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传统的七夕节。打开微信 微博,各种秀恩爱,撒狗粮,还没有找到另一半的,就只能默默的关掉手机,自己一个人默默地过了。那么,历史上的七夕节也是这样的么?
答案是:不是。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通俗来讲,七夕节在古代是属于小孩和妇女的节日,和我们广大的男性同胞没有多大关系。而现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七夕俨然成为了第二个情人节,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繁荣的商业社会,造就了各种各样的节日。
从商家的角度来说,怎么样能让顾客心甘情愿的花钱是他们一直以来孜孜不倦探寻的东西,在这方面,商家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大到创造出一个个全新的消费类型,比钻石市场的繁荣,本来,所谓的钻石就是硬度最大的碳元素的结晶体而已,但是,在商业天才们的包装和推广下,钻石成功的和爱情的忠贞,纯洁,永恒相挂钩,成为了每个人婚姻的必备品。到现在,对于女孩子们来说,连个钻戒都没有,这个婚结了还有什么意思?你看,人类凭空创造出了多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啊。小到某个产品用哪种色彩搭配更能促进人的购买欲,商品具体拜访在货架的哪个部位才是销量最好的等等。
在商业上有个名词叫做心理账户,就是说,你觉得一样东西贵不贵,取决于你的心理账户上对这个产品的消费预期,而不是它的价格或价值。举个例子,在上海,如果一个质量可靠,交通便利的楼盘只需要2万一平,你会觉得这实在太便宜啦,虽然买下一套房子可能要花几百万,一瓶矿泉水卖10块钱,你觉得这矿泉水实在是贵的离谱,你就是一瓶矿泉水诶,你凭什么卖到十块。当然,这个和商品本身的价值有很大的关系,房子的价值肯定是一瓶矿泉水没法比的,但是,即使是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我们的心理账户预期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支玫瑰卖20块钱,你觉得好贵啊,可是,如果刚好是情人节或者今天呢?如果你的女朋友就在旁边呢?我想,你就不会再计较这世纪二十块的了。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明的就是,商家宣传各种各样的节日的目的,就是改变我们的心理预期,让我们在这些特定的日子里,变得更愿意花钱。
所以,我们有了七夕节,我们过起了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当然,这个主要是因为好玩),我们在淘宝天猫上过起了双十一,最近京东也开始号召大家过818,我们还生生的创造出了一些节日,比如说光棍节。
我们已经被各种各样的节日包围了,而这些节日有个共同点,就是在每个节日,商家们会集体狂欢,疯狂的让你买买买(当然我说的是绝大多数的节日,不包括一些非常特殊的)。
我想,对于我们来说,多出来这么多节日也不是什么坏事,当然,对于广大的男同胞们日渐干瘪的钱包来说,就没那么愉快了。最起码,我们的生活会因为这些节日而更丰富一些,我们整体社会的消费意愿会更强烈一些,我们的商业社会也就更繁荣一些。假如某一天,我们什么节日都不过了,那想象也是挺无趣的。
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