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简书超伽网红作家蒋坤元君的《长篇小说|圣堂寺传说51》
佛心慈悲小康娘,
捐赠戒指圣寺堂。
深怕慧林不肯收,
叫儿换钱典当行。
建造水闸防强盗,
娘亲赞叹实在强。
闻知造闸缺薪资,
百两纹银全献上。
心忧百姓生活苦,
积善不愿把名扬。
在作家的友情推荐文章《寻找简书里的老师》里有一首诗:
简书里边老师找,
作家林师才学高。
大智若愚文质朴,
不像水文撸钻飘。
不要跟着浮躁走,
做人为文艳阳照。
坤元谦虚把师拜,
要像愚人往前跑。
附注:今天读坤元君的两篇文章,写下一些文字,正像我以前写的文字,严格地说不能说是评论,因为我不是评论家,没有评论的天赋和后天学养的积累,我看算是马马虎虎的读后感,应该还是可以的。说实在话,正像坤元君在简书里寻找老师一样,我也是在简书里寻找老师,寻找优美的文章拜读。我想像坤元君那样的写作大伽网红作家,尚且能够放下身段在简书里寻找老师,才疏学浅的我辈当然更应该低调做人,在简书里寻找老师了。我寻找的文章跟别人不一样,我从不喜欢那些堆砌词藻追求华丽的文章,那种好高骛远、目空一切、闭门造车和拿腔捏调以及矫揉造作的文章,更是不能进入我的视野。我最喜欢简洁朴素的文风,我最喜欢质朴清新且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从来不管那些老是要跟人比文打擂的人的风言风语。在简书里,迄今为止,我发现貌似只有作家坤元君和林老师等人的文章,还在我选择阅读的范围内。我认为他们的文章像朱自清先生和赵树理的文章,都是很朴素无华且有着真挚感情的文章,很值得欣赏和学习的。当然,我没有说他们的文章就等同于朱自清先生和赵树理的文章,这一点还务必请有识之士不要误会。
坤元君在《长篇小说|圣堂寺传说51》,成功地塑造了一心虔诚信佛、斋僧积德和慷慨捐资造闸以及心忧穷人疾苦的小康娘这一形象,字里行间不乏真情实感,更具有对小康娘的敬爱之情。而作家能够这样信手拈来地很自然写出来,跟他平素虔诚信佛和积善成德地做好事是不无关系的,小康娘捐资造闸不愿把名扬,也跟作家做好事不愿留名有着很强的相似之处。譬如,他跟小菩萨阿青阿姨和几个大老板居士到湘西去,他们在湘西行扶贫赈济贫困村民和送爱到湘西山区时,他从来只把别人写在前边,就是湘西人勒石刻碑时,他也是让人家把阿青阿姨的名字镌刻在上边。我读过他的好多篇湘西行文章,我对文章的印象十分深刻,因为我读了好多遍。正因为坤元君有这些信佛做好事的经历,所以他塑造小康娘的形象,才能显得如此得心应手,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才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作家的友情推荐文章《寻找简书里的老师》,折射出人格魅力的光芒,反映出作家宽广的胸怀和谦虚地向别人学习的优良作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