教我世间的所有知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老师,就是母亲。这是教世间知识之恩。
此外,不只是这一世而已,她在轮回中无数次当我母亲的时候,为我流过的眼泪,集中起来会比大海深;她为了照顾我而衰老死去的骨头,堆积起来会比须弥山还高。以上四个角度,是从世间法作观察。
5.赐予出世间法的因缘
我们现在有机会听闻佛法,可以闻思修行,有机会解脱,都是依靠母亲赐予的人身,没有人身,这一切就不可能拥有。而且,如果没有母亲,也无法发起菩提心,过程中要修学如海的菩萨行,也没有修学的对境。而不具备菩提心、菩萨行,就不会有最终圆满佛陀的果位。可见,从佛法方面来说,母亲对我也是有着大恩大德。
(三)报恩
接着心里思维:对我有深厚恩德的母亲,现在却仍然在六道中沉浮受苦。而我现在有因缘福报接触正法,能闻思修究竟解脱(接下页)
P127
之道。之前,是母亲关注我的苦乐,现在轮到作为孩子的我,要关注母亲的疾苦,心里生起渴求报恩的念头。
之后,从自己的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逐步观修。从身边一两个众生,逐渐扩展到社会、国家、世界、三界轮回,对所有一切众生,不分亲疏远近,爱人或仇人,一律都视作现世父母。在临收座时,对一切众生都放下贪嗔之心,平等观成中等的对境,这就是修舍无量心。
在这样观察修的过程中,感到疲惫,不想继续时,就放下念头,在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状态中,自然安住,这就是舍等持,也就是安住修。当再度想起心动念时,又进行观察修,就这样通过观察、安住轮流交替来修。
观修的最后,要具备四种条件做总结:
1.发愿:但愿所有众生随时随地都能远离贪嗔之心,安住平等舍。
2.希求心:非常希望他们能远离贪嗔之心,若能远离那该多好。
3.发誓:我一定要让他们远离贪嗔之心,从现在起,这个责任由我来承担。
4.祈请:为了实现以上愿望,我发自内心深深祈愿,祈祷上师三宝加持我,能生起舍无量心。
发愿、希求心、发誓、祈请等四个条件,在修每一个无量心时,都要具备,这样有助于增长我们观修的深度和感受。如果一时没办法生起平等大悲,就要不断重复观想。这会让贪爱和嗔恨的强度,慢慢平缓下来,以致终能以平等心,欢喜对待每一个众生。(接下页)
P128
在此之后,修无缘的舍心。我们思维:自他的身体可以分成微尘,心识则是刹那间生灭,不会停留到第二刹那。在胜义中自性不成立,名言中则是在空性中缘起不灭,对空性和缘起不灭平等生起定解,悠然安住在自然状态中,这是生起胜观的方便法。
即使在入座时,舍无量修得不错,坚硬的烦恼心稍微有所改变,可是下座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过去的恶习影响。就像铁块放入火里烧的时候,是炽热红透的,一旦拿出来,很快又会变得黑乎乎的。因此,要把入座时的观修,运用到生活中,这很重要。我们要放下贪嗔爱憎的烦恼习气,对所有众生一视同仁,等如父母。
口食父肉石打母
在漫长的轮回流转中,亲仇关系是不一定的。前世我们曾经亏欠过的人,有时会转生为今生的子孙、家人或朋友;而过去世没有亏欠的人,这一世的关系会比较疏远,因为没有业债了。
印度的迦旃延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一天中午,他去托钵应供,在路上看到一个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小孩,嘴中吃着鱼,吃完把鱼骨头丢到地下。这时,一只狗跑来吃鱼骨头,那个女人看了很不高兴,拿起一块石头打那只狗。迦旃延尊者笑了出来,跟随的出家众觉得很奇怪,平日端严肃目的尊者,为什么忽然笑了?就问:“大师为什么笑呢?那女人打了狗,应该要对狗慈悲才是啊?”
于是,迦旃延尊者讲了四句偈:“口食父肉石打母,怀抱仇杀之怨敌,为妻啃食夫之骨,轮回之法诚堪噱。”尊者观察到,女人吃的鱼,过去世是她的父亲;她用石头打的狗,过去世是她的母亲;她胸中抱着的小孩,是前世杀害自己的仇人,现在变成她的小孩。(接下页)
P129
母亲投胎为狗,父亲转生为鱼,前世的妻子贪恋丈夫,仇人变成小孩,这种前生今世的业缘,让尊者觉得轮回之法实在很可笑,便笑了出来!但不明白的人,怎知道彼此之间的关系呢?因果业缘不可思议,对一切众生实在不需要有任何亲疏、爱恨的分别。
你们可以看看自己的小孩,就知道他和你有什么业缘。有的孩子一辈子向父母索取,一直伸手要,要到父母老了为止。你不断地给,他则理所当然不断地要,直到他自己当了父母,就开始还他自己的债。儿女一直向他索取,他就不断付出。
关系越亲近,需要付出的就越多。最亲的人不断索求时,我们都会拼命给;如果是外人不断要求,我们就会生气了。所以,轮回中的业缘,从外表是看不出真相的。
赤松德赞之女莲花光
以前,藏王赤松德赞迎请了莲花生大师到西藏弘法。赤松德赞有个女儿莲花光公主,十七岁就往生了。公主往生时,国王请莲师做超度。之后,国王问莲师:“我女儿能生为公主,还能见到您们这些有如真佛的大智者、大译师,应该是非常有福报的人,可是为什么竟然如此年轻就往生了呢?”
莲师说:“你的女儿不是因为宿业清净而生在皇室,也不是因为有福报而由我来超度。而是因为过去世我莲花生、大堪布菩提萨埵和你赤松德赞三个人(注解1),曾经一起盖夏融卡秀佛塔(注解2)。我们盖(接下页)
注:
1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莲花生大师、大堪布菩提萨埵、赤松德赞王,三人合称为师君三尊。莲花生大师是轨范师,菩提萨埵是亲教师,所以称“师”;“君”是国王之意。他们是对藏传佛教贡献、加持最大的三位上师。
2 夏融卡秀佛塔: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中心,又称波达塔,是名闻世界的大佛塔。
P130
佛塔时,你的女儿当时是一只毒蜂,叮在你的脖子上,你一不小心用手擦拭,揉死了它。由于这个命债业缘之故,现世投胎做你的女儿。她以夭折让你产生很深的伤痛,要你偿还这个业债。”赤松德赞国王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也会因为业缘而生出这个后代,要他偿还业债,何况一般凡夫呢?
由此可知,欠众生的业债,往往以亲近的关系来偿还;业力上的债主,往往是周边的亲友。现世我们贪恋喜爱或是讨厌痛恨的人,彼此的关系真的很难还原。
喜恶爱恨是没有绝对的,所以,我们习惯于亲人与敌人的二分法,现在必须重新调整,要以具有慈悲的平等舍来看待。但是,这并不是要你离弃亲友,也不是要你一厢情愿地亲近仇敌,而是内心要放下对他们爱恨的执着。
「慈无量心」
慈无量心,是“愿一切众生得乐及乐因”。快乐之因,就是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其中,深信因果的信心,是投生在三善趣的因;出离心是从轮回解脱的因;而菩提心则是圆满佛陀的因。有了快乐之因,当然也希望众生自然的具足安乐之果,也就是得到人天福报,以及直到成佛之间的所有安乐。
观修慈无量心
修“舍无量心”之后,我们以一切众生作为慈无量心的对境。
观修时,也是从知母、念恩、报恩修起。知母、念恩的观修内容,和舍无量心一样。首先知母,她不止是一次而是许许多多(接下页)
P131
次当过自己的母亲,对我有生身、赐命之恩、给予我财产、教导我世间知识。从佛法方面来说,难得的暇满人身也是母亲所生。
知母、念恩的部分,参考前面的内容一一观修后,对曾经作过我们母亲的众生,生起想要报恩之情。接着,观修慈无量心来报恩,先对这一世的母亲修慈心,再慢慢扩大至所有众生。
我们心里思维:对我恩重如山的母亲,想要脱离痛苦,却不知道放弃受苦的因——十不善业;想要得到快乐,却不知道如何修持得到快乐的因——十善业,现在还在轮回中漂泊受苦。所以,希望母亲得到快乐之因——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并获得从人天福报直到成佛之间的所有安乐。
1.发愿:但愿母亲现世及生生世世,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的安乐因,也具足人天果报直到成佛之间的安乐果。
2.希求心:如果母亲能具足安乐因和安乐果,那该多好!
3.发誓:我一定要使母亲具足安乐因和安乐果,从现在开始,这个责任由我来承担。
4.祈请:为了完成上面的愿望,虔诚祈祷三宝加持我。
同样的,众生虽然希望快乐,却不知道快乐的来源是什么,不懂得避免痛苦的恶因,经常颠倒因果,就像一群盲人在旷野中迷了路一样,十分可怜。所以,不论是仇敌或最亲爱的家人、亲友,希望他们和自己一样,都能得到快乐之因——信心、出离心、菩提心,都能得到平安和快乐,享用种种的舒适与方便,获得从人天福报直到成佛之间的所有安乐。就像父母保护子女一般,不管子女怎样不孝,或常有叛逆的行为,还是一样疼爱子女。我们对众生也像对今生的母亲一样,要不断这样去想。
最后,一样以发愿、希求心、发誓、祈请等四个祈愿作结束。(接下页)
P132
发愿:但愿众生现世及生生世世,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的安乐因,也具足人天果报直到成佛之间的安乐果。
希求心:如果众生能具足安乐因和安乐果,那该多好!
发誓:我一定要使一切众生具足安乐因和安乐果,从现在开始,这个责任由我来承担。
祈请:为了完成上面的愿望,虔诚祈祷三宝加持我。
然后,在不起念头的无缘状态中,稍微安住片刻。
以上从知母一直到希望他们具足乐因及乐果之间,是观察修;不遮止分别念也不跟随它,心悠然安住,是慈等持,也就是安住修。
而无缘的慈心,就是引生三轮体空而无自性的定解。
一开始以今世母亲为思维对象,然后是亲人、陌生人,再来是厌恶的人,再扩及所有众生。原因是,如果一开始就以所有众生为对境,思维时容易泛泛而过,慈悲心不容易稳固,遇到有人伤害自己的逆境时,这种不稳固的慈悲心容易消失。
其次,大多数的人对母亲都有慈悲心,先对母亲生起慈悲心之后,对其他人也就比较容易了。同样的,如果自己和今生母亲的缘分真的非常不好,也可用其他恩德最大的人来观修。因为这些观修的目的,都是要对治我们心中的爱我执,以及爱我执衍生的贪嗔分别心。所以,要记得知母、念恩、报恩这些观修的作用和目的,并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
慈身业、慈语业、慈意业
修慈心时,身体、语言、意念,都要对众生慈祥柔和。佛经上说:“慈身业、慈语业、慈意业。”《入菩萨行论》说:“眼看众(接下页)
P133
生时,应真慈视之。”佛经上说:“反目视圣者,将堕入地狱。”
我们身体的一切威仪,应温文儒雅,寂静调柔,不要伤害他人;口中应该讲出令人悦耳怡人的语言,不要讽刺轻蔑他人,不要恶语毁谤伤人;意念要清净,常存利益他人之心,要常常心想:“愿我生生世世不损害任何众生,连一根汗毛都不要伤毁。”
平时,对家人、用人、部属或是家里养的动物,不要殴打、谩骂或鄙视,应该和颜悦色,仁慈以待,让他们安心生活。对于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人,要常常生起慈心,为他人着想。如果因为自己有权有势而藐视侮辱别人,以后恶业成熟的时候,也会沦为他人的奴仆。所以,对于比自己低下的人,应该更加慈爱。有些人以为如果是为了维持生计,就可以杀生,但是,杀生就要偿命,因果是历历不爽的。
慈爱疲惫远客、病人、父母
尤其对父母、久病卧床的病人、远来的客人,更要尽身口意照顾,让他们感到欢喜满意。阿底峡尊者说:“如果能好好对待远方来的疲惫客人、照顾久病卧床的病人、伺候年老的双亲,就等同实修空性大悲一样。”如果子女在父母年迈时,还常常违逆父母,不尊敬父母,让父母亲伤心,这种罪过是很大的。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为了报答母亲的恩德,还前往三十三天界,为母亲讲经说法。佛经上说:“如果子女将父母扛在左右肩膀上,环绕整个大地,都不足以报答父母的恩德,只有想办法,自然地让父母的心进入正法,尚能报答父母之恩。”
莲花生大师也说:“不要令老人家忧心,要恭敬爱护。”《俱舍论》中说:“父母即使不是圣者,但对他们供养的话,功德也(接下页)
P134
是无量无边。”所以,我们要常常用柔和的身、口、意,来奉养承欢父母,照顾老人家,让他们慢慢地愿意趋入正法修行。
总之,修慈无量心成功的征相,就像母鸟呵护小鸟一样,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柔和慈祥,才能利益到众生,不让众生起烦恼心,让所有众生都感到慈爱与温暖。(接下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