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妈妈发起共读吴军的《大学之路》。
这本书主要讲吴军为了协助女儿找到一所心仪的大学,主要是对美国和英国的知名大学调研分析与所见。
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探究了中国大学和国外大学的不同?到底什么才是一所好的大学?如何选择大学?
我也本着自己最关心得这三点重点阅读,关于各大学的风貌和历史一带而过。
美国和英国的优秀的大学教育理念主要有两类:纽曼教育与洪堡教育。
纽曼教育也称为博雅教育或是通识教育。
这种教育是19世纪的英国牛津大主教约翰·纽曼的教育理念,为英美很多教育家称道。
这种教育崇尚大学前三年不分专业不分科,所有学生必修和选修通识课程。如语言课程、数学课程、文学与艺术课程、历史与文化课程、社会分析课程、道德思考课程等。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学生才开始选择自己的兴趣专业。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已经达成基本共识。
尤其是在有广度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而且专业是可以更换的。
像哈佛、牛津、剑桥和常青藤里的达忒茅斯学院和布朗大学等等知名大学都是这种通才教育的理念。
洪堡体系的教育理念。德国教育家洪堡在19世纪德意志地区四分五裂的时代,为了达到学生毕业时必须对一个专业有比较精深的了解,因此慢慢演变成上大学就分专业。这种教育体制在当时国情下迅速帮助普鲁士培养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把昔日的弱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国。
后来美国和前苏联也受到洪堡教育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又受苏联的片面影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原来综合性大学拆成了分科的专业大学,比如文理型大学、工科大学、政法大学和医学院等等。
这两种大学不能说哪种理念更好,而是放在时代背景和经济、政治背景不同哪一种更有效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说在现在如何让孩子选择大学呢。
这个得从家庭和孩子个体特征来分析更适合上哪种。
作者吴军说通识教育理念的学校比较适合中产及以上的家庭,要有一定经济实力支撑,毕竟这些好大学都在国外。另外大学毕业才是进入专业学习的开始,还需继续深造。
中产阶级以下建议走专业路线,阶级跃迁才是这类家庭的追求的重点。
另外,也看孩子自身情况。如果有学生早早就找到了人生的所爱就可以在大学期间直奔自己的热爱专业,比如乔布斯和比尔盖茨。
但大部分孩子是没那么幸运在高中毕业时就能找到所爱专业,尤其中国孩子在激烈的内卷中思考的只是考上大学,还没有精力去体验涉猎自己的所爱。所以早早就把专业定下来不利于长期职业追求发展。
(未阅读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