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伙伴聊天,聊到了牛逼的销售,于是就说起了脑白金。
脑白金虽说是个保健品,据称有改善睡眠润肠通便的效果,但它不是药,是“健”字号的,所以其效果具体如何,可能不太说得清楚。然而一句“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语,令其畅销中国20年,不得不说它确实是营销行业的典范。
我们的文化自古以来都是告诉我们要诚实,只有一个东西货真了,才配得上价实。所以脑白金这种保健品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就能够成为一个公众话题,一直被谈论到今天。
在这里,我并不想跟脑白金较劲,但是脑白金确实可以引发一个思考,就是某一个成功的产品,到底需不需要货真价实,也就是“做得好”。
同时,在我们的文化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奇一直被广泛流传。那些不那么大牌,没有那么多营销手段的产品,会被大众广泛追捧。就像那些没什么负面新闻,没什么可以炒作的明星会特别受人待见一样。那么,在这个商业社会,到底需不需要营销,也就是“吹得好”。
而且这个问题还能引申到个人发展上,一个人到底是把自己的技能搞扎实好呢?还是学会一套特别厉害的吹牛方式好。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梳理一个关系,就是真正能够存活下来的成功商家,是不可能被全世界人民接受的。
好比绝大多数人都会用的intel处理器,intel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如此成功的公司,一样会被那些厌恶电脑的人认作是万恶之源,恨不得intel这种恶魔公司早早死掉。再好比我们都很喜欢用的智能手机,老头老太太们玩不懂,就会说这世界已经礼崩乐坏了,人人都抱着手机,然后坚决抵制。即便是可能已经算是最政治正确的科学,也一样会有一堆反科学的人站出来说科学是骗人的。
许多公司都很喜欢用“极致”、“用户至上”等词语形容和宣传自己,就好像不做到极致,不做到满足所有用户的话就一定会死一样。但实际上,一个商家要保证自己不死,根本就不需要把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做到极致,只要愿意付账买单的人能够包养住他们团队,这个团队就已经死不了了,就像街边的那个烧烤摊一样。更甚至,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就算我的水平是人群中最差的那个,效率最低,但只要我能帮一个人分担他的一丢丢工作,我都是在对社会贡献价值,这对社会整体的福祉就会增加。所以在最极端情况下,只需要有一个人愿意雇我,我就能活下去。
把这个道理引申到个人身上绝对是个好消息,因为按照这个逻辑,人根本不需要对失业的状态有多么恐惧,只要不懒不悲观,只要肯不断调整自己的要求,那么这个人再怎么样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但是接下来,就有另外一个逻辑了。虽然我的价值很小,但如果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我的小价值扩撒出去呢?
我的本职工作是个美工,在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设计师!不要再给你的朋友免费做设计了!”的文章,振振有词,掷地有声。他们虽然讲得很有道理,但大家忽视了一点,就是之所以朋友会觉得找你做设计可以免费,是因为设计对这些朋友来说,真的压根就不值钱。
设计师中赚钱多的人多,但设计师中知道自己为什么赚钱多的人并不多。设计师赚钱的原理是这样的。我出了一个设计方案,这个方案如果对单个产品来说,价值超级超级小,好比对于一杯单独的酸奶来说,可能包装上图画的成本还不如运费占的多,你说包装画能够提升用户的购买欲望,但这个是不太好量化的。但是,设计师设计的这个方案,如果复用到成千上万杯酸奶上之后,把这些价值全部加起来,那可就真的大了。而且由于数据量足够多,这个包装画到底提升了人群多少的购买欲望就可以量化了,提升人群的购买欲望的量越大,这个设计师就越值钱。
但是呢,朋友的设计……一般都是开玩笑的设计。所以“不要再给你的朋友免费做设计了!”的真实逻辑是,朋友实在是太过玩笑了,单子太差,跟职业设计师的单位时间产出差了好几个数量级。成本的概念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而给朋友做设计的时间跟给企业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一样多,于是给朋友做设计就等于倒贴了一大笔钱,这种事情当然不想做了。
一款设计,永远是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差。成功的设计师把握住了绝大多数人的审美,差的设计师只把握住了小众的审美,但要说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价值?可能一个思潮就让原来很有价值的设计瞬间变得没有任何价值,美国有一个美术学院现在特别注重培养艺术家“说”的能力,也就是培养艺术家“描述自己作品好在哪里,描述自己的作品为什么搞成这样”的能力。只有你的说辞让越多的人接受,你的作品才能越会被市场接受,你才越有价值。
有没有想起“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虽然我是一个特别注重一件产品性价比的抠门家伙,但事实上我很清楚,我的一切需求实际上都是商家给的,是他们吹牛吹得太美好,搞得我都信以为真了。
我需要普及教育么?好像不需要,我现在压根用不着初高中学的那些东西,绝大多数知识都是看闲书看来的。那我需要那么多知识么?好像不需要,我除了在跟别人吹牛的时候会用到之外,多余的知识在绝大多数时间根本不会给我带来任何收益,甚至那些毕业之后压根不看书的小伙伴们一个个都比我混得好。
学习知识学习文化不过是那些精致的上层精英吹牛吹得太美好,好像了解得越多越厉害。但实际上一个人了解的越多越不容易满足,抽离感远远大于幸福感。
同样的,我需要电脑么?好像不需要,那些不沉迷于电脑的人看上去比我过得更开心更健康呢。我需要智能手机么?好像不需要,以前没有手机的时候,我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很开心,而现在智能手机只要不在身边我就焦虑,幸福感都下降了。我需要汽车飞机火车么?如果没有这些,我可能会把家乡周围玩个遍,而不至于产生环游世界的想法。
都是商家吹牛吹得太美好,让我觉得拥有了这些才能满足我最底层的欲望。但如果从佛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一切都是空的,把欲望全部消除了,也就没那么多事儿了,没毛病。
一切文化,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但实际上只要没有人了,可不可持续发展也就无所谓了。一切商家,只要能够更效率地满足人们最底层的欲望便能立足于世,但这个欲望满足的是人们的主观意愿,所以只要吹得够逼真,能够改变人们的主观意愿,更甚至吹到让我们自己都信以为真,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做得好重要还是吹得好重要?好像吹得好完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