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失笑寻碧浪湖
@铁山青士(笑独行)[诗]
残湖欲览向苏湾,
未识已逢愁入园。
急往小区求线索,
大桥长绕画圆圈。
不知浮玉藏关窍,
难得通人考本源。
终赖舆图明所在,
南墩一见解忧烦。
注释:
1.碧浪湖,在湖州城南,属东苕溪,曾经以辽阔的水域(仅西部水域就有近“百顷”之大)和独特的景观(湖中山加山上塔)成就了作为旧时“吴兴八景”之一的“南湖雨意”的意境。据晚清湖州地方文献记载,以碧浪湖西部水域中有浮玉山(因“湖水虽满,常露其顶,若浮玉然”而得名),故亦名玉湖;以在岘山前,故又称岘山漾。浮玉山顶上原有一座始建于明代中后期的七层八面楼阁式砖塔,名为浮玉塔(又称芙蓉塔、万魁塔)。可惜的是,在1971年的“围湖造田”运动中,随着湖面大半被填和浮玉塔被炸毁,不但碧浪湖变成了“碧浪河”,浮玉山也不复存在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初大师级舆地学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中,关于“碧浪湖”的记载是附在“玉湖”中的,称“与玉湖相接”。而在元初书法宗师赵孟頫的《吴兴山水清远图记》一文中,“玉湖”又俨然是“吴兴山水”的中枢:“南来之水出天目之阳,至城南三里而近,汇为玉湖,汪汪且百顷。……玉湖之水北流入于城中,合苕水于城东北,又北东入于震泽。”震泽即太湖。可见,从元初到清初,碧浪湖主要是以“玉湖”名世的。】
2.苏湾,指道场乡苏湾村。早前听闻苏轼短期出任湖州刺史时正值暴雨洪水季节,曾在东临碧浪潮、南依苏台山的苏湾筑堤以挡碧浪湖水(称苏湾堤),故专程前往寻访。
3.未识已逢,谓在专程前往苏湾村以及此前前往吴沈门村、道场浜村的路途中,实际上我已在经过浮玉大桥的307路公交车上见到碧浪湖,却不知道是碧浪湖。
4.愁入园,实为不得其门而入(因为闭园)。园指碧浪园。
5.小区,指碧浪湖小区。
6.大桥,指得名于碧浪湖的碧浪大桥(在菜花泾路上,近碧浪小区)。
7.浮玉,指得名于得名于浮玉山和浮玉塔的浮玉大桥(在二环南路上,近浮玉社区)和浮玉路。
8.难得通人考本源,此言背后实际上有一个小故事,这就是:我为了作出放弃继续寻找碧浪湖的决定,曾在乘坐307路公交车前往道场浜时请教一位盛年男子老司机:“现在要去哪里才能看到碧浪湖?”结果,他很肯定地告诉我:“看不到了,在我年龄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看不到了。”这样,我心里就感觉比较踏实了。
9.南墩,指道场乡南墩村(即浮玉路所在)。
(庚子年初夏成咏于湖城,用平水韵)
网友评论